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資產選擇中所存在的現實問題不僅不利於企業擴大融資,不利於擴大消費,製約了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而且對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和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也帶來負麵影響。因此,必須采取措施努力優化居民資產選擇行為,適時推進居民資產選擇行為的帕累托改進,是推進經濟快速發展和實現社會公平的內在要求。
9.2.1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居民資產選擇的可能
居民家庭財產數量總體偏低是製約居民家庭資產組合的最主要因素。財產水平是收入積累的體現,增進居民的財產水平,就要通過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來解決。由於我國是典型的二元社會,城鄉居民由於製度、政策等方麵的差異帶來了兩者之間收入差距的擴大。因此,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就是:一要繼續穩步增加城鎮居民收入水平,二要大力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1)加強政府宏觀收入分配的調節,確保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要在經濟發展的的基礎上,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必須建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大體同步的機製。在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中,要根據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預期,合理確定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預期目標,並將其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在確保國家宏觀調控能力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國家財政收入的增長,努力使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速度相匹配。
(2)建立健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失業、貧困、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各級財政要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支出的比重,加大對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的支持力度。繼續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工作,切實做到應保盡保。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加快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的步伐。要實施就業援助政策,加強技能培訓,開發公益性崗位,對家庭困難人員進行就業援助。要做好特殊困難群體的社會救助工作,采取各種措施,認真解決城鄉特殊困難家庭在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麵遇到的問題。
(3)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強化個人所得稅征管,加強對高收入群體的收入跟蹤和監督。完善納稅信息檔案製度。擴大納稅人自行申報收入的試點。嚴厲打擊涉及個人所得稅的違法犯罪行為。推進個人信用體係建設。加強收入的宏觀調控。健全和完善居民收入統計調查製度,建立居民收入分配的監測預警體係,對低收入困難群體狀況加強監測,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4)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培育農村精英,提高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來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要繼續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多渠道轉移農民就業。由於經濟體製的改革和社會的轉型,農村內部出現了較大的社會分化,形成了若幹社會階層,呈“金字塔形”,高、中收入階層人數比例很少,低收入貧困階層占大部分比重。因此,要提高廣大農民的收入水平就是要擴大中等收入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加強扶貧力度,減少貧困人口。具體措施有:一是加快農村教育,不斷提高教育程度和質量,造就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使我國由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轉變;二是推動經濟結構升級和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拓展農民就業空間;三是不斷加強政策支持,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興農力度,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四是努力培育農村經濟帶頭人、社會精英,帶動農民致富。總之,隻有農村居民家庭收入提高了,財產增多了,家庭的資產組合行為才會發生根本改變,才會擺脫以住房和銀行存款為主的局麵,也會帶來金融結構的巨大變革。
9.2.2完善社會保障體係,減少居民預期的不確定性
社會保障體係是指社會保障各個有機構成部分係統的相互聯係、相輔相成的總體。完善的社會保障體係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重要支柱,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我國的社會保障體係,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個人儲蓄積累保障。這幾項社會保障是相互聯係,相輔相成的。社會保障體係是社會的“安全網”,它對社會穩定、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社會保障的主要作用,是幫助人們降低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風險,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增強他們的生活安全感。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保障體係,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醫療保險製度,完善失業保障和社會救濟製度,提供最基本的社會保障。
我國目前正處於改革進程之中,經濟處於轉軌狀態,而轉軌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各項製度的不斷變化,製度變遷帶來的不確定性對居民資產選擇行為有重要影響。但製度變遷帶來的不確定性是一種人為的不確定性,它根源於改革路徑的不確定性與製度設計的有限理性。這種製度性衝擊對居民行為產生的影響很難在短期內消除,國家必須建立相應的配套製度。具體而言就是要努力加強社會保障製度建設。社會保障是國家對因非主觀原因陷入生存和發展困境的社會成員給予社會幫助、以促進社會穩定發展的社會製度。因此,我們是要完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製度,改變社會保障製度落後於其他經濟製度改革的現狀,降低投資者收入和支出的不確定性預期,提高投資者的風險資產偏好與風險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