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會稽山記大禹神話(1 / 3)

隨即司馬遷不畏艱險,登上會稽山(今浙江紹興縣東南)。據說禹王(登上王位的禹)治水完畢,曾在此地召開各路諸侯大會,逐一計算參與治水的諸侯的功勞,因此將此地起名為會稽。山上有一個井或洞,據傳禹王曾進去過探險,所以名叫“禹穴”。司馬遷也走進洞去,探望了一番。

在風水宜人的會稽山上,司馬遷向父老們打聽,彙集許多關於大禹的神話傳說,便將其一一記錄下來,但不寫入《史記》,隻當做參考資料,下麵是大禹治水的神話:

大禹擔任司空,受命治水之後,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想起父親治水失敗遭到嚴懲的結局,他不想重蹈乃父的覆轍。他必須有一個新的治水方略。於是禱告上蒼,祈求指引,忽然他看見了上帝,上帝被他的精誠感動了,親自授給他一本太上呼召萬靈之書,憑借書上的符籙,可以呼喚各種精靈相助。上帝還對他說,你在治水的路上,如果遇上千年精怪、毒蛇、惡龍占住巢穴,擋住你的道路,可以先發火攻擊,隨即射箭,如不行,則籲請神靈幫助,天帝隨即派其臣子狂章、虞餘、黃魔、大費、庚辰、童律佐助他,這些天將能呼風喚雨,役使神物。

天帝又派應龍輔助大禹,應龍是一條有翅膀的龍,它用尾巴劃地麵,不論地麵是岩石或泥沙,都可一劃而裂開,水就可以通了。大禹又啟奏天子,任命一個名叫益的官員為掌火之官,率領五百步兵作開路先鋒,帶著大量幹柴火把,遇到山林和灌木叢,通通引火燃燒,燒得煙焰閉天,響聲震地,滿山通紅。於是惡禽猛獸,見之俱倉皇失措,四散奔逃。大禹又啟奏天子,任命一個名叫羿的神箭手為後衛軍頭領,羿射箭百發百中,帶領一千名弓弩手,遇到逃走的惡禽惡獸,盡數射死,以絕禍根。當時有一種凶獸,名叫猰貐,形體和老虎差不多,有一棟房屋那麼大,凶殘不可抵擋,吞食的人不可勝計,這時候走出來覓食,被羿先射瞎雙目,眾兵丁齊上,將它射死。治水的隊伍又行進到桑林之野,見滿山遍野都是桑樹,每棵樹至少高十九丈,桑林內有一條大野豬,名叫封豨,大如小山,身上有毛如箭,遇人遠遠走來,它就發放毛箭,將人射死,射完後,又能回收毛箭入身;它對身旁的生物,不論是人或獸,通通張口吞食。但羿率領的弓箭手隊伍到了那裏,封豨就無法抵禦了。羿設法引誘封豨走出桑林,弓弩齊發,將此怪物射殺。

大禹乘坐的交通工具是車、船、橇和轎等,速度不快。早先南潯國進獻五色毛龍給帝堯,雌雄各一條,帝堯將其交給豢龍氏圈養,現在將其賜給禹,禹騎著彩龍治水,就快捷多了。

大禹率領民工五千人,從帝都所在地冀州開始治水,冀州在北方,而北方的水患莫過於黃河。當時黃河中有許多水怪,聽見帝堯下令治水,便聚集在帝都所在的冀州,妄圖頑抗。其中有一名水神,名號巫支祁,形狀好像青色的猿猴,身長五丈有餘。它一張口鼓吹河水,河水便洶湧澎湃,它的身體碰一下河岸,河岸就崩裂了。又有一個水神,名號天吳,虎身人麵,有八個頭,八隻腳,八條尾巴,全身毛發青黃色,自稱水伯。它用八張嘴噴水,用八隻腳鼓動水,八條尾巴扇動水,它到哪裏,哪裏則水浪滔天。大禹從冀州壺口山開始治水,工程推進到山西呂梁山,隻見水中波浪,忽然湧起,排山倒海而來,轉眼之間,洪水就將治水的民工席卷去一大半。大禹正在山上督工,見狀大驚,又恍惚看見水中二怪物,鼓起浪來,繼續吞沒岸上的民工。於是趕緊籲請狂章等天兵天將,求他們擒拿妖魔。那巫支祁和天吳終究是人間的妖怪,如何敵得天兵天將,便逃奔兗州去了,因為兗州水勢浩大,它們可以藏身,使天將追尋不到它們。

