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峪是個森林生態旅遊區。綠是景區的主色調。綠濤滾滾,浩瀚深邃,綠得人心肺生津,情緒亢奮。從傳說中的伏羲時代至今,無論大自然的滄桑巨變,還是人為的各種浩劫,從未打亂過這一片原生態森林的生活步調。
走近太皇峪城門,最先迎接遊客的就是偉岸的參天白楊,即茅盾先生熱情讚揚“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的樹。它們時而恭敬地站成行,時而熱情地擁來一大片,呼呼啦啦鼓掌相迎,一直把你沿溪水迎到後太皇峪才放心。
由於氣候好,生於南國的嬌竹也欣然嫁到這裏,常年綠浪翻滾,“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村複間鬆”,株株文質彬彬,虛懷若穀,為人們敞開坦蕩的胸懷。
說到鬆,那可是無時不青,無處不在的家族。有紮根岩探視絕壁的好奇者,有腳踏埡口挑戰寒風暴雪者,也有展開綠傘小心護佑遊客者……千姿百態,無一重複。
爬上山頂,萬畝鬆林浩渺如海,不知多少遊客在林中迷路,風一吹,波翻浪湧,聲如海嘯,無限雄渾深沉。真是“影搖千尺龍蛇動,聲撼半天風雨寒”。居高遠眺,鬆海上居然浮著一個巨大的八卦圖。它是樹冠高低之差形成的一種浮雕效果。這種神奇的自然景觀為太皇峪獨有的一大奇景。
鬆柏經常相提並論,在太皇峪也不例外。它們癡守著山坡岩壁,歲寒不凋,常年都能讓人們清心潤目,精神振奮。據說柏樹釋放一種物質,可以殺滅細菌。身處其中,不僅可以感染它們堅貞不屈的情愫,還可以健身卻病。
在春天,連翹樹撒下滿坡黃金,棠梨樹捧出如雪的白銀,丁香樹氤氳成遍山紫雲……這一切用“賞心悅目”之類的詞彙描寫,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夏天樹木是不用電的中央空調,把氣溫調到攝氏25度以下,涼爽舒適,最適宜避暑度假。
如是秋天來臨,到處可以看到各種色彩鮮豔的野果,引得人直流口水。更讓人振奮的是一片片、一坡坡熊熊的火焰。那是“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元寶楓和紅葉醉秋的黃櫨、柿樹等。這元寶楓是近年才移居太皇峪的“陽春白雪”一族,比北京西山的楓還要紅得熱烈。而後者則為土生土長的“下裏巴人”。移民中還有一種樹,遠看像竹,近觀是柳,幹如梧桐,比起土著居民來,別具一番風情。
冬天,落葉後的枝幹仍在構思明春的綠色詩篇。它們釋放的體溫,能夠驅走嚴寒,讓人感到春天仍在身邊。
大自然精心哺育的野生樹種很多:有材質輕韌,嫩葉可食的椴樹;體膚白淨,皮可代革的白樺;木質堅硬,葉能養蠶的柞樹;木質細密,果可榨油的榛樹……它們都是挺拔秀美的帥哥,保持了太皇峪的青春勃發。
太皇峪原來零星居住著幾十戶農民,祖祖輩輩培育了許多家植樹木。堅硬的木材樹有國槐、楸樹、核桃樹、棗樹、桑樹、椿樹。有花果皆美的桃、杏、梨、蘋果、石榴等樹。看到它們,田園牧歌氣息便撲麵而來,讓人大有回到家的感覺。
太皇峪是個天然植物園,喬木灌木相間,闊葉針葉雜陳,花果材薪兼備,樹種資源豐富,是常年旅遊度假的好去處。
原載《臨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