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道(1)風聞(2),多所論列(3),帝(4)意頗厭其數。後因對,自訟(5)曰:“陛下用臣,豈欲徒事(6)納諫之虛名邪?臣竊恥屍祿,請得罷去。”帝撫諭良久,他日書殿壁曰:“魯直”,蓋思念之也。
……
宗道為人剛正,疾惡少容(7),遇事敢言,不為小謹。為諭德(8)時,居近酒肆,嚐微行就飲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門久之,宗道方自酒肆來。使者先入,約曰:“即上怪公來遲,何以為對?”宗道曰:“第(9)以實言之。”使者曰:“然則公當得罪。”曰:“飲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問,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對。帝詰(10)之,宗道謝曰:“有故人自鄉裏來,臣家貧無杯盤,故就酒家飲。”帝以為忠實可大用,嚐以語太後(11),太後臨朝,遂大用之。初,太常議諡曰剛簡,複改為肅簡。議者以為“肅”不若“剛”為得其實雲。
(節選自《宋史·魯宗道傳》)
【注釋】
(1)宗道:即魯宗道(966—1029),字貫之,亳州譙(今安徽亳州)人,北宋大臣,官至參知政事。
(2)風聞:聽到傳聞。
(3)論列:論述評判。
(4)帝:即宋真宗趙恒(997—1022在位)。
(5)自訟:自我批評。
(6)事:擔著,博取。
(7)少容:很少有寬容。
(8)諭德:官職名,主管對皇太子教諭道德,隨事諷諫,宋代常以其他官員兼任。
(9)第:就。
(10)詰:質問。
(11)太後:指宋真宗章獻明肅皇後,名劉娥,宋真宗死後攝政,是宋代第一位攝政的皇太後。
【編者小語】
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落到每個黨員幹部的修養方麵,就是要求黨員幹部做人要實。做人要實,就是指黨員幹部要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對同誌忠誠老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幹老實事,襟懷坦白,公道正派。我們黨曆來強調共產黨員要有忠誠老實的態度,毛澤東號召全黨要講真話,不偷、不吹、不裝,他非常信任的羅榮桓、聶榮臻、徐向前等同誌,都是被稱為“老實人”的;周恩來號召黨員要說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並指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就是最老實的人。可以說,在我們黨90多年的偉大曆程中,無數優秀的共產黨員和英雄模範人物,始終用他們堅強有力的行動,實踐著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詮釋著共產黨員“忠誠老實”的要義和精髓,為我們樹立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做人要實,首先要忠誠,要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忠誠老實。古人說:“忠,德之正也。”黨員幹部要始終不折不扣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踐行黨的根本宗旨,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其次,黨員幹部要能夠為群眾多做好事、辦實事,收失效。要勇於擔當、真抓實幹,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再次,黨員幹部要有襟懷坦蕩,公道正派的寬廣胸懷。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黨員幹部無論何時,麵對何人,都要胸懷坦蕩,正大光明,養成公道正派的為人處世風格;最後,黨員幹部還要發揚釘釘子的精神,在工作中“咬定青山不放鬆”,紮紮實實地把工作落到實處。
做人要實,是共產黨員做人的態度,也是做事的態度。每個黨員幹部都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要以忠誠老實的態度,擔當起社會發展引領者的重擔,做好我們的每一項工作。中國共產黨人曆來注重學習,每個黨員幹部都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曆史學習、向群眾學習,力戒空談、真抓實幹,注重落實,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因為我們的“事業是幹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