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文明的曆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以其五千年悠久的曆史文化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為中國人,無不倍感自豪。突破時代局限,汲取曆史營養,發揚優良傳統,傳承中華文明,應是每個中華兒女的職責。處身現代社會,我們都深知以古鑒今的裨益,也或多或少了解一些曆史故事,但是幾千年的曆史長卷,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通曉的。怎樣才能快捷地了解自己感興趣的曆史人物?如何去普及曆史知識?為此,我產生了在浩瀚的中華曆史文化中擷取一段精華,編寫一部曆史人物故事的想法。

少年時讀過的《東周列國誌》成了我的首選,編寫其中的曆史人物,概述他們的風雲史事,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明代馮夢龍創作的《東周列國誌》,描寫了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這五百多年間的風雲變遷,內容豐富、史料浩繁。其中敘寫的史實取材於《左傳》《國語》《戰國策》《史記》四部史書,將分散的曆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熔為一爐,成為一部結構完整的史誌性的小說。

東周五百多年,英雄輩出,群星燦爛,可歌可泣的曆史人物不計其數。從善如流、賞罰嚴明、胸懷大度的王侯,忠肝義膽、有勇有謀的將相,見義勇為、機智果敢的豪俠,都值得褒揚和讚頌;昏聵無能、暴虐無道、荒淫無恥的統治階層,貪婪、奸詐、陰險的佞臣小人,都應當揭露和諷刺。形形色色人物都值得我們後人品味、思索和借鑒。

作為普通讀者,沒有精力和時間,對這五百多年風雲迭起的曆史中的每一個重要人物和事件全麵品讀。為使大家以點帶麵,窺一斑而知全豹,我從中選出了鄭莊公等四十一個人物,以《東周列國誌》為藍本,在參閱《史記》等資料的基礎上,編寫了二十八個獨立的故事,以饗讀者。在人物的篩選上,主要考慮該人物和他所參與曆史的典型性,以及他的故事給我們所留的啟示性。但是像孔子、莊子等著名人物,各種介紹他們的專著有許多,所以沒有編入。另外像晏嬰、廉頗、藺相如、孫臏、龐涓等人物的故事,為現代教學書籍和影視作品廣泛采錄推介,已廣為人知、耳熟能詳,在此筆者不再贅編。

鑒於自己的學識淺薄,難免會存在謬誤,敬請讀者指正。

2008年10月於陝西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