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社會組織要建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和聲譽,首先得從內部做起。內部公共關係是各類組織有效開展全方位公共關係工作的基礎和出發點。秘書部門處於組織的中樞位置,是聯結上下,溝通左右的橋梁與紐帶,協助領導搞好內部公共關係是文秘人員公共關係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認識組織內部公共關係的重要地位與作用,了解組織內部各類公眾關係的特點,結合文秘工作的具體實際探索開展內部公共關係活動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文秘人員與內部公共關係
一、內部公共關係的作用
所謂內部公共關係,是對一個社會組織內部橫向的公眾關係與縱向的公眾關係的總稱。組織內部縱向的公眾關係包括一個組織機構裏上下級之間的關係;組織內部橫向的公眾關係包括一個組織機構中各個職能部門、科室、班組之間和內部員工之間的關係。有效地協調社會組織內部的各種關係,是公共關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組織開展各類公共關係活動的基礎。內部公共關係狀態如何,直接關係到組織公共關係目標的實現和組織形象的塑造,這就要求我們對內部公共關係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
在現代社會,一個組織要想生存發展,必須具備高度的競爭能力。而健全的運行機製、高效的工作業績以’及全體員工的精誠合作乃是一個組織富有競爭能力的基本保證。基於現代社會組織是由一個相互聯係、相互依存的若幹要素組成的縝密係統,組織內部的職能部門之間和員工之間是否配合默契,彼此步調一致,廣大員工是否心情舒暢,團結一致,士氣高昂,決定著這個組織能否充滿生機和活力。一個組織的公共關係目標是要獲得各界公眾的信任、支持與合作,必須首先取得組織內部公眾的真誠理解與鼎力支持。內部公共關係具有以下功能和作用:
(一)導向功能
內部公共關係活動反映了廣大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追求目標和共同的利益宗旨,它必然對組織內部的全體公眾有一種強烈的感召力,把眾多員工的言行引導到組織既定的公共關係目標上來。在內部公共關係實踐中一個組織一旦確立了自己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就為組織自身的建設和發展樹起了一麵旗幟,向全體員工發出一種號召。這種號召一經廣大員工的認可、接受和擁護,就會產生巨大的導向作用。
(二)規範和約束功能
內部公共關係往往是通過一些無形的、非正式的、非強製性的和不成文的行為準則起作用的,它雖然不見諸文字卻由於約定俗成而對每一位員工的思想觀念和舉止行為起著規範約束的作用。在一個組織特定的環境氛圍中,人們由於合乎組織特定準則的行為受到肯定和讚揚而獲得身心的平衡與滿足,反之,則會產生失落感和挫折感。因此,在內部公共關係活動中,作為組織的一員往往會自覺地服從那些根據組織成員的根本意誌和利益願望製定的行為準則,產生“從眾行為”。內部公共關係工作在尊重個人情感的基礎上,引導人們為實現組織共同的價值觀念進行自我控製、自我約束。
(三)凝聚功能
內部公共關係活動使人們在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高度一致的基礎上樹立一種以組織為中心的群體意識,從而潛意識地對組織集體產生強大的向心力。具有強烈集體觀念的各個成員會對本組織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發展目標有深刻的理解,組織目標成為強有力的“粘合劑”,把本組織全體成員的意誌凝聚在一起。在內部公共關係實踐中所確定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是廣大員工共同意誌的集中反映,為大家所認可、理解和接受,使組織內部上下左右各方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成為一個協調和諧、配合默契的高效率的集體。
(四)激勵功能
所謂激勵就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外部刺激,使組織內部的個體成員產生一種士氣高昂、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較之物質刺激來說,內部公共關係活動從精神上給員工以激勵,它的適應性更廣泛,作用更持久。在一個“人人受到栽培,個個得到尊重”的組織環境中,每個成員的進步和貢獻都會及時得到領導的讚賞、同事的誇獎和集體的褒揚,從而誘導和刺激人們潛在的熱忱與幹勁。激勵猶如組織活力的“加壓泵”,它向員工輸送力量,使他們做出為人稱道的不凡業績。
(五)輻射功能
內部公共關係能夠使組織的人、財、物諸要素與產、供、銷諸環節得到優化組合和合理配置,發揮組織的整體優勢和特長。同時,內部公共關係也是一種自我表現活動,它向社會展示組織的形象,包括員工的精神麵貌、管理風格與特色、經營思想、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以及產品、服務、標識,不斷向外界廣大公眾提供有關本組織各方麵可靠而真實的信息資料與發展動態,以提高本組織在各界公眾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給廣大公眾留下良好的印象。內部公共關係建設不僅要培養組織成員熱愛集體、關心組織、積極工作的思想態度,培養相互信賴、互助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和融洽親密的環境氣氛,而且要進一步引導組織成員的一言一行,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和道德素質,既為本組織目標奮鬥,又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做貢獻,使人們的精神境界升華到更高層次。二、文秘人員與內部公共關係
