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描繪自己的心靈地圖(1 / 1)

⊙時時描繪心靈的地圖,我們才不會在這個繁華的都市裏迷路。

有時候,我們的想法往往會背叛我們的思維,使想法和實際分離。“思維”這個詞來自希臘文,最初是一個科學名詞,目前多半用來指某種理論、典範或假說。不過廣義而言,是指我們看待外在世界的觀點。我們的所見所聞並非直接來自於感官,而是經過了主觀的了解、感受與詮釋。

無論是麵對自我,還是麵對世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思維方式。例如,在人類的思想行為中,有五大基本問題:

1.我是誰?

2.我如何成為今天的我?

3.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思考、感受和行動?

4.我能改變嗎?

5.最重要的問題是——怎麼做?

延續這五大問題,我們的心靈告訴我們該怎麼去認識世界、進行自我行動,所以說思維對一個人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它決定了我們對待自我、對待世界的態度。思維可以說是我們對於所能感知的世界的一個認知縮寫,無論這個認知正確與否。

我們可以把思維比做地圖。地圖並不代表一個實際的地點,隻是告訴我們有關地點的一些信息。思維也是這樣,它不是實際的事物,而是對事物的詮釋或理論。

很多人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到了一處陌生的地方,卻發現帶錯了地圖,結果寸步難行,感到非常尷尬無助。同樣,若想改進缺點,但著力點不對,徒費工夫,與初衷背道而馳。或許你並不在乎,因為你奉行“隻問耕耘,不問收獲”的人生哲學,但問題在於方向錯誤,“地圖”不對,努力便等於白費,唯有方向(地圖)正確,努力才有意義,在這種情況下,“隻問耕耘,不問收獲”才有可取之處。我們常常嘲笑“南轅北轍”的人,卻不知自己也會在錯誤的心靈地圖的帶領下,犯著同樣的錯誤。

世界觀和價值觀決定一個人的思想與行為。自我是在不斷發展的,世界也是在不斷進步的,所以我們行動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也應該不斷地完善與進步,要隨時隨地地完善我們的心靈地圖。

打個比方,現在無數的城市舊貌換新顏,尤其是近幾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使用三年前的地圖,恐怕我們已經找不到原來的道路了。地理如此,時空如此,何況人心呢?許多人,他們之所以感到困惑、挫折,甚至感到迷失了自我,就在於他們仍然使用著過去的心靈地圖,仍然按照舊有的生活軌道在向前走,他們不知道這幅地圖已經需要修改了。

但是,很多人過早地停止了描繪“地圖”的工作,他們不再汲取新的信息,而自以為自己的心靈地圖完美無缺。這些人是不幸的,而且是可憐的,所以他們多半有心理問題。隻有幸運的少數人能自覺地探索現實,不斷擴展深化、修正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往往他們的精神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

所以,我們要不斷地修改這幅反映現實世界的心靈地圖,要不斷地獲取世界的新信息。如果新信息表明原先的“地圖”已經過時,需要重畫,那麼我們就要不畏修改“地圖”的艱難,勇敢地進行自我更新。

幸福悟語

其實,我們的思維從童年就已開始發展,我們經過長期的生活曆練形成了一個認識自我和世界的自我思維方式,形成了一幅表麵上看來十分有用的心靈地圖。我們要按這幅地圖去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坎坷,尋找自己前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