隻有敢想、敢幹、敢於麵對現實而不怕挫折的人,才能事業有成,才是真正的強者。司馬遷繼承父誌當太史令。不料正在他著手編寫《史記》時,禍從天降,由於“李陵之禍”的株連,被迫輟筆。但他矢誌不渝,忍辱負重,身受腐刑,幽而發憤,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奮鬥,終於寫成鴻篇巨著——《史記》。
一所專門培養企業領導人的培訓班,其中有一項很特別的課程,就是每天出操、上課時,學員都要大聲地連續呼喊:“我能行!我能行!”呼喊聲響徹教室,響徹操場。
這個培訓班的創辦人認為:一個成功的人,一定要有“我能行”這樣一種強烈的成功意識和自信心。
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卡魯索有一次在歌劇院的廂房等著上場演唱時,突然旁若無人地大聲叫嚷起來:“別擋住我的路!走開!走開!”身邊的工作人員聽了,都手足無措,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因為當時並沒有任何人擋住他的路。
這位大歌唱家後來解釋說:“我覺得我內心裏有個大我,他要我唱,而且知道我能唱好。但另外還有一個小我,他覺得膽怯,而且說我不能唱好。我隻得命令那個小我離開我。”
他所說的“大我”和“小我”,其實就是內心深處的兩個互相對立的心態:自信與自卑。它們就像是一個人和他的影子。
把自己的自信大聲呼喊出來,像卡魯索一樣,自信地走向前,把“小我”驅逐出去,用力叩響你想進的門。
擁有自信,就成功了一半
一位哲人說得好:“誰擁有了自信,誰就成功了一半。”高爾基也指出:“隻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信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理想。”古往今來,成功人士雖然從事不同的職業,具有不同的經曆,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對自己都充滿自信,由此激勵自己自愛、自強、自主、自立。有了自信,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我們都知道鐳的發現者——居裏夫人,當初穿著沾滿灰塵和油汙的工作服,從堆積如山的含鈾瀝青中尋覓鐳的蹤跡。當時條件非常艱苦,但她卻信心百倍,毫不動搖,最後終於成功了。而當人們對她的成功刨根究底時,她卻嫣然一笑,說了六個字:“我自信,我成功。”
1952年,世界著名的遊泳好手弗洛倫絲,查德威克從卡德林那島遊向加利福尼亞海灘。當她遊近加利福尼亞海岸時,嘴唇已凍得發紫,全身一陣陣地寒戰。這時,她已經在海水裏泡了16個小時。而遠方是霧靄茫茫,她甚至難以辨認伴隨著她的小艇。 查德威克感到難以堅持,她向小艇上的朋友請求:“把我拖上來吧。”艇上的人們勸她不要向失敗低頭,要她再堅持一下。“隻有一英裏遠了。”他們告訴她。但是濃霧使她難以看到海岸,她以為別人在騙她。“把我拖上來。”她再三請求著。於是,冷得發抖、渾身濕淋淋的查德威克被拉上了小艇。
後來,她告訴記者說,如果當時她能看到陸地,她就一定能堅持遊到終點。大霧阻止了她去奪取最後的勝利。這件事過後,她認識到,事實上,妨礙她成功的不是大霧而是她內心的疑惑。是她自己被大霧擋住了視線,迷惑了心,先是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然後才被大霧給俘虜了。
於是,兩個月後,查德威克又一次嚐試著遊向加利福尼亞海岸。濃霧還是籠罩在她的周圍,海水冰涼刺骨,她同樣望不見陸地。但這次她堅持著,不斷重複地告訴自己:陸地一定就在不遠的前方!她奮力向前遊,因為陸地在她的心中。查德威克終於明白了信念的重要性。她不僅確立目標,而且懂得要對目標充滿信心,而且這種信心在人疲憊、困惑的時候更需要不停地被強化、重複,才能不被自己的懷疑所吞噬。查德威克終於遊到了對岸。 信念就是一支火把,它能最大限度地燃燒一個人的潛能,指引他飛向夢想的天際。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要具有堅定的信念,要讓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飛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