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國總統奧朗德對非洲新政策初析(1 / 3)

法國總統奧朗德對非洲新政策初析

世界縱橫

作者:孫承波

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自2012年5月就任以來,先後在巴黎接待了十幾位非洲國家元首(包括現任非盟輪值主席、貝寧總統亞伊·博尼),先後於10月中旬訪問了塞內加爾和剛果(金)暨出席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舉行的第十四屆法語國家組織首腦峰會,12月中下旬訪問了阿爾及利亞。2013年1月11日,應馬裏總統請求,奧朗德派遣法國空軍打擊馬裏北部叛軍據點,隨後,派遣地麵部隊赴馬裏參戰。同日,法國特種部隊突襲索馬裏營救法國人質行動失敗。從奧朗德上任半年多以來的宣示和外交行動中可以看出,其對非新政策輪廓逐漸清晰。

奧朗德對非新政策主要內容

奧朗德的“對非洲新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麵內容:

一、重塑法國與非洲關係,

在奧朗德兩次訪非期間,他承認法國曆史上曾對非洲殖民和參與殘忍的奴隸貿易,甚至承認在阿爾及利亞有過“血腥的鎮壓和屠殺”,但同時又聲稱,他到非洲去既不是為了道歉,也不是為了反省,而是為了帶去信任、友誼和團結的信息,為了結束過去“法非特殊關係網”和陰暗的秘密外交,翻開曆史新一頁,“著眼未來”並與非洲國家建立平等的夥伴關係(訪問阿爾及利亞期間,奧朗德與阿卜杜勒—阿齊茲·布特弗利卡總統簽署友好合作宣言,宣布法國與阿爾及利亞建立“平等、尊重、平衡、團結”的全麵戰略夥伴合作關係)。

奧朗德對非夥伴關係的基礎是非洲和法國的曆史聯係(特別是二戰中曾經共同戰鬥的曆史)、語言和文化上的獨特聯係以及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具體內容包括:法國與非洲徹底結束過去的私人關係網(法國已經對相關外交機構進行了一些改組),逐步建立正常的國家關係;重新談判並簽訂新的軍事條約,刪除所有秘密條款;進一步加強法非經濟和外交合作;共同應對恐怖主義、糧食安全、生態環保等國際和地區問題。這種關係的宗旨是,法國和年輕的非洲大陸共同走向未來,為多元化的世界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二、明確要求非洲國家實行民主、人權和良政

奧朗德高調指出,雖然法國不打算樹立榜樣和強加政治模式,也不打算教訓和幹涉非洲國家內政,但是“作為坦誠的夥伴”,法國要根據普世價值的重要原則,明確向非洲國家“發出信息”、“提出要求”,使非洲國家都能夠尊重民主、人權、實行良政、反對腐敗,從而將“民主化進程進行到底”。他強調“沒有民主,就沒有真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奧朗德表示,這“不是幹涉,而是要求”,“因為我們對非洲有著殷切的期望,所以我們要求很高。”[1]

奧朗德上任後首次訪非第一站選擇塞內加爾,就是要彰顯對“民主化樣板”的肯定和通過選舉平穩進行權力更迭的褒獎。而對於主辦法語國家組織首腦峰會的東道國剛果(金),奧朗德則對其民主、人權和承認反對派方麵的狀況提出了尖銳的批評,認為其民主狀況“完全無法接受”[2],在峰會上對剛果(金)總統卡比拉甚至冷眼相向,雙邊會談也因奧朗德的相關指責而顯得話不投機[3]。

三、支持非洲自主解決安全問題,堅決打擊恐怖主義

在非洲當前麵臨的安全和反恐等問題上,奧朗德態度堅決,他反對與占據馬裏北部的極端恐怖主義組織進行談判,拒絕向綁架法國人質的馬格裏布恐怖主義組織妥協,奧朗德表示支持馬裏和剛果(金)維護領土和主權完整,支持非洲聯盟和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等地區組織自主解決安全問題,即由非洲聯盟、聯合國批準一個軍事行動的合法框架,由非洲人自行決定是否(派兵)介入。法國願意幫助非洲人加強危機處理的能力建設,並提供財政、情報和後勤方麵的支援。為此,2012年12月21日,由法國起草的2085號決議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批準,向馬裏派駐由非洲主導的國際支助團(非洲支助團)3300人,幫助馬裏軍隊提高作戰能力,收複北部失地,減小地區內恐怖主義的威脅。歐盟將為國際支助團(非洲支助團)提供財政與後勤支持。歐盟還將從2013年一季度開始向馬裏派遣一批軍事人員,幫助馬裏訓練和重組軍隊。

盡管奧朗德在競選期間以及在上任後的半年裏,一直十分謹慎和堅決地表示,不會派遣法軍地麵部隊或空軍直接幹預,然而,2013年1月,當馬裏局勢日益危殆、反恐形勢嚴峻時,為了捍衛法國傳統勢力範圍的安全與穩定、遏製恐怖主義勢力的蔓延,並保護法國在馬裏數千名僑民的安全,奧朗德卻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同時在馬裏和索馬裏采取軍事行動,並且派遣地麵作戰部隊投入馬裏北部反恐作戰,並聲言“行動會持續必要的時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