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子智慧
請真誠地回答以下問題:
1.你給孩子送過禮物嗎?
2.你的每份禮物是不是都有寓意?還是隨性而為,想到什麼送什麼?
3.你知道如何從生活的小事中循循善誘自己的孩子嗎?
教育孩子時,喋喋不休地講一些大道理,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但是,如果家長肯花些心思在一些“小事”上,比如送給孩子一些有意義的禮物,和孩子在一起讀書,給孩子講講故事,用循循善誘的方法來教育孩子,說不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蘇軾的父親蘇洵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蘇洵的禮物激發了蘇軾上進的熱情,使蘇軾產生了強烈的學習願望。因此,我國曆史上才有了一位才識卓異、震古爍今的大文豪。
利用小事循循善誘,是家長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如何做好這一點呢?
第一,肯定孩子的長處。古人雲:“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跟孩子講道理,應該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在此基礎上對孩子的過錯給予糾正,這樣孩子就較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如果一味地數落孩子,責怪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對,隻會使孩子產生自閉、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第二,所說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講的道理應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說,也不能苛求孩子,因為大人信口胡說,孩子是不會服氣的。比如,家長喜歡邊看電視邊吃零食,卻大講吃零食的壞處,如此,孩子是半點都不會聽從的。
第三,給孩子申辯的機會。和孩子說理的時候,孩子會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辯解,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表現得會愈來愈明顯,家長應該給孩子充分的時間進行申辯。應該清楚,申辯並非強詞奪理,而是讓孩子把事情講清楚講明白。讓孩子申辯,能培養孩子思辨能力、判斷能力、表述能力。給孩子申辯機會,家長才能更加清晰地看到孩子存在的不足,使家長對孩子的講理更具針對性、有效性。
第四,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孩子和大人一樣,在情緒好時比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見,而不高興時,明知忠言卻十分排斥。因而,和孩子說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或者要事先營造一個興奮場,讓孩子情緒處在一種輕鬆愉悅的狀態中,對其進行教育,孩子會很理智、很自然地接受。這種狀態中的教育是非常奏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