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步蟾的曆史碎片(2 / 2)

清政府在創建海軍海防的過程中,曾從西方招募了一些洋人擔任顧問和教習。英國海軍上校琅威理曾兩度受聘為北洋艦隊總教習,也就是說受聘為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的總顧問。北洋海軍文電和正式公文中常用“提督銜琅威理”或“丁琅兩提督”。因此,琅威理以副提督自居。其實,《北洋海軍章程》明確規定,艦隊僅設一名提督、兩名總兵,根本就沒有“副提督”的官職編製。

1890年2月,北洋艦隊南下避凍。24日,提督丁汝昌率“致遠”、“濟遠”等四艦到南海一帶巡操,琅威理、劉步蟾等率“定遠”、“鎮遠”等四艦在香港維修。3月6日,右翼總兵劉步蟾撤下提督旗,改掛上自己的總兵旗。此舉立即惹怒了琅威理,他對劉步蟾說:“提督離職,有我副職在,為什麼撤下提督旗?”劉步蟾回答說:“按海軍慣例應當如此。”琅威理表示不服,於是這場升旗的紛爭一直鬧到李鴻章那裏。李鴻章明確表明北洋海軍隻有一名提督,琅威理因此憤然辭職。這場“撤旗風波”,顯示出了劉步蟾對國家主權的明確觀念。

甲午風雲: “傷心豈獨息夫人”

1894年9月17日,在中國近代史和海軍史上,是一個永遠值得銘記的日子。這一天,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大海戰;這一天,破碎了“大清帝國”蔚藍色的海洋夢想。

1894年9月17日午時,大清北洋艦隊在黃海北部大東溝海域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發生了一場遭遇戰。開戰之初,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負傷,右翼總兵劉步蟾立即代行艦隊指揮職權,指揮“定遠”艦衝在北洋艦隊橫隊最前麵,將日軍6艘軍艦組成的本隊攔腰截斷。

黃海戰役之後,北洋艦隊在旅順口軍港整修;10月18日,北洋艦隊從旅順口移防威海衛軍港。

12月,日軍發動山東半島戰役,陸路清軍一觸即潰。1895年1月20日,日本陸軍攻占了威海衛城南北兩幫炮台,與日本海軍水陸夾擊威海衛港內北洋艦隊。戰鬥中,“定遠”艦被魚雷擊中,劉步蟾下令將“定遠”艦駛到劉公島附近淺海處,充當炮台使用,先後打退了日軍的8次進攻。

2月10日,北洋艦隊瀕臨絕境,外援無望。此時,北洋艦隊內部一些官兵逼迫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和記名提督劉步蟾投降。悲憤絕望的劉步蟾下令用水雷炸沉了百孔千瘡不堪再戰的“定遠”艦。據資料記載,這天午後,劉步蟾來到部下盧毓英的住處,看到“定遠”槍炮大副寫下了“千古艱難惟一死”的詩句,劉步蟾推案一笑,朗聲吟道:“傷心豈獨息夫人?”念畢,飄然而出。息夫人是春秋戰國時在逆境中保持誌節的一位曆史人物。當晚,劉步蟾自殺,舍生取義。

12日上午,丁汝昌自殺。也就在這一天,北洋海軍投降派打出白旗,與日軍接洽投降事宜。

17日上午10時,日本聯合艦隊正式占領威海衛港,俘獲北洋海軍的“鎮遠”、“濟遠”、“廣丙”、“鎮東”等10艘軍艦,清軍海陸軍投降者5054人,其中陸軍2040人,海軍3014人。

龍旗飄落,大清的北洋海軍就這樣煙消雲散了。

(摘自《閩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