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洲極右政黨的發展(1 / 3)

歐洲極右政黨的發展

政黨世界

作者:趙晨

.

進入21世紀以來,歐洲政黨政治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極右翼政黨的力量不斷壯大。歐債危機爆發後,歐洲極右政黨勢頭進一步上升,極右政黨在選舉中贏得相當比例選票,左右選情,威脅主流政黨的情景呈現擴散和常態化趨勢。不過,就目前狀況而言,極右政黨還受到選舉製度、執政轉型和國際輿論的製約,直接威脅歐洲政局穩定的危險前景還難以出現。

極右政黨的表現

2000年後,極右政黨已經先後在奧地利、意大利、荷蘭、瑞士和丹麥有過聯合執政經曆。德法英三大國中,法國的情況最突出。2012年5月的法國大選,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在第一輪選舉獲得17.9%的有效選票,極右政黨超過極左的左翼陣線,成為法國第三大政治勢力。英國2009年的歐洲議會選舉,極右的不列顛民族黨取得突破,贏得兩個歐洲議會議員席位。德國由於曆史原因,對極右政黨和新納粹比較警惕。總體而言,德國極右政黨在政壇上不算活躍,其政策主張也不太極端,但在社會層麵上情況並不樂觀,德國情報機構估計本國的極右翼分子已經達到2.5萬人,前東德地區的極右翼犯罪極其嚴重。

北歐是極右政黨的“活躍區”,極右翼的丹麥人民黨曾一度擁有179個國會議席中的25席;瑞典民主黨在2010年的議會選舉中獲得5.7%的選票,第一次進入了國會,占有349個國會議席中的20席;在芬蘭,正統芬蘭人黨在2011年的大選中竟然贏得超過五分之一的選票,它的民意支持率達到16.9%。荷蘭的極右翼新自由黨曾一度占據荷蘭第三大黨的地位,2012年4月,正是由於新自由黨(PPV)反對聯合政府為應對歐債危機提出的削減赤字計劃,才導致內閣集體辭職,不得不重新進行大選。歐債危機提升了極右政黨的民意支持率,除了法國和荷蘭之外,在2012年希臘這個重債國的關鍵大選中,帶有強烈納粹主義色彩的極右黨派“金色黎明”在第一次選舉中出人意料地獲得近7%的支持率,首次進入議會,占據了21個議席,這是自1974 年希臘軍人獨裁政府被推翻以來極右政黨首次進入議會。在意大利,主張北方應當同南方分離的極右政黨北方聯盟曾長期是貝盧斯科尼政府的執政盟友,對意大利的政策走向有較大影響。

目前看來,除德國和西班牙之外,全歐範圍內極右政黨都趨於活躍。極右政黨對歐盟各國的政策及政策走向也已經產生一定影響。丹麥2011年5月決定將在丹麥全部邊境重設永久性邊境檢查站,加強邊境管理,這直接違反了丹麥自己簽署的《申根協定》,遭到了歐盟和歐盟各國的批評。丹麥政府之所以采取這一行動,主要是極右政黨人民黨對執政聯盟其他政黨提出強烈的要求。芬蘭2011年8月份提出,如果沒有抵押品擔保,芬蘭可能會退出希臘救援計劃,這背後也有芬蘭正統芬蘭人黨活動的影子。2012年荷蘭新自由黨網站號召荷蘭民眾舉報中歐人、東歐人“令人討厭”的行為和搶占(荷蘭人)工作機會的情況,遭到包括捷克、匈牙利在內的東歐10國大使的抗議。但當時的荷蘭首相由於需要新自由黨的支持,對東歐國家的抗議隻能不予回應。極右政黨的間接影響是主流的中右翼政黨為爭取選民,政策向極右靠攏,比如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在移民問題上,設立移民與國家認同部,率先通過了限製伊斯蘭頭巾的法律,並宣布,在巴黎街頭祈禱將被列入違法行為,如果穆斯林或其他宗教的信徒違反新法令,警方將動用武力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