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晏殊誠實不隱(1 / 1)

晏元獻公(1)為童子時,張文節(2)薦之於朝廷,召至闕下。適值帝禦試進士,便令公就試。公一見試題。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賦,有賦草尚在,乞別命題。”上極愛其不隱(3)。

及為館職(4),時天下無事,許臣寮擇勝燕飲。當時侍從文館士大夫為燕集,以至市樓酒肆,往往皆供帳為遊息之地。公是時甚貧,不能出,獨家居,與昆弟講習。

一日,選東宮官(5),忽自中批除晏殊(6),執政莫渝所因。次日進覆,上諭之曰:“近聞館閣臣寮,無不嬉遊燕賞,彌日繼夕,唯殊杜門,與兄弟讀書,如此謹厚,正可為東宮官。”

公既受命,得對(7),上麵諭除授之意。公語言質野(8),則曰:“臣非不樂燕遊者,直以貧無可為之。臣若有錢亦須往,但無錢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誠實,知事君體,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9)。

(選自〔宋〕沈括著《夢溪筆談》)

【注釋】

(1)晏元獻公:即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南昌進賢)人,北宋大臣,著名文學家,官至宰相兼樞密使,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公。

(2)張文節:即張知白(??—?1028),字用晦,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曆任龍圖閣待製、禦史中丞、參知政事等,諡號“文節”。

(3)隱:隱瞞、欺騙。

(4)館職:宋初:置史館、昭文館、集賢院,合稱“三館”,後又增建秘閣。三館內設直館、直院、修撰、檢討等職位,秘閣設直閣、校理等職位,統稱為館職。他們主要掌管三館、秘閣典籍的編校。

(5)東宮官:負責輔導、教育皇太子的官員。

(6)自中批除:中,皇宮,代指皇帝;除,任命官職。

(7)得對:得到皇帝召見的機會。

(8)質野:質樸、直白,這裏指實話實說。

(9)大用: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