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廣大的農村居民而言,社會保障體係的建設和完善就顯得尤為重要。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國家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很少,農村居民的保障一直主要由個人及家庭提供。隨著農村經濟體製的改革和農村社會的轉型,這種保障製度越來越不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在收入積累增加的同時,改革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支出在增加。農村居民資產選擇行為中的預防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改革給居民帶來的不確定性引起的。因此,以社會救濟為突破口、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為重點,逐步推進農村養老保險製度,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係,有利於提高農村居民資產選擇的總效用水平,有利於提高農村居民的風險預期,有利於實現農村居民適應製度變遷的風險規避的內生化,從而實現農村居民資產組合的多元化。
9.2.3規範發展資本市場,創造良好的金融市場參與環境
我國資本市場雖然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但依舊存在著總量較低、結構不完善、運行不夠規範等問題,還不適合作為家庭進行長期投資的場所。因此,資本市場必須加大改革力度,規範資本市場運行秩序,不斷健全各項法規,完善資本市場結構,建立高效的市場創新機製,提高資本市場運行效率,使資本市場真正成為廣大居民家庭樂於投資的平台。
(1)加快證券市場的改革首先,應完善證券市場運行規則,建立現代化的資本市場運行製度。隨著居民金融投資的多元化發展,迫切需要一個完善、健全的證券市場為其提供資產選擇的平台。我國證券市場隻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資本市場運行規則,規範市場參與者的行為,為投資者創造穩定的投資環境,才能吸引廣大居民進入證券市場,促進居民金融資產的多元化發展。其次,完善證券市場法製建設,建立統一集中的監管體製。一方麵,應嚴格規範市場運作,維護市場公平,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另一方麵,應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管體係,對政府、企業、個人的行為進行全麵規範,監督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谘詢公司等中介機構的行為,使證券市場更加透明、規範,為居民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最後,發展投資基金,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具有規模經營、組合投資、專家管理、分散風險等優點,可以把居民分散的小額資金集中起來,通過專家經營,實現收益性與安全性的統一。因此,居民通過投資基金間接地進行證券投資,降低了投資風險,穩定了投資收益,其投資熱情得到提高。這樣必然吸引更多的居民進入市場,促進居民金融資產的多元化發展。
(2)不斷完善債券市場一方麵,應擴大國債的發行規模。由於國債安全性較高,且收益穩定,在證券市場風險未被接受的情況下,大量儲蓄存款資金流向國債市場。因此,擴大國債發行規模,對於分流儲蓄存款、促進居民金融資產多元化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國債市場應建立完善的發行和流通體係,允許各種期限和結構的國債能夠自由流通。同時,調整國債的期限結構,要增加短期國債、無記名國債和記賬式國債的比重,增強國債的流動性,吸引更多的居民投資者進入國債市場。另一方麵,要加大企業債券的發行力度,擴大企業債券的市場份額。企業債券的發行,有利於改善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改變企業資金過多依賴銀行貸款的現狀,同時也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投資選擇,促進了居民金融資產多元化發展。國家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補充效益和信譽較好的大型企業集團為新的債券發行主體,擴大企業直接融資的比重。另外,當前民營企業的困境主要在於融資難的問題,如果政府考慮讓績效優良,產權清晰,資產負債率低,具有獨立承擔融資的權利與義務的能力的民營企業通過債券市場直接融資,必然會給民營企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從而會帶動國民經濟的增長。因此,允許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在市場籌集資金具有重大意義。
(3)加快發展保險市場一方麵,應完善保險市場運行機製。我國保險市場起步較晚,各方麵運行機製和規則尚未健全,因此,完善保險市場運行規則是加快保險市場發展的首要任務。我國保險市場運行規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完善:一是完善保險市場的法律體係,建立與《保險法》相配套的法律規範;二是完善保險組織管理體係,建立完善的保險監管體係和社會監督體係;三是建立保險公司評估機構,對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狀況、經營水平、投資回報率等指標進行評估,確保保險公司安全、高效運營。另一方麵,保險公司應大力開發新的保險種類。要想促進居民金融資產的多元化發展,吸引更多的居民進入保險市場投資,保險公司就必須提供具有市場吸引力的保險產品。通常來說,保險險種一般分為儲蓄型、保障型和分紅型。當前,根據我國社會體係的改革和人口老齡化趨勢,應以保障型為主,兼顧儲蓄型和分紅型,加大商業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險種的開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