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房地產:狂瀾即起?(1 / 1)

房地產:狂瀾即起?

專欄

作者:趙岩

中國房地產和金融體係血脈相連,尤其是大量放貸、依賴高地價作為抵押品的影子銀行。目前房價下跌、開發商陷入困境、房地產相關信托可能發生大範圍倒賬的新聞層出不窮,悲觀情緒正在彌漫。

“中國房地產市場是否具有可持續性,令全世界的政策製定者擔憂。他們擔心,如果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房產泡沫破裂,影響將會遍及全球。”

英國《金融時報》駐上海記者Simon Rabinovitch寫道,“中國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性之大令人憂慮,但這種情況不可能永遠持續。這種依賴越早結束,中國的銀行就能越早開始尋找更平衡發展的出路。”

毫無疑問的是,房地產投資是中國經濟最重要驅動因素,也是影響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及價格的一個關鍵因素。但根據5月13日發布的中國政府數據,2014年頭四個月房屋新開工麵積同比下降22.1%。

上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主任姚洋在美國加州北大校友會演講,該中心走出了世行副行長林毅夫、人行副行長海聞,被外界認為是中國最主要的經濟智庫。

姚洋坦承,長期來看中國製造業、房地產等利好因素都在轉淡,房價已經麵臨挑戰,但是伴隨戶籍改革等改革進程將受益的地區以及能夠吸引外來人員移居更具吸引力的城市、伴隨城鎮化的持續推進,依然會持續釋放房地產需求和經濟活力。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與美國在全球金融危機前的狀況不同,中國權威部門杠杆率遠遠低於美國。此外,與亞洲經濟體在1997-1998年金融危機時的狀況也不同的是,中國外債極低,擁有大量外彙儲備,並且仍對資本流動進行管製。

中國建設熱潮的規模,以及中國經濟增長對基礎設施投資的依賴度,都是人類曆史上空前的。以水泥產量為例: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和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曆史數據,從2011年到2012年,在短短兩年時間裏,中國的水泥產量就超過美國在整個20世紀的水泥產量。

但這也突顯中國經濟在房地產下滑麵前的脆弱。穆迪分析估計,2013年房屋建設、銷售和裝修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3%。這比美國、西班牙和愛爾蘭在房地產泡沫巔峰時期的比例都高。

中國房地產和金融體係血脈相連,尤其是大量放貸、依賴高地價作為抵押品的影子銀行。目前房價下跌、開發商陷入困境、房地產相關信托可能發生大範圍倒賬的新聞層出不窮,悲觀情緒正在彌漫。

巴克萊的一份報告認為,由於2013年下半年貨幣融資條件進一步緊縮、過度開發和開發商杠杆比率的提高,導致當前房市供需情況惡化。他們預計,目前的房地產衰退趨勢將延續至2015年。

該機構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常健表示,他們繼續保持中國房地產泡沫將在2014-2015年逐漸破裂的共識。並預計,房地產投資增長下滑5個百分點將會導致中國GDP增速下降50個基點。鑒於房地產市場調控來勢凶猛且早於預期,2015年GDP增速預測值調低20個基點至7.2%。

巴克萊還分析稱,由習近平和李克強領導的中央政府可能會放任房地產市場做出進一步調整,但是,在全國房價跌幅超過10%前,政府可能會采取進一步寬鬆的政策。中央政府可能還將允許采用地方政府推出的“創新型放寬措施”。

也許這樣概括更為恰切,下跌在所難免,但政府並不會聽之任之。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出席一場閉門會議曾表示,目前國務院強調宏觀調控要有定力,不會采取大規模的刺激政策,並且稱,“央行主要進行逆周期調整。如果我們發現周期變化,會進行逆周期調整,絕大多數是微調,這種微調始終都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