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絡建設
網絡是建設工作的基礎。網絡的建設方式並不複雜,關鍵在於建設前的思路:建什麼樣的網?要多大?要多少速度?用什麼樣的設備?因此必須確定三個原則:一是網絡技術是在不斷發展的,網絡建設也將隨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升級更新,因此不要追求建最先進的網絡;二是網絡建設是為應用服務的,有什麼樣的需求,有多少應用,才是決定網絡設備、規模和速度的原則,不要追求擁有最豪華設備的網絡;三是網絡建設要考慮資金和精力問題,任何單位都不可能有足夠的資金和精力在短期內將整個電子政務一步建設到位,都是通過分步驟、分階段地進行建設,網絡也應與其他建設同步,不要一上來就追求最完美的網絡。
網絡的建設首先是按照規劃製作網絡拓撲圖,然後按照拓撲圖采購設備,設備采購應遵循“量體裁衣”的原則,其中要特別注意服務器的采購。電子政務首先需要的是安全,在服務器內存儲的涉密信息的安全存儲和傳輸、支持工作時間要達7×24小時等,所以,服務器的安全性是第一位,同時再考慮機器的可靠性、可管理性、可擴展性、售後服務等因素。網絡建設的最後步驟,就是按照拓撲圖鋪設網線,並將設備進行連接和調試。
2.數據交換和管理層的建設
數據交換和管理層的建設較為複雜,主要是數據庫軟件和中間件的采購和應用。因為我國電子政務中信息數據的交流標準是XML標準,所以數據庫軟件應采用符合XML國際標準的軟件。中間件的選擇要考慮三方麵因素:一是與已有係統的結合,要選用能夠較好地在新建係統和已有係統中進行中間轉換的軟件。二是與新建業務係統的結合,選用能支持新業務係統的中間件,為建新業務係統做準備。三是與外部係統的結合,要充分考慮其他政府部門係統的接口和標準,為實現各部門的互聯互通做準備。其他數據交換和管理軟件的使用,應結合業務係統的建設來進行,有什麼樣的需要,再購買或開發什麼樣的軟件。
3.業務係統建設
按照上麵把業務分為通用和專業兩類的模式,這裏也把建設工作分為通用業務係統建設和專業業務係統建設。
(1)通用業務係統建設方式
一般地,各單位的通用業務基本都相同,且鑒於公文流轉、信息管理等一般都在各政府部門的辦公廳(室),所以建議應由辦公廳(室)通過從市場上購買成熟的辦公自動化軟件產品,再按自己的需求進行改動的方式來建設。注意要選擇應用比較成熟的、內容最貼近本部門的軟件,這樣改動的內容會少,能提高效率。
在修改完辦公自動化係統後,需要對使用人員,即每一個客戶端進行配置,主要需注意權限的設置。
最後就是政策法規庫的建設。由於政策法規庫的內容一般都比較多,可以由檔案部門通過掃描曆史文檔、購買政策法規光盤,以及在今後業務中積累的方式來建立和完善。
(2)專業業務係統建設方式
各政府部門的職能分工不同,決定了各自的專業業務也是不盡相同的。而且許多專業業務還有很強的特色。所以,在專業業務建設之初,首先要由技術人員和業務管理人員一起用充分的時間來對業務流程和需求進行分析。將業務分為長期穩定的業務和短期臨時的業務,並優先考慮長期穩定業務中的重點業務建設。在分析基礎上,由管理人員按照信息技術的特點對業務流程、管理方式等進行重構;之後由技術人員負責編程實施,管理人員負責測試。技術人員在編程時,要特別注意遵循專業業務係統必須建立在通用業務係統之上的原則,考慮好專業業務係統嵌入辦公自動化係統的技術問題。
4.安全建設
(1)基本安全原則
在建設初期,由於資金限製和應用有限,可以先考慮基本安全原則,即先利用各硬件和軟件中自帶的安全措施,對已開始應用的係統進行簡單的安全保護,對業務中比較敏感的部分,可以先不通過網絡傳輸。
(2)最佳安全原則
在係統建設基本完成時,應該按照國家安全保密部門對政府部門網絡傳輸安全的要求,嚴格采用專門的安全係統來對整個係統進行安全保護。並應在通過安全保密部門的鑒定後,方可開始完全開展網絡應用。
