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召回喪失的信念(1 / 1)

召回喪失的信念

專欄

作者:王溱

貴州省黔西南州從去年開始嚐試推出“不勝任現職幹部召回管理製度”,專門治理懶政庸政。截至今年2月該州已有1334名不勝任幹部被召回。

單位裏大概都會有那麼一兩個人,平時吊兒郎當,幹起工作來,要麼捅婁子,要麼“砸鍋”,領導批評,同事埋怨,根本不當回事。態度好點的,沒臉沒皮的權當沒聽見,碰上惡劣的,頂撞,打鬧,無奇不有。處分吧,不符合規定,給個好臉吧,還不買賬。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隻好睜一眼閉一眼,權當沒這麼個人。

這種人說好聽的是責任心不強,實則就是不作為,拿著職責當兒戲,混吃混喝混日子。如今這種現象有辦法治理了。貴州省黔西南州從去年開始嚐試推出“不勝任現職幹部召回管理製度”,專門治理懶政庸政。

什麼是“不勝任現職幹部召回管理製度”?貴州省黔西南州下屬的普安縣園區管理辦公室製定的實施細則說得明白:向惰政宣戰、向惰政問責,進一步整治幹部“庸、懶、散、慢、浮、腐”等問題,有效調動廣大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工作責任心,建設一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幹部隊伍。實施細則列舉了十四個方麵的表現作為“召回”的依據,凡符合其中之一的,均會被安排參加有關談話和集中教育。截至今年2月該州已有1334名不勝任幹部被召回,其中包括處級幹部59名。

一個州,1000多名幹部被“召回”,說起來不在少數。州,相當於地級市,機關幹部加起來恐怕也就萬把人,一千多幾乎占了十分之一。這足以說明“嚴重的問題在於對幹部的教育”。

長期以來,社會上一直都流傳著這樣的論調:公務員如同考大學,進口難,但一旦考進去,沒有畢不了的業。公務員是“鐵飯碗”,在社會上取得普遍認可,盡管事實並非如此,各地各單位每年都要按照公務員法,進行年度考核,有的還實行“末位淘汰”,但總體來說,隻要不犯大的錯誤,不違法亂紀,相對其他行業,公務員還是蠻舒服的。每年國家人社部門公布被處分的公務員人數,與其龐大的隊伍相比,隻是微乎其微。而體製外每年被“炒魷魚”或辭退的人數,卻是公務員的幾倍幾十倍。媒體上曝光的那些上班期間電腦打遊戲、炒股、聊天等現象,確實在一些機關裏存在。之所以有這種機會和空間,很大的原因是,有些單位的工作真的就是可幹可不幹,或者今天幹也行,明天再幹也不誤事。如果領導管得緊,個人自覺,或許這些行為和現象會少一些,甚至沒有市場。但一些單位的領導本身就不能以身作則,再加上不願得罪人等因素,根本不把這些問題當成事,聽之任之。長此下去,有些人自然變得不思上進、貪圖安逸,直至發展到推諉扯皮、玩忽職守,造成不良影響。

“召回”製是幹部人事工作的新探索,“召回”兩字用的恰如其分。“召回”在商業界用的很普遍。商品有了質量問題,出現了安全隱患,材料開始變質、變形等,被廠家收回去加以修整或維修,最終達到合格,重新投入市場。這是一種負責態度,也是一種保護措施。

幹部有這樣那樣的毛病,是自然現象,並不可怕,也不必大驚小怪。十個指頭不可能一般齊,況且這支龐大的隊伍是由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來組成的。修養、素質、個性很難整齊劃一。出現一些亂象,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正如商品一樣,如果發現了變質或隱患而不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對事業,對個人都將是極大的危害。

“召回”製度好,好在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它鼓勵和督促一時糊塗的人召回喪失的信念,召回本來的自我。別看隻是學學文件,讀讀書,看看影片,談談體會,卻敲響了思想警鍾,改變了認識思維,修正了做事理念,觸動了覺悟心靈。不思考,不自省,不擔心是假。同在一個屋簷下,為什麼別人不被“召回”,偏偏攤上自己,再糊塗的人也會明白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