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電子政務建設解決方案(1 / 3)

電子政務建設涉及政務改革和技術建設兩個方麵。其中,政務改革就是對現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工作思維、工作習慣、權利分配等進行改革,再加上網絡建設、安全建設、業務流程建設、係統管理建設等管理性工作,可以說,電子政務建設工作是一項十分複雜、長期的工程。本節將詳細介紹電子政務建設的解決方案。

一、準備工作

’()*+,-

開展電子政務建設,首先要做好基本的組織工作。一是要樹立“一把手原則”,因為沒有一把手的政治領導,個人和集團的利益無法觸動,利益衝突無法協調,標準規範無法統一,係統無法一體化,資源無法共享,重複建設無法避免。所以,電子政務建設必須由單位的一把手親自來抓。二是要組建一支強有力的建設隊伍,首先是成立領導小組,應由單位一把手牽頭,由各主要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負責議事定事的機構。其次是成立工作小組,負責貫徹領導小組的意圖和負責具體的建設工作。工作小組應當由負責內部政務管理工作的人員(一般為辦公廳&;lt;室&;gt;人員)和計算機技術人員組成。最後是成立谘詢小組,分別由本單位管理、技術負責人及外部聘請的電子政務專家(管理專家、技術專家、安全專家)組成,在電子政務建設工作前期,負責對建設及實施方案進行評估和論證;在建設工作中期,負責監督;在建設工作完成後,負責考核和驗收。

。/)0123

1.業務需求的分類調查

政府部門的日常業務一般分為通用業務和專業業務。通用業務是指公文流轉業務、信息管理業務、政策法規庫等業務係統。公文流轉業務是指從公文交換開始,到收文、批分、督辦、擬稿、會簽、核稿、簽發、印製、存檔、查詢的全過程。公文種類應包括辦件、閱件、會簽、簽報,對外發布的令、公告、部發文、廳發文、司局便函等所有類型的公文。信息管理業務是指信息的采集、挑選、審核、發布、查詢。政策法規庫是指為本單位提供業務依據的各項政策法規文庫。專業業務是指各單位按照職能分工的不同而承擔的各項專業業務。

(1)通用業務調查

通用業務調查是調查工作中的重點,因為通用業務係統是構建單位內部辦公基本業務的平台,各單位之間、單位內各部門之間都將通過通用業務係統來實現日常工作業務的銜接。同時,通用業務係統也是比較好做的工作,因為各單位的公文流轉、信息管理等業務基本是大同小異的,有經驗的建設工作人員隻需要對“小異”處進行調整即可。

(2)專業業務調查

專業業務的調查是整個調查工作中的難點,因為此類業務的專業性很強,且牽涉保密、部門或個人權力及利益等。所以,在調查時,應由部門一把手先按照電子政務建設工作的要求做好部門內的動員工作,再由工作組對業務進行調查和分解,由管理人員對業務流程進行重組,技術人員負責編程開發。因職能分工的不同,一般地,政府部門中橫向部門間的業務完全不同,但又相關聯;縱向部門間業務是比較相同的,但因權利的分級,又有差異。調查時,可以借鑒已做建設的縱向業務部門的經驗,並緊密結合橫向業務部門係統和本部門通用業務係統。

這裏建議將專業業務分成兩類,一類是常用的、長期的業務;一類是臨時的、短期的業務。應先考慮建設長期業務係統。對暫時性的短期業務,如果沒有特別必要,暫不予以考慮。

2.業務需求的分類建設原則

(1)通用業務建設原則

通用業務係統是電子政務的核心係統,整個政府機器的運轉都要依靠公文流轉、信息管理、政策法規庫等來實現。同時,公文流轉和信息管理係統又是各單位間最相近的業務係統。這三個通用係統在前幾年的自動化建設工作中構成了辦公自動化係統(OA係統)的主要內容,因此對通用業務係統,建議采用“拿來主義”,在市場的主流產品中尋找與自己單位業務流程最相近的辦公自動化軟件,進行較小的改動即可使用。