在建設安全係統時,應遵從最佳安全原則。所謂最佳安全原則是這樣考慮的:首先,要明白安全保密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安全產品,二是人員素質。不要以為買了最先進的、最好的安全產品,全副武裝,就是最安全。其次,無論從理論還是實際來講,不管你花多少錢、即使買全所有的安全產品,都不可能使係統達到100%的安全保密,要擺脫“絕對安全”的傾向,科學地評估和管理安全係統。最佳安全原則包括三個部分:在滿足國家安全保密部門的要求下,一要注意產品裝備與人員素質教育相匹配;二要注意購買產品的經費和達到的效果相匹配;三要把握好電子政務安全要求與電子政務平台的開放性要求之間的平衡關係。這樣,在既能滿足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又能達到經費使用的最佳效果。
(3)安全建設內容
安全建設的內容主要有:建立以認證係統、安裝安全(漏洞)掃描係統、安裝入侵檢測係統、安裝防病毒係統、安裝防火牆設備、建設網管工作站。
(4)安全建設方式
由於政府部門網絡安全的特殊性,需要我們在建設之初就必須挑選具有國家安全保密部門資質認可的單位來進行安全建設。
安全建設主要有以下兩個步驟:一是先由管理人員將本單位的安全需求進行整理分類,密級度可以分為絕密級、機密(秘密)級和普通級,權限可以分為單位領導級、部門領導級和普通級。然後根據分類來分別製定安全策略。製定完安全建設方案後,應先交由權威的安全保密部門進行鑒定。可以說,通過了安全部門鑒定的安全建設方案,等於安全建設成功了一半。二是安全分類建設。根據安全建設方案中對不同安全對象的策略,來購買和安裝安全設備,並按安全級別和分類分別對使用人員進行授權。
5.保障措施建設
保障措施應由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共同建設,主要內容包括:管理與法規體係,即各項操作、管理、傳輸規則等;項目投資管理體係,即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投資管理辦法等;安全體係,即應急、災難恢複管理辦法、保密規定等;標準體係,即網絡平台標準、公文、信息傳輸標準等;人才培訓體係,即電子政務建設管理人員培訓學習辦法、機關公務人員計算機網絡應用培訓、學習、考核辦法等。
’()*&;amp;+,-。/0123456
1.業務流程重構
(1)按照電子政務的要求製定新的業務流程
電子政務的目的就是要實現一種高效、快捷、透明、能提供服務的政務模式。因此,業務流程的製定也要滿足和符合這種要求,符合從管理型政府向管理服務型政府模式轉變的要求。
(2)通用業務與專業業務流程的重構
通用業務流程重構相對比較簡單。其中的信息管理係統、政策法規庫等沒有太多的流程更改問題,隻需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對公文流轉的具體要求和規定來重新調整公文流程,從文件傳輸交換、收文、擬文、發文、督辦的流轉程序等方麵來進行規範即可。
專業業務流程重構相對就比較複雜,要按照電子政務的要求來對流程進行去蕪清雜工作。建議在建設中重點考慮兩點:一是業務流程應該盡量簡潔、高效、透明,把多餘的不必要環節去除掉;對各辦理環節應盡量用時限來提高效率,加強督辦監督。二是充分考慮各不同部門及單位間的協作問題,明確各自的權限,細劃到最小環節。
(3)業務重構的難點與重點
①業務重構的難點主要在三方麵:流程重構、工作習慣方式的改變、權利的分配。對於流程重構,首先要結合行政審批製度的改革來進行,把沒有必要的,與現有體製相違背的審批項目去除掉。然後對每一個審批項目進行仔細分析,按照流程來設計專業軟件。之後,就是在設計軟件時考慮建立監督體製,如辦公廳(室)對時間的監督,本部門負責人對辦理情況的監督,專業監督部門對辦理程序是否符合規定的監督等。要充分利用時限提高效率,利用計算機記錄功能來記錄每一個環節的詳細辦理意見和依據的法律法規,及時將每一個辦理環節存檔以備查(可以公開的應及時公開,以提高透明度)。最後,就是考慮多部門辦理業務的協同能力,如統一協同辦理業務的文本格式、數據表格格式等,以便於數據的填報和傳輸。
對於工作習慣的改變和權利的分配,應從各部門一把手做起,帶頭參與改革,同時做好工作人員的思想動員及使用培訓工作。
