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山色藏幽(2 / 3)

臨近湖邊的山巒中,也有著極為豐富的人文遺跡,大慈山下的虎跑夢泉、三台山旁的於謙祠、鳳凰山下的聖果寺遺址,等等,都是西湖尋幽的佳處。

雲棲位於西湖西南的五雲山雲棲塢,舊傳因五雲山上的五色瑞雲常飛下集於塢內,時人奇異而名號。這裏竹林滿坡,修篁繞徑,素以竹景的“綠、清、涼、靜”四勝而著稱於世。

棲霞嶺位於西湖之北、葛嶺以西。相傳嶺上舊時多桃花,到了春日桃花盛開,猶如滿嶺彩霞,故稱棲霞嶺。棲霞嶺上多古跡,有牛皋墓,嶺邊有依山而建的鮑莊,上山大道上有黃賓虹紀念館、雙靈亭、白沙泉等。嶺前有嶽王廟,嶺後有黃龍洞。

寶石山位於西湖之北,在西湖還未成湖之前,它與城南的吳山為海灣的兩個海岬。西湖形成之後,成為“西湖北屏”,海拔78米,山上岩石氧化鐵含量高,因而成赭紅色,在日光照耀下,熠熠生輝,於是得名寶石山。山上有著名的保椒塔、來鳳亭等景觀,山頂是俯瞰杭州和西湖的絕佳處。

虎跑位於西湖西南大慈山白鶴峰下。包括虎跑泉和虎跑寺,據說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性空大師雲遊到杭州,小住後準備離去,夢裏得到神的啟示:南嶽衡山有童子泉,當遣二虎移來。於是在此常駐。虎跑泉因其特質,非常適合衝泡龍井茶,它們被譽為“西湖雙絕”。

九溪俗稱“九溪十八澗”,北接龍井,南貫錢塘江。溪水源自龍井獅子峰和翁家山的楊梅嶺,途中彙合了青灣、宏法、渚頭、方家、佛石、雲棲、百丈、唐家、小康九塢之水。這裏細流密布,流泉曲折。幽深的山穀中,這裏還有大片水杉林,晨霧起時,煙樹迷蒙。

紫雲洞是棲霞嶺上最大、最奇的洞穴。洞底寬大如屋,可容納百餘人在內。洞分內外二進,蜿蜒深入,岩壁如削,由於日光射入壁間,洞石有如紫色,其間雲煙猶如紫雲,故而稱洞為紫雲。紫雲洞最深處還有西方三聖佛龕,供人禮拜。有七寶泉,並有石欄保護。

龍井及過溪亭。龍井位於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原名龍泓,龍井為泉,以井名之,晉代葛洪曾在此煉丹。這裏是龍井茶的原產地,每到春季,茶香千裏。過溪亭是龍井著名的景點之一,又名“二老亭”,為舊時“龍井八景”之一。相傳,蘇東坡上山拜訪高僧辨才,兩人一見如故,秉燭夜談,次日辨才親自送蘇東坡下山,後人在他們送別處建亭,名“二老亭”,兩側有龍池、瀉池。

石屋洞在西湖之南、石屋嶺西麓,因軒朗如屋而得名,為南山三洞之一,洞中有洞。五代後晉天福年間,大仁寺圈據石屋洞,於洞內刻羅漢像數百尊,並建台廊。後陸續毀去。攝於1921年左右。

仙人峰位於孤山南麓、文瀾閣前。閣前有一泓水池,假山圍繞,紅鯉可數,水中央有一太湖石亭亭玉立,被稱為“仙人峰”,池旁為禦碑亭,亭中所立的碑刻為清乾隆時興建的江浙三閣的詔諭。

文瀾閣位於孤山之上,初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珍藏巨著《四庫全書》的地方,為清代“南三閣”(還有鎮江金山寺文宗閣、揚州大觀堂的文彙閣)中僅存的一座。鹹豐時遭兵燹,藏書散失。後經邑人丁氏兄弟搜訪補抄,十得八九。民國後有乙卯補抄、癸亥補抄,大體完整。

六一泉(表忠祠)位於孤山南麓,西泠印社之西,俞樓之東。泉池約2平方米 ,上有半壁亭。北宋詩人蘇東坡守杭時,經歐陽修介紹,訪僧人惠勤,已去世。惠勤弟子二仲畫歐陽修和惠勤像祀之,適有泉出講堂下。蘇東坡因歐陽修自號“六一居士”,乃以“六一”命泉。清初曾建表忠祠,用“六一泉”三字來作門額,祠今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