(2)專業業務建設原則

專業業務係統不同於通用業務係統,一般要靠開發,因此業務係統開發的大量精力要放在專業係統的開發上。

對於相互間關聯不大的較獨立的業務係統,建議采用分批建設的方式,製定建設計劃,從比較簡單的或已有基礎的業務上開始,一個一個地建設。這樣,可以節省精力和資金,還可以避免技術上的難度,而且見效快。

對於相互間關聯很大的業務係統,建議由提需求的工作人員對整個流程進行重組,將核心的部分獨立出來先建設,以保證主要的、大量的業務數據和信息能夠先流轉起來。然後再根據技術力量和資金,分批建設剩餘流程。

’()*+,-

1.規劃的重要性及內容

(1)規劃的重要性

電子政務需求的多樣性、複雜性,決定了電子政務規劃的重要性,沒有清晰、明確的規劃是建不好電子政務的。一般規劃的時間在整個電子政務建設的時間中應當占到1/3左右,一個經充分論證的、完整可行的規劃方案,對整個電子政務建設工作將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2)規劃的主要內容

電子政務規劃的主要內容有:係統現狀、總體目標、指導思想、建設原則、主要任務、方案設計、保證措施等。

係統現狀應詳細描述本單位目前在用的軟硬件係統和使用情況,說明本單位已經建設了什麼係統,還需要建設什麼係統,還需要完善什麼係統等。

總體目標應明確建設目的,即建設後應形成一個什麼樣的係統,能進行什麼樣的應用,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指導思想是電子政務建設的思想依據,如國家電子政務示範工程提出的指導思想為:需求為導向、應用促發展;統籌規劃、科技支撐;分工負責、持續發展。

建設原則如國家電子政務示範工程提出的建設原則為:遵循與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電子政務總體建設框架相銜接的原則,以業務為主線進行網絡劃分的管理原則,以應用為龍頭、以信息安全為基礎的建設原則,以各示範單位各有側重、不求大求全、盡快見效的示範原則。

主要任務中應明確近期和中長期的任務計劃,對於中長期任務計劃可以用遠景規劃方式來描述;近期工作計劃應詳細明確工作任務,明確要做什麼等。另外,還可考慮是否舉行試點工程等。

方案設計要按照主要任務來確定實施工作,要明確網絡體係是什麼樣的,具體有些什麼係統和平台,每一個係統、平台都是幹什麼的,各係統應如何有機地進行組合,如何與外部係統相銜接等。

保證措施應將涉及電子政務建設的各項保證措施予以明確,如組織機構的建立:如何分工,各自的責任是什麼;資金保證:經費來源,資金管理部門;管理辦法;培訓體係:需要哪些培訓,如何進行培訓等。

2.規劃的製定方式

規劃的製定方式應考慮三個方麵。一是長期與短期相結合,因政務管理和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特性,在製定中長期規劃時要充分考慮管理和技術的發展可能性,要留有修改的空間。二是內部與外部相結合,雖然各部門是自己建設自己的電子政務,但其目標應該是實現所有政府部門的信息化,實現信息、數據、業務的互聯互通,最終目標應是實現全社會的互聯互通。因此在製定建設規劃時要充分考慮本單位與外部———其他政府部門(G2G)、其他社會機構(G2B)、個人(G2C)的互聯互通問題,要重點注意相互聯結的技術標準和安全措施。三是需求與技術相結合,充分考慮本單位目前的需求和計算機、網絡的應用水平,切合實際地進行建設,不要貪大求全。假如隻單獨從現有業務需求考慮來建設係統,沒有留下空間,往往會在未來出現新業務需求時,不能很快地適應;假如隻從技術考慮,往往會出現建設了一個很好的係統,卻沒有什麼應用,造成浪費。

