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黨派曆史陳列館位於重慶市上清寺。特園是抗戰時期和抗戰勝利前後中共與各民主黨派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曆史見證,也是中國民主同盟的誕生地,民革前身三民主義同誌會也在此成立。在原重慶鑫樂向陽電影院原址上修建的中國民主黨派曆史陳列館大樓,和特園一起組成中國民主黨派曆史陳列館。恢弘莊重的主體建築內是四層展廳,建築麵積共計8000餘平方米。陳列館以富有詩意的建築表達手法,與近2000平方米的特園曆史建築有機結合,完成建築內涵與場所精神的完美契合,成為重慶市又一顯著地標建築群。

中國民主黨派曆史陳列由中國民主黨派(總綱)、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中國無黨派人士等曆史陳列組成。該陳列展線共計1000餘米,展出曆史圖片3000餘幅,文物史料1000餘份,珍貴實物1100餘件。其中很多珍貴的文物將第一次“亮相”,如“特園”主人、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鮮英的女兒捐出的80多件文物,有1945年毛澤東到“特園”時,與張瀾、黃炎培、馮玉祥、朱學範等人交談時用過的椅子;有作為陳列館“鎮館之寶”之一的由範樸齋的兒子範炬明捐贈的《範樸齋日記》手稿。此外重慶紅岩聯線從台灣地區、美國收集的一批珍貴照片,也將在此對外展出。

除內涵豐富的史料外,三維全息裝置、人機對話、多媒體信息牆等二十餘種形式的多媒體高科技展示手段,栩栩如生的場景、油畫、雕塑等藝術作品,聲、光、電等的綜合運用,使該展覽具有信息量大、陳列形式多樣的特點,且具有很高的藝術性、觀賞性和教育性,使之成為中國第一個全麵展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在中國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的形成和發展曆史的陳列館。

該簡介是郭曉林、孫誌慧、劉英三位同誌編輯,蒲勤、李葭、徐康、張正霞、李學政、王浩、肖析、王祥婷、田正超參與編輯工作。由於時間的原因,幾乎是簡介的編輯和陳列館的設計製作同步進行,在該書完成的時候,展覽尚未做完,所以,書中出現一些問題和錯誤也在所難免,希望讀者給予諒解。中國民主黨派曆史陳列館在重慶的曆史上乃至於在中國的博物館界,是一個最新的新兵,急盼社會各界有關人士能夠為陳列館在文物史料方麵提供線索、提供幫助、提供支持,以期將這個館建設得更加完善。

編者

2011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