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 交際技巧與禮儀(1 / 3)

1文秘人員與交際、禮儀

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接觸,就是交際。人際交往的有序進行,人們不僅要受自然規範的約束,而且必須受一定的社會規範的約束。在這些規範中,除了道德規範和法律規範以外,很重要的一個方麵就是禮儀規範。成功的交際手段和藝術,以及正確而富有實效的禮儀方法和技巧,對於文秘人員建立新型的、高尚的人際關係,做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禮儀的概念禮儀就是禮節儀式。它包含雙層含義:一是思想,即在社會交往中應該尊敬他人,講究禮節禮貌;二是形式,即禮儀的基本程序和具體表現。合二而一,禮儀就是在人際交往中體現出來的人們之間相互尊重,並按約定俗成的方法付諸實施的不成文的規定。

我國向稱“禮儀之邦”,講究禮儀不是“虛應故事”、“敷衍裝假”,而是表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尊重和關懷、支持。它能使人際關係更加融洽、和諧,並能加強人們彼此間的信任理解和親密友好。當今社會確實正在走向“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的時代。有“禮”走遍天下,禮儀是放步社會的金拐杖,禮儀就是人際交往的通行證。

二、文秘人員人際交往的特點

人與人之間的思想交換、行為交往、語言交流、感情交融,可以統稱為人際交往關係。它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的一種相互聯係、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係。由於文秘人員自身的地位、作用和工作性質有其特殊性,其人際關係除了社會生活中通常的人際關係的一般特征外,還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廣泛性

文秘人員的人際交往是開放性的、多層次的,也是全方位的。在履行自己的職責時,必須同社會的方方麵麵各色人等打交道。這種交往輻射擴展到機關及單位的管理工作、業務工作的一切領域、一切方麵,既包括上級機關及其領導的交往與聯係,又包括同級機關及其領導、同事的交往與聯係;既包括與基層及人民群眾的交往與聯係,還包括與不同利益團體的交往與聯係。

(二)從屬性

文秘人員的社會交往並不都是象通常人那樣具有濃厚的主觀選擇色彩,即按照個人意誌、情感、利害關係行事,而是由自己的工作職責所支配,在很大程度上是從屬於自己的服務對象的。這種從屬地位,約束了文秘人員人際關係的主觀性,強化了人際交往的服從性。

(三)複雜性

文秘人員的工作是受領導支配和為領導服務的。而領導成員因分工不同,個人的能力、性格、修養也有差異,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往往會出現意見不一致,甚至會發生摩擦,出現某些矛盾。在這種情況下,文秘人員既要尊重一些個別領導,又要維護集體領導;既要服從領導,又不能違背原則。這就構成了文秘人員人際關係的複雜環境。三、人際交往的技巧人際交往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要使人際交往正常地、正確地進行,就必須掌握許多技巧。科學地、巧妙地運用這些技巧,對建立和諧、健康的人際關係,搞好文秘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際交往的技巧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方麵來敘述,下麵主要從“度”這個視野來探討。

(一)——人際交往要注重態度

態度是人的舉止神態,是人的精神麵貌。一個人的精神麵貌就是一個人社交形象的核心。注重人際交往的態度,就是在與人交往時,做到熱情主動、豪爽大方和平等禮貌。

熱情是一種美好的品質,它在人際吸引的個性品質詞彙中,具有中心詞的地位。待人熱情會使他人感到親切、自然,容易創造交流思想和情感的良好氛圍。積極主動,笑臉常開,樂觀開朗,充滿青春氣息,就會有感染力,給人春天般的溫暖。

豪爽,就是豪放、直爽、心直口快;大方,就是瀟灑,豁達,文雅脫俗。人們一般都會對具有這種性格的人產生好感和信任,並願意和喜愛與他打交道。

平等禮貌貫穿於人際交往的各個領域,存在於人際關係的方方麵麵。平等待人,就是在交往中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把他人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禮貌待人,就是在交往中,要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彬彬有禮。平等禮貌行為不是虛偽的客套,而是出自內心深處對別人的恭敬、尊重,是出自個人品質的自然流露。

(二)人際交往要拓展廣度

每個人都處在複雜的人際關係網中,為了生存和生活,不管你是否願意,每天都別無選擇地必須與不同的人打交道。拓展人際交往的廣度,就是要擴大社交麵,擴大擇友的機會,結識更多的人。

