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兩委破舊房屋的原址上,矗立著新建成的400平米村政務中心,中心內有配置投影儀、電腦、打印機等設備的黨員活動之家、農家書屋、婦女之家。村民說,如果沒工作組,這事想都不敢去想。
建起“婦女之家”後,工作組把“婦聯特色”滲透到工作環節。他們把“婦女之家”作為村婦代會的工作場所,村裏的女人們有啥事情都可以到這個“娘家”說說嘮嘮。他們還在村裏組織起巾幗誌願服務隊,6個小分隊各司其職,平衡維護著村裏的方方麵麵。
工作組很注重對婦女進行技能培訓,專門引進項目,有針對性地幫扶培訓,提高大家的致富能力。村服裝廠廠長郭俊芬,資金周轉麵臨困境,工作組協調縣就業局,為她申請到10萬元無息貸款,斷鏈的資金又接上了,郭俊芬長出了一口氣,她的服裝廠又可以轉起來了。村民桂芝、於俊英是單親母親,丈夫去世後,沒了頂梁柱的家漸漸陷入貧困。工作組為她倆爭取到了貧困單親母親援助項目支持,兩個人欣喜地拿到了各5000元的創業資金。工作組還幫定興縣申請成立了“鼎力巾幗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幫助解決婦女創業過程中的融資難題。
兒童也是工作組心中的一大牽掛,他們為村裏的孩子們修繕了幼兒園,安上了暖氣,讓孩子們能過個暖和的冬天。為孩子們舉辦了“共享一片藍天,城鄉孩子手拉手”活動,和孩子們歡度了一個別樣的兒童節。他們還請省裏的專家為孩子做了先心病的普查。村民宋翠花的兒子是村裏的高考狀元,可去年眼見開學,這個貧困家庭卻為學費犯愁不已,工作組知道後,為孩子募集了5000元學費,一家人緊鎖的眉頭舒展了。村民李小平一家,3口患有癲癇病,村民很少去他們家,可工作組不嫌棄,多次登門看望,送去慰問品,鼓勵他們不要自卑,多和村裏人接觸,多參加集體活動。李小平一家很受感動,改變了不講衛生的陋習,家裏整潔起來,人也精神起來。工作組還積極聯係鎮中心小學, 讓她的二女兒劉嫻上了學。
鍛煉自我,百姓買賬
從省城來到農村,從機關下到地頭,工作組確實感到反差很大,工作方式都不一樣了,由宏觀指導性去工作,必須變成親力親為去辦一件件具體的事,不自己改變工作就做不好。大家堅持不帶車進村,常常輾轉倒車四五次,才能從村裏回到省城。工作隊員小劉克服皮膚過敏幹擾堅持工作,老喬手術後帶病迅速歸位工作,老馬突發急性胃炎,輸完液就趕回村子投入工作。一年來,大家吃住在戶,工作在村,白天盯著工地,做質檢員,晚上熬夜寫材料做打字員,生活上是勤務員、采購員,接待村民來訪又變成了調解員,把自己摔打得是“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結結實實地得到了鍛煉。
百姓的冷暖都裝在工作組的心頭,他們走訪慰問老黨員、低保戶,送去糧油和棉服,老人深深感動於工作組的那份實在和貼心。工作組還為村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表彰模範,樹立新風尚,寓教於樂的方式大家都很喜歡。百姓心中是有秤砣的,工作組的真誠付出和幫助,獲得了村民很好的口碑,退休教師林濤編寫了山東柳琴,唱道:“省婦聯的工作組,住在俺村不怕苦,一心為咱百姓想,好事做了一籮筐……”
再看那張表格,群眾測評一欄,工作組在推動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執行工作紀律、加強基層組織及綜合評價方麵都贏得了百姓的100%滿意度,村民還專程趕到省城送了一麵錦旗。如今,他們已籌集到部分資金,一開春,準備再給南太平莊村硬化18條胡同。工作組人雖離開了村子 ,心還和南太平莊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