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峨眉看猴(1 / 2)

要上峨眉山看猴去了,當地的好心人便提供了許多“看猴須知”的經驗之談。我像出國前接受禮賓司培訓似的洗耳恭聽,句句當做信條記下,作為我看猴的行動指南。

到華嚴寺和遇仙寺一帶遇見第一批野猴,它們卻出乎意料地文明禮貌。隻見緊靠路邊的許多猴子,有站在地下的,有攀附樹間的,都頻頻眨著薄薄的紅眼皮,冷靜觀察,分析行人,習慣地抓耳撓腮、左顧右盼,一片和平氣氛。它們的目光柔順,表情恬淡,看不出暗藏傷害人的預謀。當遊客賜給它們花生、糕點、瓜果之類時,它們謙恭地拿走,還報以深情的一瞥以致謝意。偶有嫌少的,伸手提出申請,但態度友善而知足,隻要遊客誠懇地攤開雙手打個“沒有了”的手勢,它們也以誠相待,諒解地翻翻眼皮,便遺憾地離去。

有的性格靦腆,新媳婦似的含羞帶怯,可能認為自己是東道主不好意思向客人伸手討要。這表情恰恰贏得遊客格外的偏愛,紛紛主動獻上優質食品以資獎賞。

得到食物的猴,都竄上樹枝或蹲於林中,按孔夫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美食標準懷疑地反複端詳、研究,待確認不是劣質冒牌產品後,才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地品嚐。法國哲學家狄德羅說:“懷疑是走上哲學之路的第一步。”可見猴的這種哲學家的疑慮,在假貨充斥市場的今天也不是蛇足之舉。

稍遠處,在叢叢翠竹、婷婷冷杉和珍奇植物組成的蔥鬱林間,還有不少猴。其中有的與異性調情嬉鬧,有的十分負責地和親友互捉虱子,有的跳躍攀援,苦練基本功。有幾個“學齡前”小猴正泰然沉浸在母愛裏接受啟蒙教育,而個別表情木然的中年猴,憂心忡忡,像有滿腹心事“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引起我深深的同情。

值得一提的是那位很有氣質的長者。它麵對眾猴,教練似的背著手踱方步,雖威嚴而不跋扈。它專注地掃視周圍,認真監視晚輩們複習十八般武藝,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從它那城府很深的樣子推測,大概家法很嚴,時刻準備用祖上的道德標準和專業尺度選拔新秀,膺懲不肖。它似乎肩負著曆史重任,力圖恢複先祖西天取經的輝煌,起碼是努力保持自身的晚節。

看來這是一個教養有素的大家族,頗有幾分溫良恭儉讓的遺風。它們如此堅持與人和平共處的原則,使我預想的那一套提防措施變得多餘了。

從一線天向洪椿坪走的途中,又有一群猴,但素質卻大相徑庭。這一夥野性未改,很有幾分霸氣。不多一會兒就連續製造了兩起嚴重搶劫事件。

一起是搶走遊客旅行包,將食物全部散發給眾猴,任其貪婪地爭奪,而肇事者還不解恨,又把空包掛在樹上示眾。

另一起是搶走遊客一架照相機,扒開皮套十分挑剔地搜索一通,因未發現可食之物,便惡狠狠扔在路旁悻悻而去。由失望激起的惱怒使它的眼圈和屁股紅如烈焰。

這惡作劇實在刁,但深究其因,實為遊客撩逗所致。你萬物之靈的人一味淩辱性地挑釁,野性未退的它們哪有永遠仁至義盡的高度涵養?能如此克製,已經算不錯了。

再順山而上,到九十九道拐一帶,遇上一位老猴封道。這個十足的草寇王,擺出一副不留下“買路錢”就要血戰到底的無賴架勢,使局勢陡然緊張起來。它帶頭幹這類剪徑的勾當,其妻妾兒女及女婿外甥之類的自然個個上行下效,處處設關立卡,強行“索賄”。也許曾有個別好猴決心獨善自身,後來被黨同伐異者咬死。剩下這一夥朋比為奸,發展為黑社會勢力。它們貪得無厭,嘴裏不住地吃,賊溜溜的目光覬覦遊客行囊,一個勁向遊客索要,不給就抓咬。遊客隻得向路邊專發猴財的小攤主高價買了食品去送厚禮……猴子們就這樣得隴望蜀,過著寄生蟲生活。那種挑肥揀瘦不想吃就扔的大少爺做派,很有幾分“大款”、“大腕”的慷慨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