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韓非子“抱法處勢”的管理之道(2 / 2)

法家認為,勢是與法、術並列的治國要素之一,而且勢還是保證法和術得以順利實施的條件。韓非子在《韓非子·功名篇》中說:“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治不肖。”意思是指,一個人僅賢能是不夠的,還得有“勢”,不然就無法讓不肖者服從,無法保證組織的良性發展。所以,一個組織要想很好地推行既定的製度,就必須有權力的保障,而這個權力就是“勢”。同樣,企業的領導者必須擁有絕對的權威,才能夠順利實施管理企業的法與術。為使企業製度和企業文化真正能夠落地,管理者也應因勢利導,利用企業所賦予的權力,用以身作則和自身的修養來建立“勢”,在推行企業製度時,一定要以法為本,同時還要學會“處勢”與“借勢”。

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需要擁有管理的權力,更應具備領導者的“氣勢”。如何建立領導者的“氣勢”,就涉及企業家如何處勢的問題了。企業家要建立威信和氣勢,首先要明白和了解自己所處的地位,明確所扮演的管理角色的責、權、利。管理者樹立權威絕對不是肆意妄為,驕縱跋扈,更不是借助自身角色任意提拔或懲罰下屬。單靠“管理者”的頭銜來管理下屬,不但不能在員工中形成威望,反而會讓員工“畏”而不敬。管理層應按照公司的文化踐行日常工作;管理層應明確企業製度,並以身作則,依照製度行事;管理層應鑽研業務,無論是管理之道還是公司的業務體係,都應精通但未必親為;管理層待人要公正,不以個人喜好論斷,而是依照公司的製度來評判下屬的工作,若製度之中沒有明確,便依照公司價值觀來評判事務;管理者應擅長溝通,善用製度,獎懲並濟,在製度麵前鐵麵無私,絕不妥協。一名管理者隻有具備了上述各項素質,才能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成為一個深受員工尊重的管理者,才能建立起“勢”。

韓非子曾深刻地指出,君臨天下,依憑的是勢。而勢就如高山頂上的一棵樹,它之所以高高在上,是因為它足踏高山,以高山做基石。這表明,勢靠位尊權重而得,勢也靠造勢而得。商鞅依靠秦孝公作後盾推行新法,無往不利,但孝公一亡,商鞅就失去了靠山、保障,走投無路。在現代企業中,企業文化的建設、推行以及製度的全員踐行也需要“借勢”,借助已經樹立的管理權威,上行下效。在一個管理團隊中,管理者身先士卒,恪守企業文化,以企業價值觀作為行事的準則,並且按照企業製度規範自我工作行為,同時按照製度的原則獎罰分明,能夠成為企業行為的楷模時,全體員工才會逐步養成正確的工作習慣,企業製度和企業文化才能像空氣一樣滲入到企業內部的方方麵麵。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之所以會出現“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管理者自身不正,不能以身作則。隻有管理者率先垂範,方可服人。在聯想集團,任何規章製度一旦公布就必須堅決地執行,如果有人違反規定,就要自覺地去執行懲罰條例,概無例外。針對開會常有人遲到的現象,聯想製定了一個會議管理條例,規定凡有會議,所有人都不能遲到,遲到者將被要求在前麵站上一分鍾,會議也停下來奉陪。被罰站的第一個人是吳文祥,他是柳傳誌的老領導。柳傳誌對他說:“今天,你在這兒站一分鍾,今晚我到你家,給你站一分鍾。但現在你必須罰站,不這樣,今後會議沒法開,所有的人都忙,都有理由遲到。”吳文祥滿臉通紅真的站了一分鍾,出了一身汗,柳傳誌也冒了一身汗。柳傳誌本人也被罰站過3次,他自己說:“其實不算多,我開會最多,遲到機會最多。有一次,電梯壞了,我被困在裏麵,我拚命敲門,叫人請假,可周圍沒人,這也是要罰站的。”聯想從幾百人發展到上萬人的規模,始終能夠堅持執行這項規定,關鍵就在於領導班子帶頭遵守紀律,為員工做出了榜樣。

管理者應該用智慧運“勢”,勢的存在是為了推行公司製度和文化,而並非逞一時之快。利用自身所在之“勢”,以身作則,因勢利導,常抓不懈,才能夠將製度和文化深植人心。法家之“勢”是推行“法”的一種工具和手段,企業管理之“勢”是貫徹“法”——企業製度的強大推手。企業管理者應善用管理角色,不斷地“處勢”和“借勢”,這樣企業的製度和文化才能進一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