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個軍禮(1 / 1)

乙醜年立冬後的第11日,我冒著飄飄撒撒的雪花,一路勞頓地來到心儀已久的位於陝西黃陵縣橋山的黃帝陵。雖然路麵滑不溜嘰,加之半年前因第二次患腦血栓造成左半身腿腳消極怠工,不得不以拐杖相輔,蹣跚而行,但依次拜謁軒轅廟和黃帝陵墓後,居然下意識地重返軒轅廟,如迷如癡地圍繞大門左側的一顆樹圍10米、高19米的古柏,轉了一圈又一圈。目光像雷達熒屏一樣先是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地反複掃描,並一次次地在古柏軀幹的皺褶以及富有特征的部位定格,肅立凝思。不時又疾步走到十幾米外,驚愕帶欽敬地打量古柏的雄姿與神韻。覺得在仿佛閱讀一部無字天書和深奧無窮的秘笈,又似聆聽一曲來自蒼穹深處的天籟和旋律高亢而悠遠的壯歌。

這棵古柏傳說是黃帝親手所植,名黃帝柏;因黃帝號稱軒轅氏,故又名軒轅柏,已有5000多年的曆史。軒轅黃帝在5000多年前率領眾多部落,擊敗炎帝,殺戮蚩尤,華夏一統,並發明創造養蠶、舟車、文字、音律、醫學和算術等,因而成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在黃帝時期,處於原始社會的廣袤大地,林茂草豐,山青水綠,鳥語花香,一派盎然祥和。可是,黃帝又為什麼率先植樹造林?作為大賢大哲的軒轅黃帝,深諳“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則。樹木是人類生命的濫觴。人類的祖先以樹果飽腹,以樹葉遮體,以鑽木取火禦寒,等等。因此,樹木便成了人類得以繁衍生息的恩同再造。同時,樹木對於維護生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世界上如果沒有樹木,不僅造成土地荒漠,氣候惡劣,物種缺失,甚至連人類都將隨之消亡。故而,黃帝柏便是5000年中華文明的曆史見證與不朽豐碑。

而今,由黃帝柏扇形向外輻射,在占地570公頃的土地上,聳立著82000餘株粗壯挺拔的柏樹,汪洋般蔚然大觀。這是生命的延伸,是曆史跨度的拉大。

我肅立於前的黃帝柏,粗渾的樹身上呈豎形紋絡,黑漆漆似鐵水凝固,又似披上一層鋼打的甲胄。刹那間,我眼前浮現出一場充滿血腥的搏弈:猙獰的風刀雪刃,凶暴的酷暑嚴寒,輪番對黃帝柏又劈又砍又蒸又凍,雖然黃帝柏被折磨得遍體鱗傷,鮮血淋淋,卻強悍地抵擋著、忍受著。於是,它的身軀年複一年被傷害,卻又年複一年地結痂康複。如此循環往複,久經磨難,其身軀變得越來越健壯,越來越堅固。因此,其抗拒摧殘的雄健體魄是由苦難生化和鍛打而成的。這正如同具有5000多年曆史的中華民族,雖經受舉不勝舉的磨難與浩劫,不但沒有滅亡,反而日益強盛。黃帝柏,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和不屈的脊梁!

如今,一些在貪婪物欲誘惑下喪心病狂地大肆毀滅性砍伐樹木的不肖子孫,麵對黃帝柏,應該感到無地自容和應痛改前非!

突然,一陣大風吹拂,偉杆虯枝的黃帝柏樹冠上幾支樹梢瀟灑地抖了抖,頃刻間樹梢上的積雪飄落而下。同時,整個黃帝陵區的柏樹隨著曲線華美的舞姿,發出了一陣優雅動聽的呼嘯,滿天銀蝶飛舞,梨花漫卷,呈現出一派迷人的生機,並彌漫著清冽、淡雅的沁人馨香。我心潮頓時掀起一陣波瀾,激奮不已。感到,這座陵塚,正因為有了黃帝柏以及嗣後栽種的柏樹,其枯燥板結的曆史方變得真實而厚重,並具有綿延鮮活的生命力。

我久久地肅立在黃帝陵前,耳畔覺得來自淩雲九霄翩然而至的頌歌在吟唱:“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至偉業,雄立東方。”

頓時,我情不自禁地兩個腳後跟“哢嚓”一磕,昂首挺胸,目光如炬,五指並攏,抬臂向黃帝柏敬了個標準而莊嚴的軍禮。

盡管我已年近古稀,但30來個春秋軍旅生涯的陶冶,至今胸膛裏依然澎湃著軍人英雄主義的壯烈情懷。

這是我“解甲”後行的第一個軍禮。

因而麵對的是無比的偉大神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