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徐遲(1 / 2)

今年早春時在哈爾濱,去看望一位一直關心著我的文聯老領導、詩人方行老師。方老祖籍浙江湖州,雖然已在東北住了幾十年,一開口,濃重的浙江口音依然。方老年過八旬,雖然腿腳有些不便,精氣神兒卻好,頭腦也極清爽。聊過一會兒,忽然問我可曾讀過徐遲先生寫的長篇小說《江南小鎮》。我說知道這本書但一直沒有見過,方老有些黯然。告辭時,出於禮貌,我問他可有什麼事情需要在北京辦,我會盡力。方老遲疑片刻,說你要有空,幫我找一本《江南小鎮》寄來,聽人說寫得好,我想看看,但哈爾濱的書店怎麼也買不到。

心想不就是一本書嘛,別的事情辦不了,弄一本書還是綽綽有餘吧,當即滿口應承下來。回到北京,凡去書店書城,便不忘去找《江南小鎮》,記得幾年前看過介紹,封麵是江南小鎮的水墨畫,很是淡雅寧靜。但想不到幾次出入書店,這本《江南小鎮》竟是遍尋無著。一段時間耽擱下來,方知這種幾年前出版的“舊書”,在新書如潮的書店早已“退位”,一時十分失望。然而受人之托,總得盡心竭力才是,何況對方是位一生愛書嗜書的老者。

正發愁,那日忽地靈機一動,心想既然書店裏買不到,為什麼不去找出版社直接購買呢。別的人不認識,出版社的編輯總還認識幾個吧。剛剛一陣輕鬆,卻發現了一個更大難題——無論是我,還是方老本人,都不知道《江南小鎮》究竟出於哪一家出版社。

橫下心給京城文友們一通亂打電話,熱心人說知道知道是浙江文藝出版社,又有人說是上海文藝出版社,還有人說是長江文藝出版社。所有的出版社都成為與《江南小鎮》有涉的“嫌疑者”,但沒有一種說法切實可信。於是隻好一個一個長途電話打過去,一個出版社一個出版社的細細詢問,大有協助警方跟蹤破案的架勢。結果是在長途電話中與編輯朋友拐彎抹角海聊神侃一番,到最後說出打電話的緣由,才發現那些外地的出版社,竟沒有一家出版過《江南小鎮》。心有不甘,再三追問說真的沒有?朋友說難道出版過的書都會不知道嗎?悻悻放下電話,這才算明白,尋找一本“過時”的好書,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我惹上麻煩了。

情急無奈中,想起京城名編周明先生,此人神通廣大,以前與徐遲先生又有過交往,請他幫忙去查找一下《江南小鎮》的出版社,應該是舉手之勞了。周明兄果然俠義,幾日後即回電話,告知此案已有線索——《江南小鎮》為作家出版社出版,確鑿無疑。但他自己卻沒有這本書,查找了中國現代文學館的藏書庫,《徐遲文集》中也沒有收入這部長篇小說,周明安慰我說,既是京城的出版社,找起來就方便了。我心中大喜,連日來踏破鐵鞋,卻原來近在眼前,這下子,豈不是手到擒來,看你這神秘小鎮還往哪裏躲。當即給作家出版社副社長蔣翠琳女士打電話,又重複一遍那位哈爾濱的老詩人是如何如何想看這本書,請求她無論如何幫我“弄”一本,哪怕是高價購買也成。蔣大姐笑說有人喜歡我們出版的書,我們高興還來不及呢,沒問題沒問題。但真是應了好事多磨這句老話,問題馬上就來了:派人去作家出版社書庫裏尋找《江南小鎮》,那偌大的書庫裏,竟然已經連一本都沒有了。蔣大姐抱歉說出版社的書庫裏都沒有的話,那是真的沒有了。也許以後什麼時候會再次印刷,但眼下,恐怕暫時是沒有辦法了。

一位詩人死後,有人想找他的書卻如此之難,詩人若地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心裏就有些難過,一種說不上的哀傷在心裏拂之不去,為那本失蹤或是絕跡的書,為身前孤傲身後冷清的徐遲老,也為了寫書的人。就在那一刻,我發誓一定要找到這本書,它一旦出世,就有了生命。它是由許多活的文字組成的,那些年代久遠的小鎮人物和故事、那些詩一般美麗的語言,是那個生命的細胞、肌膚和血液;詩人生前獨立於世的品格與思想,是那個生命堅硬的骨骼。那是詩人生前最後的傾訴——魂牽夢縈的故鄉南潯小鎮,托付著他固執的純真與殘存的理想,我不相信它會這樣無聲無息地消失。人會死去,但好書,應該比人活得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