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性(1 / 1)

158.從根本上說,所有的物體都是由同樣的材料構成的,動物也是一樣。從化學構成上說,動物(包括人)是由土、水和空氣中的某些成分構成的。通過生育,這些部分的土、水和空氣轉化為動物的身體。我們把這一過程稱為“擢升”。“擢升”的本質是將環境中的材料變為主體係統。但是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環境的容量是有限的,環境能夠承載的主體也是有限的,將環境物質變為主體係統的數量也是有限的。過量地將環境內容擢升為有感受力的物體(即動物和人),將惡化動物和人的生存環境,特別是人的生存環境。

159.土、水和空氣是不能感受痛苦的,而動物能夠感受痛苦。總體上說,動物界的痛苦總量大於快樂總量。人不僅僅能感受痛苦,而且意到自己在感受痛苦。因此,從實質上說,“擢升”的過程就是製造痛苦的過程。

160.人和動物經曆同樣的擢升過程。人和動物的擢升不同的是,人的擢升創造權利。但是,人的擢升製造的痛苦更多也更深重。因為人不僅僅能感受痛苦,當一個人感受痛苦的時候,他還清醒地意識到他在感受痛苦。而且,人還能感受死亡的恐懼,這是最嚴重的痛苦。

161.當我們談論人的本性的時候,我們主要是指他的情感、需要、欲望和動機。人的本性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他作為物種的動物性,他需要繁衍,而且為保證自己的後代的存活和福利而努力。我把這一部分的人性稱為種性。第二部分是人作為個體的需要,是個體避免痛苦和死亡,追求生存和快樂的需要。我把這一部分的人性稱為第一人性。第二部分是個體接受了社會公認的道德和價值觀後所生發出來的,和自身、後代的生存、福利無關的,遵循抽象原則(如真善美等價值)的需要。我把這一部分的人性稱為第二人性。

162.人之所以受到社會能量(即財富)的驅使,主要是由於種性和第一人性。種性和第一人性都促進能量的積累,前者主要作用於能量積累者,通過聚集財富(目的是將財富遺傳給後代);後者主要作用於奉獻者,通過消費產品(詳後)。社會能量(財富)能夠驅動大部分的第二人性,這是因為,其一,即使是並不特別覬覦物質財富的人,也必須依賴物質資料生存;其二,那些追求更高抽象原則(如美、慈善、社會公正等)的人,也需要物質基礎來從事他們的事業。

163.種性和第一人性都和性欲有關。在人類社會的大多數時間裏,性都需要用財富去交換。家庭就是財富和性進行交換的社會製度。現代道德反對將性和金錢聯係起來,這僅僅獲得了部分的實現,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可以把性看作是和其他產品同樣的產品,即可以用金錢買到的產品。

164.綜合以上兩條,價值物以及代表價值物的金錢作為能量,可以驅動絕大多數人的、絕大多數的行為,甚至也包括大多數的求偶行為。換句話說,金錢至少可以代表絕大多數的社會能量。

165.種性在傳統社會的作用較為顯著。這主要表現為身份和財富的代際傳遞。在現代社會,種性的作用在逐漸降低。

166.傳統社會往往更多地將種性作為主流價值觀的基礎,而現代社會往往更多地將第一人性,即個人主義,作為主流價值觀的基礎。這些價值觀,作為意識形態,會影響第二人性,因為意識形態會成為第二人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