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說到齊國皇子爭儲,致一皇子被殺,一皇子被處死。唐國為避免此禍重演,開始準備立儲事宜,然朝中一時分為四派,各持一詞,帝未能決斷。
貞觀十五年六月十六,帝令皇長子監國,中書令胡堂、諫議大夫劉全輔之,自領其他七子及文武百官東巡,體察地方民情。七月十三,帝幸淮南,拜見太上皇。是夜,帝與太上皇長談。帝曰:“父皇,前日,北齊皇太子被殺,兒臣不禁想到二哥。二哥受胡金山、孟達蠱惑發動玄武門兵變,六千三百多禁衛軍將士亡於兵變,他們都是大唐的英雄啊。沒能馳騁沙場報效國家,卻死在了自己兄弟的刀下……兒臣擔心,兄弟鬩牆之事還會發生在我李唐家啊……”太上皇曰:“是啊,今日大唐有三患。其一,天下未定;其二,皇子爭儲;其三,朋黨之爭。皇子爭儲與朋黨之爭必是伴隨而生。現如今,諸皇子尚年幼,爭儲之事尚不足慮,朋黨之爭已露端倪。但首患仍是天下紛亂,當以一統天下為中心。”帝曰:“父皇所言甚是。若大唐完成一統,朋黨之爭與皇子爭儲必然愈演愈烈當如何處之。”太上皇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曆朝曆代,朋黨之爭無法避免。為君之道,當善處之。前清康熙皇帝應對黨爭最善,中兒可多學之。至於立儲之事,父皇知汝最喜治兒,然治兒性格過於柔弱,若他日為君,恐不能掌控朝局,君弱臣強,社稷必亂。為長遠計,可立睿兒,然睿兒仍需調教方可承繼大業。”帝叩拜太上皇,曰:“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貞觀十五年八月十九,帝東巡回京城。八月二十一,下詔:“冊封皇四子魯王為皇太子。”同時除葉世軍為陝州刺史,徐峰為淮南太守。
立儲一定,帝正欲準備出師北伐,一統天下,不料蜀中傳來急報:康州刺史閔懷仁在吐蕃支持下,自稱“西康王”,起兵作亂,發十萬反兵進犯蜀州。蜀州刺史黃強八百裏加急奏報朝廷。黃刺史剛剛將閔懷仁叛唐之事奏報朝廷,成都太守吳文傑勾結蜀州府中郎將陳洪濤,發動兵變,強占蜀州府。黃強逃離成都。一時間,蜀中大亂。楚國乘機增兵湖黔,伺機西進。北齊亦陳兵河北,待中原生變一舉南下匡扶齊朝。有詩雲“躊躇滿誌興北伐,怎料後方生變端!”欲知唐國形勢如何,且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