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封

小方:

博士生必須抓緊。張茂澤、梁濤的論文提綱務必在11月內交我審閱;程鋼提綱可緩至12月底交。請你轉告他們三位。他們的提綱,我將仔細看,這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二年級的博士生要上課,要讀書。讀什麼書早已布置,請你抽查登記。沒有筆記,就沒有分數,請告訴他們。並要他們考慮論文題目,每人想兩個題目,用幾個月的時間進行醞釀,到明年春夏之交確定下來。他們醞釀題目,你可以先同他們談,有了眉目,我會仔細和他們談的。

一年級的博士生更要上課,要順利通過外語考試,聽“中國史籍介紹”課,並讀有關思想史的書。

請你在本月底將我們所博士生的情況寫信告訴我。任何事隻有抓緊才能搞好,抓而不緊,什麼都做不好的。

另外,你寫的外廬先生與太炎先生關於先秦學術史研究的文章,還嫌單薄,背景不寬,再做些補充才好。

你問起《中國思想史》第四卷中佛學部分。我想告訴你,外廬先生關於這一部分內容,當年他講了許多觀點,由楊超同誌記下來。楊超同誌用了整整一年時間讀了有關佛典,寫成稿子。外廬先生對稿子作了精心地修改,補充了不少論點。如果沒有外廬先生的觀點,稿子是寫不出來的。但楊超同誌在外廬先生的指導下刻苦鑽研的精神,是十分寶貴的。當年稿子請任繼愈先生看過,任先生是肯定的。

此祝

近好

張豈之

1995.3.27.

第二封

小方:

需要的試題今天寄出,估計你們很快會收到的。試題應保密。

我出的題,是想了解報考的博士生讀了多少書?是否有較好的基本功。不搞空泛的議論題。克服浮躁學風需自大學的每個環節始。

讀博士學位,在其報考的方向中有一些基本讀物,如果不讀或者不願意讀,那就不夠格的了。

在博士點上應引導學生們讀書,思考。不讀書,思考也不能落實。我國人文學術如果說有不足,這就是讀書少。

此祝

近好

張豈之

20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