妖怪逃跑了,大禹就可以安然動工治水了。他首先將呂梁山和岐山鑿開,讓黃河水通過,可是河水又被龍門山所阻,此山為司馬遷的故鄉,前已提及,懸崖峭壁,人力難以打開,大禹就請應龍用尾巴一掃,懸崖就分成了兩半,河水懸流而下,如大門一般,至今魚鼈都不能上,故稱龍門,地址在清代的山西省平陽府河津縣。

龍門鑿開後,又有一座砥柱山位於黃河中遊,將河水阻住,難以通過。大禹在砥柱山上鑿了三個門,黃河分成三股支流從這三座門通過,三座門分別叫做鬼門、神門和人門。此後該地就叫三門峽。大禹又治理汾水、漆水、淇水、漳水(有清濁二支)等黃河支流,使它們都順暢地流入黃河。於是,冀州的水患得到充分治理。

冀州治好後,大禹轉向黃河下遊的兗州,那巫支祁和天吳自從逃到兗州後,見那兒水勢洶湧,十分高興,自以為從此進入了一個樂園,大禹將它們無可奈何。誰知好景不長,盛況難保,它們來到不久,大禹的大隊人馬跟蹤而至。隻見山中火起,惡禽猛獸或被殺,或逃逸。冀州的光景在兗州重演。二怪大驚,遂糾集水怪,龍子龍孫,蝦兵鱉將,組成強大陣勢,要作殊死抵抗。它們專等大禹親自來到,鼓起千重惡浪,要將大禹本人溺死。這次大禹猝不及防,險些落入它們的毒手,急忙調請天將擒拿水怪。二怪與天將大戰了七日七夜,蝦兵鱉將全部被擒殺,二怪大敗。巫支祁遁回揚州,天吳遁入豫州去了。大禹乃將黃河分成九條河,以分散其水勢,讓其平穩流入黃海。又治好了濟水、灉水、沮水,使之在河床裏馴服地向東流去。兗州的水患平息。

兗州的事情完畢後,大禹帶著大隊民工來到青州,青州靠近東海,常有海上颶風登陸,將百姓房屋廬舍,盡行吹壞。大禹的人馬坐船到此,船隻紛紛翻覆,人馬溺死無數。大禹坐在大舟中,仿佛看見一個生物在山頭鼓風,當地父老告訴他,這是精靈風伯,它一鼓風,就大風起,波浪興。大禹命令羿埋伏在山後,用強弓弩射之,風伯應弦而倒。風患遂平息了。這時大禹檢查船隻,凡是破船都棄之石室中。清代山東濟南大湖山上石室中,有破敗的漆船一艘,乃大禹所棄之船。大禹在青州,治好了灉水、淄水,使之在河床裏緩緩東流去。

青州水患已平,大禹領隊到徐州,治理淮水、沂水、濟水。這些河流治好後,大禹來到揚州,揚州處在長江下遊,南方的水患以長江最厲害。大禹正部署治理長江下遊的水患,忽然有眾多百姓前來訴苦說:此處洞庭山中有修蛇,身長千尺,不論人畜,遇之無不被吞食。攝政王的治水隊伍行進到那兒,可要小心謹慎啊!大禹聽了,乃命令益和羿兩人帶領重兵,搜索前進,益命人放火燒山,使大蛇無處藏身。到了洞庭湖,修蛇果然從湖中洞穴內爬了出來,將前頭開路的兵丁全部吞食,羿親自張弓搭箭,對準修蛇的雙目連射數箭,修蛇眼睛瞎了,到處亂滾,眾射手隨即舉弓,萬箭齊發,將其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