②業務流程的重點就是流程的重構,電子政務的目標就是要建設一個高效、規範、透明、能提供服務功能的辦公係統,以推動政務的改革和發展。所以流程是否高效、透明,是否有良好的安全性,是否有完整的監督體製等,是流程重構的關鍵。
2.資源整合
(1)信息資源整合
就我國的國情來講,我國政府是國內信息資源的最大擁有者和使用者,如何利用好這些信息,為國家、民族的發展起更大的作用呢?這就需要對信息資源進行整合。
信息資源整合的基礎是建立基礎數據庫,把所有從外界得到的、在工作業務中產生的數據,由管理人員挑選後,全部分類保存在數據庫裏。這裏需要注意的是:涉及如人口、法人、空間地理、宏觀經濟等國家基礎數據的,因目前正在由國家統一建設,可以不用再建。涉及其他專業部門的數據,也因其他單位更有權威性,也不用再建。我們隻需要建一個能容納隻有本部門才能產生的信息數據的基礎數據庫即可,其他信息數據可以通過網絡的查詢、調用等功能來實現使用。
在建立了基礎數據庫之後,就需要由管理人員對數據進行密級和等級的劃分。由於網絡的意義在於資源的利用和信息的共享,所以在劃分密級和等級時,應盡可能地減小帶密級、等級信息的範圍。對帶密級和等級的信息要在嚴格遵循安全保密規定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在允許範圍內最大限度地流轉起來。
最後,就是建立專業數據庫。即根據專業業務的需求,從基礎數據庫中提取相關信息,形成專業數據庫,為專業業務使用做準備。
(2)資源整合的難點———分類和利用
信息資源整合的難點在於信息的分類和利用。在整合基礎信息後,實際已經擁有了一個強大的基礎數據庫係統,要想實現信息資源的最大利用,關鍵在於分類。信息資源的分類可以按照信息類型、使用對象,密級度等來劃分。管理人員首先應按信息類型分類來建立基礎信息庫,再按使用對象的不同從基礎數據庫中提取信息來建立專業數據庫,再按信息的分類來控製帶級別信息的存取。
要最大化地利用好信息資源,需要做好以下兩點:一是注意信息資源的收集。要做好擁有信息資源的工作人員的工作,尤其是因信息資源能帶來特權人員的工作,盡可能地向基礎數據庫提供信息;同時在建設業務係統時,要注意信息收集係統的建立,從日常一點一滴的業務中采集數據信息資源。二是準確劃分信息等級,盡量少對信息分級。對必須定級的信息,一方麵要在允許的範圍內最大化地流動;另一方麵,對超過時效的密級信息要及時解密,盡早在最大範圍內流動。
(3)信息資源整合後的效益
可以說,政務信息經整合後能為我們帶來非常巨大的效益。一方麵,信息是政府部門對社會進行管理的最佳“助手”,通過整合後的信息,可以極大地提高辦事效率和辦事準確率,可以幫助政府製定出更符合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政策,提高政府決策能力,以推動國家和社會更好地發展;可以幫助政府更好地對國家和社會進行監管,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另一方麵,信息又是政府向社會提供服務的最好形式。公眾可以通過政府提供的信息來得到政府最大化的幫助;可以通過信息來了解國家的各項政策法規,以保障自己最大化的權益。
三、電子政務管理服務與係統維護
’()#$%&;amp;*+,&;amp;
1.電子政務對政府管理的影響
在實施電子政務建設後,政府部門由於業務流程模式、工作方式的改變使得整個政府部門發生重大變化,由此將帶來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變化。首先是機構設置發生了變化。由傳統的金字塔形的結構變為扁平的網絡結構,即由串聯工作方式改為並聯工作方式。其次是管理方式發生了變化。由過去的全人工監管變成了人工與計算機智能監管相結合的方式;同時,通過網絡,還加強了事前審核和事中監督的能力。再次是對社會管理理念發生了變化。一方麵,由於網絡的透明性,政府為公眾的服務將變得非常透明,政府將最廣泛地受到社會的監督;另一方麵,網絡的互聯互通性,使每一個公民都可能直接享受到政府的服務,改善了政府和公眾的關係,增強了政府親和力。由此,政府將從傳統的管理型政府轉變為管理服務型政府,管理理念發生重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