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繁瑣的工作 可貴的收獲——當秘書長的感悟(2 / 3)

四是辦班。第三屆編輯學會曾以《中國編輯》雜誌名義與有關單位聯合舉辦講座,邀請美國長青書店原總裁劉冰、澳大利亞新金山出版公司董事長孫浩良等講開拓海外圖書市場問題。第四屆編輯學會根據中國編輯學會章程,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充分發揮學會在編輯學術研究和專家學者密集方麵的優勢,每年舉辦多期編輯人員培訓班,為單位會員和行業培養編輯人才提供服務。這項工作主要由學會副會長兼常務副秘書長袁良喜主持,他從課程設置、聘請教師到組織教學、服務學員等工作,都力求做精做細做到位,把培訓班辦得有特色、有質量、有品位,受到學員的廣泛好評。我有時也去學習班講個開場白,做一點服務教學的工作,但主要是去學習。

以上“四辦”,多是小事、瑣事。然而“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實,就能為做好學會整體工作創造條件。

二、怎樣根據學會的特點來工作

做好學會工作,必須了解學會的性質和特點,把握、尊重和順應工作規律,才能取得成效。我的體會是:

其一,編輯學會的生命力在於活動。編輯學會是社會性學術團體,編輯人員參加學會所組織的活動是自覺自願的。學會組織活動如同搭建文藝舞台演節目,有舞台有節目,才有觀眾;節目越精彩,觀眾就越多。為了讓更多的編輯人員參加活動,學會每年召開主題鮮明的年會,適時地組織討論編輯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變化,交流編輯工作經驗,既解決了一些現實問題,也為推動編輯理論研究創造基礎條件;為了推動編輯學的學科建設和理論創新,召開編輯理論研討會,促進編輯學科學理論體係的建立;為了攻克編輯學學科的重點、難點問題,召開編輯概念、編輯規律等專題研討會,以求在重大理論問題上達成共識;為了鼓勵中青年編輯發揮業務骨幹作用,舉辦優秀中青年圖書編輯評獎活動;為了培養編輯後備力量,開展“未來編輯杯”征文競賽活動;等等。正是開展這些有計劃、有目的、有成效的係列活動,使中國編輯學會充滿生機和活力。編輯學會所屬各專業委員會,如編輯史專業委員會、青年編輯專業委員會、少兒讀物專業委員會、科技編輯專業委員會等開展了各具特色的編輯研究活動,受到出版界的關注和廣泛好評。有的專業委員會因常年不開展活動而名存實亡。

其二,編輯學會的吸引力在於服務。服務貫穿於編輯學會工作的整體中。如:搭建“平台”,為編輯人員提供學術交流;出版“年會論文選”、“獲獎論文集”,反映作者的學習與研究成果;出版編輯期刊,為編輯人員提供研究成果的發表園地;舉辦編輯人員培訓班,提高編輯工作者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給學會會員免費贈送編輯期刊;等等。這些都是服務內容。隻有為單位會員和出版行業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才能獲得會員及業界的充分信任和積極支持。編輯學會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隻有加強服務,廣泛團結全體會員單位和編輯學出版學的研究者,使每屆學會都有一支鞏固的編輯學研究隊伍,才能使學會工作有聲有色,使編輯學不斷創新發展。

其三,編輯學會的影響力在於奉獻。中國編輯學會工作成效顯著、成果豐碩,突出地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致力於編輯理論和編輯實踐的研究,促進了編輯學學科建設,使編輯學從無到有,逐步走向成熟;二是積極組織編輯人員交流編輯工作經驗,探索新時期編輯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為培養既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和市場意識的新型編輯人才作出了貢獻。特別是在編輯學學科建設上取得的重要成果,不僅受到出版界有識之士的充分肯定和讚許,而且受到教育界和學術界的熱情關注。由此,中國編輯學會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編輯工作者的曆史使命感和職業光榮感得到空前提高。可以說,中國編輯學會最寶貴的貢獻是理論貢獻。

三、最寶貴的啟示

我在中國編輯學會工作,可以接觸到很多知名學者和編輯學研

究的專家學者。他們可貴的精神品格給我深刻的教育和啟示。

一是學術探索精神。闕道隆同誌是我所敬重的老領導。1993年3月離休之後,專心致誌研究編輯理論和編輯實務,發表了不少有見地的文章。其中,從構思和寫成《〈編輯學理論綱要〉構想》(簡稱《構想》)到《編輯學理論綱要》(簡稱《綱要》)正式發表,差不多用了三年時間。他甘於寂寞、不畏艱苦的學術探索精神令我欽佩。更使我欽佩的是他的理論勇氣、不怕批評的精神。中國編輯學會把建立編輯學理論體係作為一項攻堅任務,多次舉辦編輯學理論框架討論會。在2000年4月召開的“編輯活動的共性和編輯學理論框架”討論會上,來自全國出版單位和高校的有關專家對《構想》進行熱烈討論,在肯定《構想》有較好基礎的同時,提出了許多意見。可以說,這些意見和所表述的觀點,既有共同點也有分歧點;既有優長也有不足;有的批評意見相當尖銳。然而老闕沒有一絲尷尬或不悅,而是虛心誠懇地感謝大家的分析、批評和指教,顯示了學者的胸懷和氣度。老闕研究大家的意見之後,又用了七八個月的時間對原稿進行增加和重寫,篇幅從兩萬字擴展到近六萬字。一向有苦不喊苦的闕先生在《綱要》後記中說:“多數章節都曾幾易其稿,其中艱辛難以備述。”《綱要》於2001年在《出版科學》發展後,受到出版界、教育界許多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劉杲同誌在闕道隆著《編輯研究文集》序中指出:“《編輯學理論綱要》的發表,是近二十年來編輯學學科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老闕勇於把自己的稿子當“靶子”,反映了他敢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精神。還有一點是,《綱要》是在編輯實踐中生長出來的理論,而不是其他學科的簡單移植和照搬,因而具有理論自信。這個事例使我親身感受到,在學術探索中,既要有探索創新、超越前人的理論勇氣,又要有不怕批評、不怕苛責的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