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縣地處山西省的太原和大同中間。轄境之北,橫亙著連綿起伏的雁門山,絕頂置關,謂之雁門關,兩翼內邊長城依山就險,其勢蜿蜒,形成一道雄奇壯美的風景線。代縣,古稱代州,城址位於雁門關下的平川地帶,瀕臨滹沱河而建,素以“邊關重鎮,人文淵藪”聞名遐邇,因占據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厚重的曆史文化積澱,文獻典籍中往往將代州稱雁門。
馮誌沂,字魯川,亦字述仲,號柏泉、西山人。清嘉慶十九年(1814)農曆五月初十日,出生於代州城內藥王廟街的一戶仕宦書香之家。二十一歲中舉,二十二歲成進士,曆官道、鹹、同三朝,初授刑部主事,後升授郎中,簡放安徽廬州知府,以皖南兵備道兼署按察使致仕。
終其一生,不僅以雅負氣節清廉正直稱名宦,而且是一位桐城派古文的學者,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他經曆了清政權的由盛轉衰,西方列強侵華,太平天國起義,以及家庭多災多難的嚴酷現實,奮筆寫下大量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優秀詩篇,揭示出那個時代的風雲際會和人情物態,故而又是飲譽詩壇的風流人物。博學碩儒何紹基稱讚他有卓爾不群的才能,張穆青眼視之為產於雁門的“英妙才”。
馮誌沂所以名盛一時,除了其他因素外,還與馮氏家族傳承有繼的文脈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