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給自己寫的墓誌銘是:“請恕我起不來了。”我不給自己寫墓誌銘,我還要好好活著。假如若幹年以後要寫的話,就寫:“我實在不願意倒下!”因為活著很好,不但可以享受美好的生活,還可以不限時間,不定任務,隻為調劑生活,服務健康而信馬由韁地寫點文章。這種做法無拘無束,天馬行空,有感而發,無話則短,完全處於一種徹底放鬆的逍遙狀態,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療養式的積極休息。
我回頭盤點了一下這多半輩子,事業沒有成功,貢獻微乎其微,實在對不起這個在多災多難中接納並養育我的花花世界。幸虧還有這點愛好寫作的嗜好,略減我的內疚,慰藉我的心,否則我將抱愧終生。寫作是我的精神支柱之一,從與它成為情侶以後一直不離不棄,陪我曆盡艱難困苦,伴我嚐遍酸甜苦辣。它不僅可以鍛煉腦子,延緩衰老,還能多少出點精神產品,讓我自我陶醉一陣子。若將它和科學的生活方式結合起來,說不定還能夠多活幾年,又多出一點產品。能如此良性循環,又可持續發展的好事,何樂而不為!
最近幾年裏,我就這樣勞逸結合地循環著,不知不覺竟又循環出一部長篇小說,外帶百餘篇其他文章,有點積沙成塔的意思。魯迅先生說過:“即使慢,馳而不息,縱令落後,縱令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的目標。”我雖然沒有目標,但我從中感到,人還是要力爭老有所為的好。
然而自然法則是無情的,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一想到這裏,我就仿佛隱隱看到死亡航船的桅杆,產生一種日益接近生命極限的緊迫感,就想把這些東零西散的文章拾掇到一堆兒裏,留下一頓“最後的晚餐”。於是我對它們過了幾次篩子,把一些報告文學和拿不出手的散文去掉,整理成了這本《楓葉醉秋》,即我的第三本散文集。
如今健康長壽的隊伍越來越壯大,老而彌堅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們都有自己的愛好,其中不乏癡迷寫作者。我自然希望能躋身其中,並時時為之努力。假如馬克思不反對我遲到的話,我將執迷不悟地繼續我行我素,帶著我的嗜好,“馳而不息”地一條道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