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關注的拉美目前形勢
專家論壇
作者:徐世澄
新年伊始,拉美加勒比地區的形勢值得關注。
從政治形勢來看,目前人們關注的焦點是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的病情、委內瑞拉政局變化及其對拉美的影響。查韋斯於2011年6月被確診患上盆腔腫瘤,此後他多次到古巴治療。2012年10月7日,他在參加總統選舉爭取連任時,聲稱自己已完全戰勝病魔,並第三次奪得總統寶座。然而在2012年12月初,他突然宣布癌症複發,並於12月10日再赴古巴做了第四次手術。按照憲法規定,他本應於2013年1月10在國會宣誓就職,但因健康原因,沒能回國就職,不得不推遲就職儀式。委內瑞拉國會於1月8日通過了“未限期”延長查韋斯在古巴接受治療許可和推遲宣誓就職的決議,1月9日,委內瑞拉最高法院院長路易莎·埃斯特利亞·莫拉萊斯又宣布,即使缺席10日舉行的宣誓就職儀式,查韋斯也仍將繼續履行總統職責,並且不會宣布查韋斯“暫時離職”。
關於查韋斯能否繼續有效行使其總統職務以及委是否將舉行新的總統選舉,執政黨與反對派意見不一,爭執不下。如查韋斯恢複健康,他將繼續執政,但查韋斯如有不測,按照憲法規定,委將舉行新的總統選舉。如舉行選舉,競選將主要在查韋斯任命的副總統兼外長和指定的接班人馬杜羅與反對派主要領導人卡普裏萊斯之間進行,從近期來看,馬杜羅很可能獲勝。如馬杜羅當選總統,查韋斯所未竟的玻利瓦爾社會主義革命將會在委內瑞拉繼續下去,委基本的內外政策也會延續,但可能會做一些調整,但如果反對派在未來選舉中獲勝,則委內外政策會發生大幅度的變化,將對拉美左翼政權和力量,尤其是對古巴產生不利影響。
2013年拉美有五個國家進行大選,其大選結果會對這些國家以及拉美地區的政治格局產生什麼影響?拉美政局是向左轉,還是向右轉?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按照時間的順序,我們分別來看這五國的大選。
古巴於2月3日由民眾投票選舉全國人大612名代表和15個省的1269名省人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選舉產生後,將在45天內召開新一屆第八屆第一次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會議將選舉產生由31名委員組成的新的國務委員會以及國務委員會和部長會議主席、第一副主席和副主席等新的國家領導人。根據古巴有關黨政高級領導人最多隻能擔任兩屆(共十年)領導崗位的規定,2008年2月第一次當選並就任的國務委員會和部長會議主席勞爾·卡斯特羅將會再次連選連任一屆,但是值得關注的是誰將當選為國務委員會和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會不會選舉出一位比較年輕的第二把手作為今後可能的接班人。
厄瓜多爾於2月17日舉行大選。現左翼總統科雷亞已宣布作為執政黨主權祖國聯盟提名的候選人參選。據最新民調,科雷亞的支持率超過60%。從目前情況來看,科雷亞聲望比較高,加上反對派四分五裂,各自所提的候選人均難以與科雷亞匹敵,科雷亞再次當選總統的可能性很大,如當選,他將執政到2017年。輿論認為,科雷亞有可能成為拉美左翼新的領軍人物。
巴拉圭將於4月21日舉行大選。2012年6月21日和22日,巴拉圭眾、參兩院先後投票通過對總統盧戈的彈劾議案,由副總統佛朗哥接任總統,完成剩餘任期。南美各國紛紛表示譴責這次“議會政變”並抵製佛朗哥政府。南方共同市場暫停巴拉圭的成員國資格。盧戈是在2008年4月20日的大選中作為中左聯盟“愛國變革聯盟”的候選人獲勝上台的,他的上台結束了保守的紅黨長達61年的統治。盧戈遭彈劾引發了政治危機,損害了巴拉圭民主體製的運轉,增加了巴拉圭政局走向的不確定性。目前巴拉圭紅黨已提名企業家奧拉西奧·卡特斯為候選人。民調表明,卡特斯很可能將戰勝巴拉圭真正激進自由黨(“愛國變革聯盟”成員之一)候選人埃弗倫·阿萊格雷當選總統,而巴拉圭左派由於四分五裂,提不出統一的候選人,很難在大選中獲勝。因此,巴拉圭很可能出現傳統保守黨紅黨東山再起的局麵。
智利將於11月17日舉行大選。如第一輪沒有任何候選人得票超過半數,將於12月15日舉行第二輪大選。目前各黨派尚未確定各自最終的總統候選人。現總統皮涅拉屬於中右的民族革新黨。右翼的獨立民主聯盟和民族革新黨可能提名勞倫斯·戈爾博爾內或安德列斯·阿利亞曼特為候選人。目前民調顯示,如2006—2010年執政的前總統、社會黨人巴切萊特決定作為中左聯盟候選人參選的話,她很可能再次當選總統,而巴切萊特本人表示,她將於3月決定是否參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