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傾情傾力,隻為百姓得實惠(1 / 2)

傾情傾力,隻為百姓得實惠

紀實·看點

作者:趙誌華 魏詩坤

一張A4紙大的表格,把省婦聯工作組進駐定興縣南太平莊村的幫扶工作情況細化地呈現出來:為村裏鋪設自來水管道12500米;硬化村內道路6公裏;改擴建衛生室140平方米;整治環境清運垃圾300方新建垃圾池6個;架設導線2.67千米,地埋電纜0.08千米,組立電杆28基,保證了村裏的安全用電;完成了農家書屋、投影儀、音響、遠程教育、衛星傳輸、建設器材、新建廣場490平米;改造了2戶危房;編製了村莊環境整治規劃、成立了經濟合作社,無償發放化肥農藥給農民。這些“規定動作”,也就是必須要完成的工作任務,工作組超額完成了4項。此外,工作組還完成了十項“自選動作”:新建400平米村“兩室”,添置桌椅、電視、檔案櫃等;完善村學校硬件設施建設;修繕了村幼兒園;新建了“婦女之家”……一年來,工作組為南太平莊籌集款項255.65萬元,其中自籌資金178.5萬元。

一個個數字,刻錄著工作組成員省婦聯副主席馬新景、宣傳部部長喬春江、婦聯機關幹部劉世聰一年基層工作的努力付出和真實效果,對南太平莊百姓來說,收獲的卻是一份份的實惠。

“海訪”村民,解民急需

南太平莊村地處3縣交界處,總人口1567人,耕地麵積2200畝,是個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陳舊,村民經濟收入低,缺乏精神文化生活的窮村。工作組為了解到真實的村情,走訪了村裏的每家每戶,和村民麵對麵地談心,認真傾聽百姓的心裏話。有了第一手的民聲民願信息,通過分析考量,工作組討論確定下來村裏發展、村民生活急需,卻無錢無力無渠道辦成的10幾件重點幫扶的實事,每件事都是一個工程。

“吃水難”、“行路難”、“環境差”是大家反映強烈的問題,工作組決定從難題入手,一一解決落實。他們和省水利廳幾經溝通,終將南太平莊村列為計劃外安全飲水工程項目村, 可30多萬元項目資金不能解決問題,工作組又聯係了中國婦女基金會,爭取到母親水窖項目資金支持20萬元,村裏每個家庭平均隻需拿100元。工作組成員對水利工程不熟悉,他們就主動上網查詢、多方谘詢專業人士,為村裏甄選了較先進的地下網管施工技術。工程需要鋪設管道12500米,涉及全村523個宅院,思想工作做不好,很容易引發、激化矛盾。工作組通過“四議兩公開”和發放“致廣大村民的一封信”,讓大家了解了工程如何進展,不會損壞道路主體,也不損壞院子和屋裏的地麵,用定向遠距離精準鑽孔,直接把自來水引入廚房。村民因為了解,進而理解並支持,施工月餘,沒有出現任何矛盾糾紛,成為縣裏的樣板工程。

當地人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來形容村街道的不堪,出行難困擾著所有的村民。工作組籌集了57萬元,硬化了7條村街主路,同時兼顧排水,修建了兩條排水溝,為村子內澇解了後顧之憂。

為了改善村容村貌,工作組編製了《環境整治規劃》,內容齊全,既有針對性又有前瞻性,他們組織人改擴建衛生室,清運垃圾,修建垃圾池,並安排了4個低保家庭人員做清理員,給予一定補貼,建立了垃圾清運的長效機製。

南太平莊村變了,不僅村民的精神狀態不一樣了,村幹部更是有變化。以前村委成員碰頭決定日常工作,對重大事項的決定基本不做記錄,在工作組的指導下,他們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了“工作有台賬,會議有記錄,項目留檔案”,建立了村規民約和各項規章製度。為推動村經濟發展,村兩委積極想辦法,成立了“南太平莊村農村經濟合作社”,引導村民從種植單一農作物逐步向特色農業發展。村兩委的班子建設在工作組的幫扶下跨上了一個台階,發展培養了4名入黨積極分子,其中3名是婦女。他們用工作實效,贏得了縣級“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的稱號。精氣神兒又回到了南太平莊人身上。

“自選”加壓,婦聯特色唱主角

工作組在有質量地完成規定任務同時,還自我加碼,主動增加“自選動作”,一心想為百姓多做點實事。可做什麼事情都得用錢,為南太平莊村籌措資金、物資,作為群團組織婦聯下來的工作組,麵臨著很多困難。他們積極向省婦聯領導和機關各處室宣傳省基層建設年活動政策和幫扶村的情況,王淑玲主席先後共6天在南太平莊村蹲點調研,與工作組、村兩委共議鄉村發展規劃,還切實為村子解決資金問題,省婦聯先後撥付20萬元用於村兩室的重建,32萬元項目經費支持縣婦聯和村婦代會工作。工作組還積極尋求外援,北京、石家莊、保定三地奔波,工作隊員老喬赴京途中還遇到了險情,可其中的辛勞,工作組很少提及,他們心中隻想著如何促進南太平莊村的發展,謀老百姓的利益。經過努力,他們爭取到資金支持合計68萬元,衣物7.5萬元,水泥10噸,還有價值13萬元的化肥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