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研究思路、目標與假說(1 / 1)

1.2.1研究思路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和初步完善,金融市場的不斷健全和深化,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帶來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在扣除消費後的儲蓄不斷增加,居民的資產積累成為可能並不斷提升。因此本研究以江蘇省揚州市為例選擇以揚州市為例的原因在於:一是揚州市經濟在全國來講處於中等水平,所得結論有一定借鑒意義;二是對資料的獲取和問卷調查的實施比較方便。進行實證分析,具體思路是:首先通過時間序列資料分析城鄉居民家庭資產的總量、結構及變動情況,找出居民資產內部構成與變化趨勢,分析影響居民家庭資產選擇的製約因素以及不同行為對經濟金融的影響;其次,分析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構成、變化、趨勢及其差距對資產選擇的影響;接著分析居民消費對資產積累和結構變動的影響;通過問卷調查獲得的數據資料分析城鄉居民個人和家庭特征對資產選擇的影響,建立城鎮居民持有股票的Logit模型並分析影響因素;通過國際比較,分析歐美各國居民家庭資產選擇的現狀、異同和經驗借鑒;最後提出為推動經濟快速穩定的發展和滿足居民的不同需求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係,規範發展資本市場,加快創新金融工具,宣傳金融理論知識,培養居民風險意識等。

1.2.2研究目標

按照上述研究思路,本研究的目標是以處於中等經濟發展水平的江蘇省揚州市為例,研究居民家庭資產的總量及結構變化特征,收入、消費與居民家庭資產選擇的關係,通過問卷調查所得資料進行計量分析找出影響城鎮居民持有股票的因素,分析農村居民購買股票偏少的原因,從而為政府決策提供適當建議。我們把總目標分為以下幾個具體目標:

目標一:城鄉居民家庭資產總量規模及結構變化趨勢;

目標二: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與資產總量和結構的關係;

目標三: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結構特征及與資產選擇的關係;

目標四:城鄉居民家庭資產選擇的特征及影響股票持有的因素。

1.2.3研究假說

我們遵循傳統經濟學假設市場經濟中的個體是理性經濟人,其行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目標,提出本研究的假說如下:

假說1:居民家庭資產選擇逐步趨向合理,即實物資產比例會下降,金融資產比例會上升,但在短期內實物資產依然是主角。由於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以及居民金融知識的缺乏,目前儲蓄在金融資產中比例短期內依然處於高位,從長期看比例會逐漸下降。房產作為投資品和消費品,是比較安全的家庭資產,短期內在全部資產中占比最高。

假說2:經濟發展帶來居民收入和資產總量的增加,居民收入和資產總量呈正相關,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都必然影響居民資產總量和結構選擇。

假說3:收入扣除消費後形成儲蓄,消費水平、結構及傾向會影響居民資產積累和結構變化。因此,在保持居民消費水平不變甚至增加的情況下,必須想法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水平。

假說4:城鄉居民的個人及家庭特征會影響資產選擇和持有水平。股票是主要的風險資產,由於居民家庭內部和外部等因素必然使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在持有量和持有比例上存在明顯差異。這要求政府在政策製定、金融市場建立和金融產品提供等方麵要全麵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