要擴展人際交往的廣度,既要樂於和善於結交與自己相同類型的人,也要樂於和善於結交與自己不同類型的人,包括職業、性格、年齡、興趣愛好不同的人。大詩人杜甫說過:“人生交契無老幼,論交何必先同調。”人的發展是多方麵、多層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中學到許多做人的準則,結交廣,就會信息多,信息靈,這就有助於豐富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閱曆;交友多,得到的幫助、支持也多,這就容易辦好許多事情,促進自己的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人際交往要把握向度

文秘人員對不同的人,可能也必要廣交、多交,但卻不能也不應該亂交、濫交。這就要求把握人際交往的向度,即社交要有方向性。把握人際交往的向度,是使社交是否健康有益的關鍵。

人際交往中結識的人,可能各式各樣,形形色色,大體有這樣幾種類型:一是普通應酬的泛泛之友;二是彼此有共同情趣或因學習、工作有經常接觸的朋友:三是功利重於感情的朋友:四是情誼真摯可以信任的朋友;五是能夠與之交心的朋友;六是真正的知己,是絕對可以信賴,悲歡與共.禍福共享的朋友

對以上各類朋友,可以廣交、多交,但一定要慎交、善交。通過接觸了解,聽其言、察其色、觀其行、究其果,認識廬山真麵目;掌握對方為人及底細,根據發展,順其自然地確定所交朋友類型和交往的深淺程度;防止首因效應、暈輪效應、定勢效應、近因效應。這樣,既能交上“誌同道合”的知己,也能防止和避開那些別有用心的“假友”。同時,也應注意不要因噎廢食,不要因有人是虛偽的,或自己被“朋友”利用、出賣過,而懷疑一切朋友,自尋煩惱,造成隔膜,使自己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裏兜圈子,影響正常交往。

(四)人際交往要恪守信度

人與人的交往隻有建立在相互真誠、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才是文明有益的。不論是患難之交,還是點點頭的熟人,都應恪守人際交往的信度——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人際關係得以維係和深化的保證。在交往中,對人要做到:坦誠相見,敞開心扉,推心置腹。為人處事不摻私心,‘不做假,不欺人,不捉弄別人,不偽裝自己;敢講真話、實話,力戒大話、空話;說話算數,表裏如一,前後一致;守時守約,履行諾言。要誠心、誠樸、誠摯、誠懇、誠實。“君子坦蕩蕩”,這樣才能在交往中獲得信任、贏得人心,才能在交往中給人以安全感和吸引力。

交往是雙向的,要以心換心。人與人之間相處融洽,全靠信任。如果時常戴著假麵具,彼此懷疑,互相設防,背後耍手段,那交往就無法維持下去。

信任必須自信,總是自覺不如別人,是很容易猜忌別人的。信任必須信人,信人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真心實意,拿出實際行動,讓人確確實實感到、看到你是在信任他。但信任也勿輕信,信人應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輕信是盲從,輕信會使騙子得逞。

(五)人際交往要講究大度

大度,即豁達大度。這是人際交往中要講究的一種氣質,一種風格。與人交往中,你胸懷寬廣,氣量闊達,待人謙讓寬容,這就可以使人永遠快樂,贏得更多的朋友。,

在與人交往中,有溫馨、愉悅,也會有衝突、摩擦。而謙讓寬容既能擴展友情,又能減少矛盾或消除隔閡。謙讓寬容就是指良好的用心與美好的行為。它包括經常與別人進行心理換位,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無害人之心,與人為善,見難相幫,樂於助人;不恥笑人,不指責人,努力尋找對方的優點;遇到分岐,求大同,避小異,允許別人與自己看法不一,做法有別,甚至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處世哲學;不斤斤計較小事,能夠容人。所謂“將軍額頭能跑馬,宰相肚裏能撐船”,就是對豁達大度、謙讓寬容的讚美詞。要做到以上這些,就必須識大體,顧大局,必要時寧願“吃點虧”,勇於做點犧牲。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明明白白,堅持原則;在小是小非問題上含含糊糊,不苛求人;但也要防止走向另一個極端——謹小慎微,怯於交往,唯唯諾諾,一味遷就,卑恭屈膝,逆來順受。這樣,才能在社交場合如魚得水,而不是落落寡歡。

