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夕陽勝朝霞(1 / 1)

王雙定

藥奇先生將他的書法作品展示在我麵前,讓我頓時喜出望外,肅然起敬。

眼前這位白發童顏的七十七歲老熟人,雖然幾年未見,卻依然精神矍鑠,神采奕奕,氣勢不減當年。似乎仍然閃耀著三十多年前在隰縣工作時的那種英俊風采的光華,頗有點“老夫聊發少年狂”的勁頭。

那時候,他在隰縣糧食局任黨總支書記兼工會主席,酷愛文藝,又擅長音樂和書法。所以,在單位隨處可以見到他的字,在公共場所經常可以看到他瀟灑地指揮數百人唱歌。在我印象中,他是一個全身每個細胞都迸發著青春活力的人。後來我們就各奔東西了。有句詩說:“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彈指一揮間,我倆分別已過去了幾個“十年”,其間也偶有邂逅,隻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確實不知他的水深淺。

前幾年,他托人轉贈給我一本他新著的長篇小說《程塵》,使我高興了好今天。沒想到幾年後的今天,他又拿出這麼多書法佳作,給了我第二次驚喜。一瞬間使我想起多年前的如煙往事,尤其是他練書法的情景來。

那時候他風華正茂,熱情奔放,求知若渴,經常和隰縣的書法愛好者在一起切磋交流,特別是向資深老書法家崔耀南先生學習。借用杜甫的詩句說,就是:“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我也是書法愛好者之一,令人赧顏的是,我章法上過於拘謹,因而他的狂放不羈等長處,常會令我羨慕。心想,他隻要這樣堅持下去,一定會成功的。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那個特殊時代卻跟他玩了一次黑色幽默,讓他在“文革”中受了長達數年不堪回首的莫大屈辱,迫使他不能再自由地練書法唱歌。這不能不說是人生的一大遺憾,否則他的成就一定比現在要大得多。

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為他徹底平反,他才重新開始筆耕。這些年,他博采眾長,兼收並蓄,寧把耽誤了的時間補回來,逐漸形成了他自己既不拘一格,又嚴肅認真的獨特風格。尤其是退休以後,他把書法當做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境界和思維能力的一門人生必修課對待。他不求功利,堅持不懈,“不要人誇顏色好,隻留清氣滿乾坤”。既用書法謳歌了時代主旋律,又增強了體質。他不知老之將至,行、草、隸、篆齊頭並進,不斷超越自己,追趕名家,不斷攀登新的高度。功夫不負苦心人,他的書法作品在北京和省、市、縣多次展出,並被全國多家院館收藏。《晉糧經濟》、《臨汾地區老年書畫作品選》、《龍人書畫藝術精英大典》、《全國老幹部詩詞書畫作品大觀》、《十年楹聯精品懷曆》、《中國書畫金獎作者風采》、《中國專家學者詞典》(續集)、《中國當代中華兒女書畫藝術全集》都收有他的內容。1999年他獲全國書畫等級考核證書,2002年國家授予他“當代中華兒女優秀書畫家”稱號,2003年入編《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並榮獲國際優秀作品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海老了,波濤依然年輕。藥奇先生這麼多年來一直孜孜矻矻,一以貫之。過去的歲月裏“千淘萬漉雖辛苦”,今日終於“吹盡狂沙始到金”。而且取得了書法和體質雙贏的豐碩成果。我由衷地為他大器晚成高興和自豪,也衷心地希望他百尺竿頭,再創佳績!

寫到這裏,胸中湧出小詩一首,幹脆順手牽羊,讓它為本文作結吧:

秋風吹華發,

翰墨香滿家。

老驥不伏櫪,

夕陽勝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