3.規劃的審定

規劃的審定包含四個方麵。一是征求建設人員與使用人員意見,以保證其實用性;同時,建設人員在了解規劃後,也可以為工程的具體實施做好準備;使用人員在了解規劃後,也可以為自己的工作業務實現信息化做好準備。二是一把手審定,因為一把手是最了解本單位整體情況的人,也是能決策、拍板的人,所以規劃應先由一把手審定。三是專家審定,前麵的審定隻是肯定了規劃的適用性,但規劃是否符合國家標準,是否符合電子政務下的管理和技術理念等,還需要交專家組鑒定。由各方麵的專家對規劃中的標準、實施方式、主要任務、方案設計等提出意見和建議。四是權威部門審定,規劃方案還應報上級主管部門和電子政務建設管理部門及安全保密管理部門進行審定,由其對規劃做出權威的鑒定,這樣也為建設後的驗收奠定基礎。

二、建設工作

*+,-。/0123

1.建設思路

電子政務是長期而複雜的係統建設工作,必須分階段進行建設。

基本的建設原則是:統一規劃,加強領導;需求主導,突出重點;整合資源,拉動產業;統一標準,保障安全。

建設的主要目標是:標準統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務信息網絡平台發揮支持作用;重點業務係統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基礎性、戰略性政務信息庫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信息資源共享程度明顯提高;初步形成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係,建立規範的培訓製度,與電子政務相關的法規和標準逐步完善。這些工作完成後,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部門的管理能力、決策能力、應急處理能力、公共服務能力將得到較大改善和加強,電子政務體係框架將初步形成,為下一個五年計劃期的電子政務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建設和整合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建設和完善重點業務係統;規劃和開發重要政務信息資源;積極推進公共服務;基本建立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係;完善電子政務標準化體係;加強公務員信息化培訓和考核;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法製建設。

建設的主要措施是:統一認識,加強領導;明確分工,各司其職;穩步推進,嚴禁重複建設;利用統一網絡平台;規範試點;保證建設和運行資金;創造有利於電子政務發展的外部環境。

2.建設原則

各政府部門要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的以上建議來開展本部門的電子政務建設工作,並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實際,來製定本部門的主要目標、建設原則、主要任務和措施。這裏要著重強調幾個建設的基本原則:

①通過電子政務的建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這是電子政務建設的基本原則,也是建設電子政務的目的。

②分階段、有重點地建設和完善重點業務係統。這是合理利用資金,盡快實現電子政務的一項重要措施。

③規劃和開發重點信息資源。應該充分利用電子政務建設的契機,挖掘和開發大量的、豐富的信息資源。這是提高電子政務應用水平的必要手段。

④加強軟環境建設。軟環境主要包括:思想統一、製度建設、標準體係、安全體係、人才培訓等方麵。

⑤允許非政府單位參與。國務院明確提出電子政務建設要“企業運作”。這裏的企業是指除政府單位以外的單位,包括社會中介機構。一方麵,企業擁有數量眾多的技術人員和產品,可以集中力量進行開發、建設及後期的應用、維護、升級等工作;另一方麵,企業是進行市場運作的單位,可以通過政府招標等方式,降低電子政務建設成本,提高建設質量;再有,讓國內的企業來參與建設工作,還可以扶持國有產業,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

3.建設模式

電子政務的建設模式是由簡單到複雜,由獨立到聯通的。一般地,電子政務建設的起點是辦公自動化係統,即先實現辦公自動化,實現在部門內部的業務信息化、網絡化。然後,是政府網站的建設工作,通過建立一個能提供谘詢、向社會發布信息的網站,來實現對外的簡單交流;這隻是電子政務的初級階段。之後,是通過內部辦公自動化係統和外部網站來向社會和公眾提供服務;即能實現網上的申報、審核、服務等功能。最後,是實現與整個社會的交互,實現G2G、G2B、G2C的功能;實現數字城市、數字社會。

’()*+,-

建設方式一般按主要建設模塊來劃分。在電子政務建設中,把建設分為網絡建設(又稱硬件建設或係統集成)、業務係統建設(即軟件建設)、安全建設、保障措施建設。這幾個係統相互獨立又相互聯係,在建設時應該通盤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