(六)人際交往要調控量度

與人交往,要區分地點、情境、身份,把握分寸,把時間和精力調控在適當的程度上,使其恰到好處,這就是人際交往的量度。實際上前麵所述內容都體現了這方麵的要求。這裏再補充、強調幾點。

1.調控好交往的溫度

在交往的情緒上不要時熱時冷、過熱過冷;交往頻率、周期也要適當。過多的耗費時間和精力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時還會令對方應接不暇,產生反感,影響關係。

2.調控好交往的深度

交往不能停留在表麵淺層上、單純功利上,有利就往來,無利則分手;應該注重人際間和諧親密的精神境界的需求,人格的吸引,促進交往向深層發展。

3.調控好異性交往的限度

異性間交往,既要反對“男女授受不親”的陳腐觀念,又得注意“男女有別”的客觀事實。要相互尊重,熱情而不輕佻,端莊而不拘束,活潑而不風騷,健談而不浮誇;即使是戀人、夫妻之間,在社交公開場所,也要舉止得體,懂得自愛。

“世上唯一的華美乃是人際交往的華美”,人際交往的真諦在於理解尊重他人。人際交往的技巧,不隻是一種方法和手段,說到底它是一個人內在素質的反映。因此,文秘人員注重和加強自己文化、思想和道德方麵的修養才是根本。

2日常基本禮儀

禮儀是文秘人員公關活動中必須而又十分重要的行為規範。文秘人員應該了解和遵守各種交際場合的禮儀要求,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做講究禮貌禮節的楷模。公關禮儀規範較多,這裏隻談幾個主要的日常基本禮儀。

一、稱呼

稱呼,就是對人的稱謂。漢語裏的稱謂豐富多彩。用什麼稱謂稱呼人,往往反映了說話人與被稱呼人之間的上下、親疏、厚薄等關係,體現出說話人對被稱呼人敬卑、愛憎、謙驕、熱冷等複雜的感情和態度。很顯然,稱謂是否恰當,既反映了說話人的思想修養和文化修養。也影響到公共關係活動的成果。

對於文秘人員來說,稱呼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稱呼對了,會使對方感到高興;稱呼錯了,會引起對方的不快。文秘人員在稱呼上應注意:

(1)對領導、長輩和客人不要直呼其名,可在其姓氏後麵加合適的尊稱或職務。如“李部長”、“王廠長”、“張老師”、“陳經理”、“趙老”等。

(2)對相交不深或初次見麵的客人,表示敬意應用“您”,而不要用“你”。對客人切忌稱呼外號,也不要說那些容易聯想到生理缺陷的詞語。

(3)在日常工作中,對一般交往對象,可分別稱“同誌”、“老師”、“師傅”’、“先生”、“小姐”等等。對同事,可根據年齡稱呼,如“老陳”、“老郭”、“小鄭”、“小鄒”等。較熟悉的朋友和同學可直呼其名。在黨內按規定一律稱“同誌”,而不要稱職務。

稱呼本身是一種禮貌,禮節,其關鍵在於尊敬、尊重別人。

二、握手

握手,是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習以為常的、最簡單的禮節。初次見麵,握手作為認識的開導;久別重逢,握手則是問候的開始;告別、慰問、祝賀、感謝時都要用握手致意。握手,對於文秘人員來說,也是公關社交場合最常用的一種禮節。

握手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握手的力量、姿勢與時間長短,往往能夠表達出握手人對對方的不同的禮遇和態度。行握手禮時,要麵帶笑容,目光注視對方的眼睛,上身稍向前傾。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勢是兩人的手掌都處於垂直狀態。這是一種最普遍也是最穩妥的握手方式。

握手既然是一種禮節,就不得不講究。通常應遵守的的規矩至少有下列幾條:

(1)雙方會麵,男女之間,女方伸手後,男方才能伸手相握。賓主間、長幼間、上下級間、一般都應主人、長者、上級先伸出手來,然後才與之相握;經常見麵的人,不一定非得次次握手,一般點頭致意或招手致意一下即可。

(2)決不能伸出左手與人相握。應該伸出右手用手掌相握,不能隻用手指頭剛碰上對方的手就把手縮回,.也不能隻握對方幾個手指。

(3)不論是作客還是待客,都應該把手洗清爽,伸出髒手相握,是不禮貌的。握手時,不要抽煙、吃東西,也不得旁視左右。要脫掉手套相握,因故不易脫手套時,要向對方說明並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