團結組織內部的全體員工,協調組織內部各個部門、科室之間、各類員工之間的合作關係,使組織內部上下左右各方共同為組織的目標而奮鬥出力,這是內部公共關係工作的根本任務和宗旨。在一個社會組織裏,秘書部門是組織的綜合部門,它與其它部門相比,處於一個中心樞紐的地位。它是組織總部所在地,與領導聯係最密切,既是傳達領導意圖的辦事機構,又是組織收集、處理、反饋信息的窗口,更是聯係各級、各部門的紐帶。這種地位是任何一個職能部門無法取代的。這種特殊位置也就決定了秘書部門應該、也最適合承擔起協調的任務。實際上,在設置秘書機構時就賦予它協調的職能,在一定意義上說,秘書部門就是協調部門。
秘書部門的協調作用,首先體現在各個職能部門、科室之間工作關係的協調上。一個組織自上而下形成有效運轉的工作體係,領導同各部門之間需要統一步調,得到平衡。整個組織是一盤棋,秘書部門在其中起著不可缺少的協調作用。例如,領導的決策靠秘書部門傳達給有關部門執行,有關部門認真執行了,這是上下一致;如果下級在執行中出現問題,或未理解領導意圖,貫徹不力,這是上下不一致。這時需要秘書部門上情下達,下情上達,上下溝通,一致起來。一個組織的各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工作職能,通過秘書部門的協調,可以加強部門之間的聯係,互相促進,在工作質量、進度方麵取得平衡。
其次,秘書部門所處的位置及其作用,決定了文秘人員要同各個方麵發生正式或非正式的關係。其中,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文秘人員與領導、文秘人員與文秘人員、文秘人員與同級人員、文秘人員與下級人員等人際關係。文秘人員的職業特點,使文秘人員處於各種矛盾、各種關係的中心,特別要求文秘人員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文秘人員的許多工作,無論是輔助決策,調查研究,還是日常事務處理等等,無時無刻不需要與人們打交道,最終都要落實到人際關係上。因此,不重視或不善於做協調工作,缺乏化解矛盾、排解糾紛的協調能力,就稱不上是一個優秀的合格的文秘人員。2協調內部公共關係的原則和要求
內部公共關係協調處理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組織自身工作的正常進行,也會影響所確立的目標的實現。怎樣才能消除隔閡,解決矛盾,協調好組織內部的各種關係呢?這裏有一些原則和要求:一、基本原則(一)在理解、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協調
理解是心靈相融的橋梁,尊重是相互信賴的基礎。在社會組織中,相互間的理解和尊重是極其寶貴的。人們都願意在被理解的環境中工作與生活,這樣能夠使人感到心情舒暢;人們也都希望在被尊重的境況中工作,這樣能使人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對人不理解、不尊重,最容易挫傷人的積極性。在任何一個社會組織中,員工由於年齡結構、閱厲、知識結構、能力等都存在差異,因此,文秘人員在協調內部公共關係時,就應該根據每位員工的不同情況,因人而異,揚長避短,在理解、尊重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在實事求是、正視矛盾的前提下進行協調
協調內部關係不是“和稀泥”,在協調過程中要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正視矛盾,做出客觀公允的評價,解決問題。同時還要本著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不在枝節問題上過多糾纏。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任何一個社會組織中,各種各樣的矛盾會不斷出現。為了給廣大員工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就必須設身處地地了解矛盾產生的根源、存在的基礎,並且認真地加以分析研究,通過必要的關係協調,控製矛盾的發展,把矛盾帶來的不良後果,減少到最低限度。在協調各類矛盾的過程中,要本著“一是一,二是二”的原則,既不誇大,也不縮小,盡可能做到不涉及曆史遺留問題。否則,就有可能出現糾紛的擴大化、延續化,使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增加解決問題的難度。
(三)在解決實際問題、實際困難的過程中進行協調
社會組織內部出現的矛盾,一般來說,都是由於某些實際問題所引起的,涉及到不同方麵的利益。因此,文秘人員在關係協調中,要解決實際問題,要辦實事,能馬上解決的就馬上解決,不能馬上解決的也要對當事人解釋清楚,防止空談泛論。
(四)在規章製度的製約下進行協調
社會組織內部建立的各種規章製度,是全體員工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是保證工作秩序正常進行的重要保證。協調的目的在於要求員工在規章製度的製約下做好工作。因此,文秘人員在協調內部關係的過程中,切不可為了融洽關係而放棄原則,這樣做的後果,不僅失去了協調的意義,而且也會產生“示範效應”,導致越軌行為的不斷發生,導致出現越來越多的違紀者。二、具體要求(一)尊重文秘人員無論對上司、對下屬、對同事或其他交往者都要尊重。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尊重別人與受到尊重,二者互為條件,能激發彼此的責任感和工作積極性。文秘人員交往的尊重表現為:第一,平等待人,態度和藹,講究禮貌;第二,重視別人的意見和要求,不表麵敷衍;第三,當意見不一致或發生矛盾時,不強詞奪理,甚至不作正麵的辯駁,而用婉轉的語氣進行解釋;第四,要求別人時不強人所難,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總之,尊重是一種態度,是與對別人的理解與支持聯係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