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學案教學在英語複習中的應用(1 / 3)

外語組 程敏

帶著許多困惑、思考和改進,再結合我校“5+1”課堂教學模式(目標展示、自主學習、交流展示、點撥提升、達標檢測+反思)的改革,使用外研社的教材一輪下來,我對這套教材有了新的教學思路。

在新課的教學設計中,預先設計預習提綱或針對課文信息的表格等,讓學生有方向地準備新模塊的學習。在課上,利用學案,學生根據提前設計好的各項活動,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有目標地完成自學任務,針對學生展示出的共性問題做集中處理後,完成各個層次的相應練習。

因為在學案中添加了探究環節,所以,在課程整合方麵也做了適當的調整。把原來單一的聽力課、閱讀課、語法課等進行打亂,比如,將Grammar語法、習慣用語這兩部分融合到聽力和閱讀中去,通過閱讀和聽力材料,利用小組合作發現探究,自行概括總結出語法項目的用法。讓學生自行閱讀並完成課本上的練習,他們會覺得困難和無聊。因此除了整合課程外,我還對閱讀材料做了修改。在學案自學部分,將閱讀材料變成短文填空、連線、填表格等較為簡單的題型,並按段落截取錄音材料,對於程度較好的學生來說,可以邊練聽力邊完成閱讀理解。這樣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了解文章的細節,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從必修到選修,使用學案以來,對於我來說,課前的準備工作多了,但是課上輕鬆了,而學生對英語這門課程也不再害怕了,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體驗成就感。後來在會考、高考的複習過程中,也試著設計學案,逐漸發現學案教學在複習的過程中效果也不錯。

學生首先完成學案中設計的一些診斷題目,這些題目重在檢測學生的與新知識有聯係的舊知識的掌握情況,目的是發現問題及時補充,為新知識的學習掃清障礙。然後在老師的點撥幫助下,不斷完善學案上的知識點,緊接著就是配以適當的題目進行訓練,最後力求當堂形成知識網絡,學生能自我總結。這樣的過程下來,學生能夠感覺一堂課學習的知識馬上就能運用起來,在辛苦了一節課後,會感受到一種學有所用的喜悅,在複習的過程中表現出了較高的積極性,複習效果較好。

下麵就是我通過網絡搜集信息,自行設計的一次寫作指導課使用的學案:

寫作指導——地點介紹

地點介紹通常寫哪幾方麵的情況?

一、短語及句子回憶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漢譯英,頭腦風暴的形式,先幫學生回憶整理,已學的與地點介紹相關的單詞、短語和相應的句型,然後結合“根據中文提示完成句子”這樣的練習題目,幫學生練習使用。這一步為學生能從寫詞、句提升到最後能夠寫出篇章做好鋪墊。)

有史以來______世界第三長河_______200米高1.5千米寬____________

(一)地理位置、方向和地位:

位置:be located in

方向:in the north of

地位:political/commercial/cultural centre,________(……的首都/省會)_______(中國/世界第幾大……)

1.Guangzhou,______(廣東省會),______the south of China。

2.Located in the smallest continent-Oceania, Australia is______(第六大)country in the world。

3.The beautiful town is______(locate)to/on the west of the lake。

(二)人口:

has a large population of……/the population of……is……/with a population of……,

1.Australia_____about 20 million。

2.China is adeveloping country,1300 million。

(三)麵積:

_____an area of_____/_____take up……square kilometers/me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