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物(1 / 1)

沈括喜歡看螞蟻,也喜歡喂螞蟻。

沈括的螞蟻分別住在不同的洞穴裏,它們終日忙忙碌碌,奔奔波波。

有的時候,沈括也覺得自己就是螞蟻,但他苦惱的是,就算自己是一隻螞蟻,也很難找到和這些螞蟻的相同之處。他恨它們,卻無論如何也離不開它們。

沈括蹲在地上,臉上掛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他從袖口裏掏出一個絹包,小心翼翼地打開,取出一粒晶瑩的飯粒兒,輕輕地放在一個蟻穴的洞口。

不一會兒,這個蟻穴裏的螞蟻發現了食物,馬上行動起來,要把它搬回家裏去。

沈括興奮了。

他躡著腳後退,恐怕驚嚇到它們。然後,跑到不遠處的另外一個蟻穴邊,彎下腰去,用兩根手指一拈,便捉住了一隻覓食的螞蟻。他又小跑著回來,把這隻螞蟻混入到先前的那群螞蟻中去。

情形可想而知,對於這個膽大妄為的入侵者,覓食的螞蟻們群起而攻之,隻一眨眼的工夫,便讓它肢殘體斷了。

沈括並不甘心。

他再從絹包裏取出一粒飯粒兒,放到那邊的蟻穴口,等那邊的螞蟻開始搬運食物了,他臉泛紅光地從這邊的螞蟻群中選出一個倒黴者,送到那邊的螞蟻麵前。

紛亂是相同的,結局也無二樣。

沈括滿意地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塵土,準備回房去。

恰在這時,有家人過來,躬身稟道:

“老爺,開飯了。”

沈括點點頭,把雙手背到身後。

家人討好地問:

“老爺又在喂螞蟻了?”

沈括點點頭。

“真是善心啊。”家人繼續恭維。

沈括沉著臉,並未作答。

就在這天早上——沈括把幾年前從蘇軾那裏求來的詩集,經過一番苦心研究之後,斷章取義,寫成折子,呈給朝廷——言稱蘇軾“詞皆訕懟”,惡言攻擊朝廷新政,希望荊公,也就是王安石可以重視。

誰能知道,沈括的螞蟻都是有名字的,它們的名號都很大,有蘇軾,也有王安石,還有更多更多的人,有一些,沈括自己也記不住了。

沈括喜歡看螞蟻,蘇軾卻喜歡喝茶;沈括在家裏喂螞蟻的時候,蘇軾正在杭州寂照寺看竹子。

寂照寺的竹子此時無名,但茂然叢生,十分青翠。

蘇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寂照寺的大和尚們皆放下了茶盅,麵露喜色地看著他。

誰知蘇軾不吟詩了,卻豎起耳朵聽水響,他用力提了提鼻子,敏捷地伸出手去,一把提過水壺來,高山流水,清泉入潭。和尚們正愣神呢,個個茶盅卻滿了,微風習來,茗香浮動。

蘇軾“三沸水”的功夫已經出神入化。

所謂一沸水太嫩,三沸水太老,泉水文火煮新茶,最妙的是“二沸水”。

和尚們正要拍手,不想蘇軾又隨口吟道: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寂照寺的和尚個個清瘦,蘇軾的話音一落,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喊著、叫著,控製不住身形地雀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