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2年世界政黨形勢的突出動向(1 / 3)

2012年世界政黨形勢的突出動向

政黨世界

作者:魏偉

2012年,世界政黨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總體保持穩定,局部不確定性仍較突出。西方國家社會政治生態深刻演變,政黨極化現象繼續發展。新興國家經濟下滑影響政治穩定。西亞北非國家政治轉型困難重重。多數發展中國家民主選舉運行平穩。朝鮮、越南、老撾、古巴執政黨抓黨建、謀發展,鞏固政權根基。一些大黨、老黨危機意識上升,加快革新調整,提高政治競爭力。

多國社會政治生態發生變化,

深刻影響選舉形勢

2012年,全球58個國家舉行全國性大選,其中近20個國家實現政權更替。選舉呈現四大特點:一是部分重要國家的選舉結果意義深遠。法國社會黨贏得總統和立法選舉,17年後全麵掌握政權。普京以高支持率複任俄羅斯總統,有力回擊了內外反對派的質疑。美國總統奧巴馬蟬聯執政,但民望有所下降。日本自民黨奪取眾院過半席位,安倍當選首相,民主黨盡失民心、遭受重創。樸槿惠當選韓國新總統,新國家黨艱難保住政權。二是左翼力量在一些國家實現突破。在歐洲,法國社會黨、斯洛伐克方向黨、羅馬尼亞社民黨等先後在選舉中獲勝,但仍無力改變右強左弱的政治格局。在拉美,墨西哥革命製度黨在野12年後東山再起、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成功連任,繼續鞏固左翼陣營的地區主導地位,但查的病情進一步惡化,政局發展值得關注。三是西亞北非國家伊斯蘭政治勢力異軍突起。伊斯蘭政黨繼在突尼斯、摩洛哥勝選後,2012年又在埃及執掌政權,並在利比亞、也門等國的選舉中取得好成績,改寫了地區數十年來的政治版圖。四是部分發展中國家“逢選必亂”局麵有所改善。黑非洲十多個國家舉行大選,多國執政黨連選連任,隻有少數國家政權更迭,但朝野均平靜接受選舉結果,政局基本保持穩定。埃塞俄比亞、加納、馬拉維等國領導人在任上病逝後實現權力平穩交接。蒙古、烏克蘭等國選舉過程亂象不斷,但總體可控,政局未出現大的波動。

選舉結果表明,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的政治效應繼續發酵:一方麵,牽動多國政黨政治格局發生變化。危機背景下,選民更加關注政黨的執政業績和能力,以及對國家未來發展的規劃,能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決定著執政黨的命運。另一方麵,也催生不同社會思潮。在西方國家,右翼保守主義影響持續上升,為右翼、極右翼政黨發展提供社會基礎;在西亞北非地區,一些國家傳統的阿拉伯社會主義思想失去影響,傳統宗教思想文化影響釋放,逐漸成為主流政治思想。第三,在多數發展中國家,選民求穩怕亂心態上升,對選舉政治的認可度有所提高,盡管一些國家政壇仍動蕩不止,但是大多國家能夠實現有序選舉以及政權平穩交接。

西方國家政治極化現象

更加嚴重,政黨政治亂象叢生

在美國,大選進一步加劇政治極化和社會分裂,共和黨繼續牽製和幹擾奧巴馬施政。即使麵對“財政懸崖”問題,兩黨也互不相讓,但均不願背上政治包袱,經過多輪艱苦談判,在最後一刻達成妥協,初步化解危機。但美經濟“兩高”風險依存,兩黨圍繞財政問題的纏鬥仍將延續。同時,美黨爭、政爭和政府決策效率低下,導致民眾對政治滿意度不斷下降。民主與共和兩黨的民意支持率一度跌至30%和20%,民眾對國會的不滿意率更是高達84%。在歐洲,多國政治極化傾向也趨明顯,左右翼政黨的政治理念分歧進一步加大,朝野政黨爭鬥不斷。從北歐到南歐,許多國家政府和民眾關係緊張,社會抗議活動此起彼伏。法國、希臘、奧地利等國極右勢力快速膨脹,在移民等問題上頻繁製造事端,對傳統政黨的政策訴求產生較大影響,使得不少國家執政黨的政策右傾化、右翼政黨更右。在日本,民主黨2009年當政後注重推進民生和政治領域改革,但遭到自民黨等在野勢力強力阻擊,執政三年三易首相,競選承諾鮮有兌現,執政業績少有亮點,最終不得不黯然下台。

應該看到,西方國家的政治亂象是經濟社會政治等各種問題的綜合反映,表明西方政黨政治陷入深層次危機。一是朝野政黨的發展理念分歧嚴重,難以形成共識。在美歐,給富人增稅、出台新的經濟刺激措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政策主張與進一步減稅、大幅下調社會保障開支、追求“自由增長”之間的較量不斷升級。二是選舉政治不能解決西方麵臨的問題。美歐國家主流政黨普遍將黨的利益置於國家和人民利益之上,熱衷於追隨短期民意,以打擊對手、爭取選民、上台執政為首要訴求,為反對而反對的現象十分普遍,執政黨受黨爭拖累難以集中精力實施國家長遠發展目標。三是日本政治探索遇挫,體製改革回到原點。日本長期以來意圖打破自民黨一家獨大體製,走兩黨製道路,但是民主黨全麵慘敗和自民黨回歸獨大的現實,使此輪政治探索遭受重大挫折。然而,自民黨尚拿不出破解當前日本困局的良方,加之仍麵臨扭曲國會的挑戰,預料未來施政也不會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