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
專欄
作者:閭丘露薇
說到底,是一家新聞媒體的理念和管理,決定了一家新聞媒體的口碑,而不是這家新聞媒體到底屬於新還是舊。
這兩天,看到同行們開始在網絡上爭論,剛剛畢業,有誌於新聞行業的年輕人,到底應該選擇新媒體(網絡媒體),還是傳統媒體(應該是報紙電視電台和雜誌)。
認為新人應該到傳統媒體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的認為好處在於:有機會到一線采訪積累經驗,而不是在新媒體隻有當跑腿的機會,學不到東西;傳統媒體要比新媒體嚴謹,可以避免一進入新聞行業就滋長浮誇之氣。
持有反對意見的則認為,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隻是傳播方式不同,對內容品質的追求沒有區別;新媒體的待遇和機會要比傳統媒體多,自然是更好的選擇。
也有人指出,第一份工作到底是選擇新媒體更好,還是傳統媒體更好,本身就不是一個真問題。
作為一個在新聞行業工作了二十年的人,經常被想要進入這個行業的年輕人問,畢業時如何擇業的問題。我給予的答案很簡單:如果可以,從專業的大機構開始做起。
強調專業,這是因為,很多機構隻是大而已;強調大,這是因為隻有擁有了一定的體量,才能從專業的內部運作中觀察和學習到東西。
我的第一份新聞媒體的工作是在CTN(傳訊電視),直到20年之後的今天,當年這家媒體的硬件和軟件,都比現在的不少電視台要專業得多。這有點像優秀的新聞學院,如果說現在和20年前新聞教學課程的區別,那就是增加了數據新聞采寫,一種新的技能教育而已,其它的理論,比如新聞倫理,個案會不斷更新,但是原則沒有改變過。
從一個專業的大機構開始,可以看到課堂上學習的那些理論,如何在實踐中得到運用,可以確定自己對於“專業”的標準,即便之後去了其他機構,至少明白還有怎樣的努力方向。就好像18年前,當我來到剛剛成立的鳳凰衛視新聞部的時候,沒有新聞係統,甚至演播室裏麵還沒有提字器,采訪部隻有我和另外兩個同事,沒有稿件審核體係,我知道,這隻是暫時的。當之後步入正軌,我不會感到不適應。
20年前的衛星電視24小時新聞頻道,被視為新媒體。這不奇怪,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出現,已有的就會變成所謂的“舊”,比如上世紀60年代電視的出現。當然,舊並不代表一定會被淘汰,或者落伍。
在美國,報紙記者要比電視記者更受同行尊重,原因很簡單,因為一篇文字報道,要比電視新聞花的功夫多得多,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電視新聞節目,出現了很多新的形態,比如那些帶著濃烈的個人情緒和喜好的個人政論節目。當然,網絡新聞媒體的出現,讓電視新聞人也開始有了可以批評和看不上的對象,而原因其實也一樣,覺得對方偏離了新聞的原則。
隻是,這些看不上別人的理由,很容易在自己的行業中找到同樣的例子。沒有電視和網絡之前,跟蹤名人的狗仔隊早就出現,隻不過傳播的速度和範圍沒有後來那樣的快和廣;錯誤報道,假新聞,標題黨,從印刷媒體到電子媒體,可以拿出來的例子不計其數。說到底,是一家新聞媒體的理念和管理,決定了一家新聞媒體的口碑,而不是這家新聞媒體到底屬於新還是舊。
對於有誌於新聞行業的年輕人,在任何一家媒體,都會遭遇理想和現實的碰撞,這需要足夠的思想準備去麵對。而擇業的話,最主要的考量:工作地點,待遇,職位,發展空間。
很多時候,會遇到機構不錯,職位或者待遇不理想的情況,或者倒過來。我的建議:對於新人來說,可以不需要把待遇放在最優先,機構的名聲很重要,因為如果未來跳槽,好的機構,可以成為一種無形資產,至於學習,隻要有心,即便每天幫上司倒茶,也可以有機會學習。當然,如果一個機構總是讓新人倒茶而不是培訓,那這個地方本身就不是一個好地方,趁早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