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叔敖,(?—公元前593年),姓上下結構:{艸(上)為(下)},名敖,字孫叔,人們一直稱之為孫叔敖。公元前600年前後出任楚國令尹(相國),輔佐楚莊王教化國民,寬刑緩政,發展經濟,取得了輝煌成就,是楚國曆史上著名的令尹,曆來為史學界稱頌。他先後主持修建的芍陂和期思陂水利工程,是我國載於史冊最早的水利工程,至今仍發揮著重要的灌溉作用。
孫叔敖的祖父曾擔任楚成王的令尹,父親上下結構:{艸(上)為(下)}賈也擔任過大司馬的高官,後來由於楚國令尹鬥越椒發動兵變,殺了上下結構:{艸(上)為(下)}賈,孫叔敖隻得帶著母親逃到雲夢澤畔(江漢平原一帶)以農耕為生。有一天孫叔敖去農田幹活途中,看見了一條長著兩個腦袋的蛇,頓時大驚失色。因為人們一直認為,凡是看見雙頭蛇的人就必死無疑,所以他非常害怕,轉身就要回家。但是他轉念一想,既然人們看到雙頭蛇就得死,那麼在自己死後別人還有可能遭殃,於是他又返身殺死並埋了雙頭蛇,然後才回家。
見到年邁的母親,孫叔敖不禁潸然淚下。母親見狀急忙問他為什麼,他把自己見到雙頭蛇的事情詳細告訴了母親,而且說自己悲戚的原因就是今後不能孝敬老人了。母親聽罷反而十分坦然地對他說:“人有一念之善,上天就一定會保佑他。今天你見到雙頭蛇後,還擔心它再使別人送命,就殺死並埋了它,這是何等的功德呀!兒子,你不僅不會死,而且一定會有好的前程!”
在此同時,楚莊王和夫人樊姬談論到朝廷大臣的賢愚,楚莊王極力稱讚大夫虞邱。夫人卻說我看虞邱未必算是賢能的大臣,她告訴楚莊王說,一個真正賢能的大臣,是要能夠發現並推薦有才能的人給朝廷,這樣才能使一個國家真正強盛,因為再賢能的人也不可能麵麵俱到。既然虞邱並沒有給陛下您推薦什麼人才,您又怎麼能說他十分好呢?楚莊王十分讚同夫人的意見,第二天他就把夫人的評論轉告了虞邱,虞邱深感慚愧。於是著力尋找得力的人才,以便推薦給楚莊王。朝野人士得知楚莊王招賢納士,就有人向虞邱推薦了孫叔敖,說他有將相之才,現在由於避難隱居在雲夢澤。楚莊王聽到虞邱推薦孫叔敖,激動地說:“孫叔敖的祖、父都那麼聰明能幹,他應該不是泛泛之輩,愛卿不說寡人竟然忘記了他。”於是馬上派虞邱去雲夢澤請孫叔敖到郢都(今湖北荊州附近)。
約公元前600年,楚莊王在楚國都城郢都見到了孫叔敖,兩人談得十分投機,孫叔敖雖然再三推辭,楚莊王還是決定馬上拜他為令尹(另據記載,孫叔敖在擔任令尹前,曾擔任地方大夫)。孫叔敖首先著手整頓軍隊編製和紀律,明確地方駐軍和中央軍隊的指揮權限,並將國王的親軍分為左右兩廣,還詳細規定了兩廣分別宿衛國王的時段,既鞏固了國王不可動搖的地位,又大大提高了楚軍的戰鬥力,更使楚國所有軍事力量的最高指揮權都歸屬了國王。
孫叔敖十分重視民生,主張“施教於民、布政以道”,也就是用禮義忠孝教化百姓,製定政策頒布法令一定要符合民意,盡量讓老百姓安居樂業。這一係列措施,使農、工、商都得到了發展,極大地提升了楚國的國力。不久,楚國就出現了民富國強的空前局麵。
孫叔敖不僅推行了經濟、軍事等一係列改革措施,也敢於糾正楚莊王的錯誤決策。楚莊王曾經認為楚國十分富足了,而民間的車子卻顯得很小,要下令全國一律改造成高大氣派的車子。孫叔敖勸諫道:“陛下這樣的政策不僅沒有意義,而且還會引起老百姓極大的反感。陛下隻需要下令各個城市將城門、街巷、隘口等妨礙車子通行的障礙拆除,方便高大的車子通過,慢慢地老百姓自然就會淘汰低小的車子了。”楚莊王聽從勸諫並收回成命了。還有一次,楚莊王見楚國現在冶銅業十分發達,而市麵上流通的楚國銅幣太小,就下令改鑄大的銅幣,結果老百姓使用很不方便,而且還引起了市場混亂。孫叔敖勸諫他一切政令都應該以方便百姓為根本,不能因為自己的好惡而使老百姓麻煩。在他的規勸下,楚莊王再次廢止了自己的命令,恢複了原來貨幣的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