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導引
自由表達 創新求異
周記,每周一記,周記就是自由表達的習作。它首先考慮選取本周內最新材料,如:發生的一件有趣或感觸深的事,開展的一次別開生麵的活動,看的一部精彩的影視片……可寫的材料像大海裏的小魚數不勝數。各種各樣的人,形形色色的事,千姿百態的物,多彩多姿的景,神奇美妙的幻想,生動有趣的寓言、童話……你應捕捉自己最喜愛的“魚”,最美的“魚”來寫。“物以稀為貴”,寫周記應“喜新厭舊”,不寫自己寫過的內容,也不寫很多人寫過的內容,盡量創新求異。也許你會問:每周都寫,哪有這麼多與眾不同的材料呢?如果材料不新,就讓構思別具一格,這樣也會使你“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寫景,可仿課文《山中訪友》,把景物當做老朋友去“拜訪”;寫物,采用自述或童話體裁來寫;寫人記事等周記也是如此。生活中有許多周記的內容等著你去挖掘呢。隻要你按照上麵的要求揮動大筆,相信你的每一篇周記都會以“新”取勝。
尖子生佳作全示範
寫人我的最妙
聰明的傻媽媽
陸欣曄
5月第2周
我的媽媽個子高高的、瘦瘦的,紮著一條短短的小辮子,彎彎的眉毛下麵有一雙大大的眼睛。我的媽媽很漂亮,而且很聰明,但也有一點點傻。
媽媽非常聰明、能幹,會燒許多好吃的菜。其中,我最喜歡吃的是紅燒雞翅。可是,我的媽媽也很傻。記得我小一些的時候,有一次生病了,發高燒,媽媽忙著給我擦汗,讓我喝水吃藥。忙了一天,媽媽什麼東西也沒吃,爸爸叫她吃點東西,她也總說“不餓”。到了第二天,我的燒終於退了,但媽媽的胃突然疼了起來。那時候,媽媽才想起自己已經一天多沒吃東西了。你看我的媽媽傻不傻啊!
我非常喜歡我的傻媽媽!
名師精評
看了這篇文章,相信我們都會喜歡這位“聰明的傻媽媽”的。你看,她不但很漂亮、聰明,而且她的“傻”裏包含了對“我”的無盡的愛。小作者通過一個事例,將媽媽的“傻”寫活了,妙!
家庭大“鍾”
朱潼瑤
4月第3周
我家三口人就像時鍾裏的三根針,日複一日與時間同行,每分每秒都充滿著和諧與歡樂。
“時針”是我爸爸。他總認為自己是“老大”,腳步一向那麼慢悠悠的。有一次,他要乘六點半的汽車出差,可竟然直到6:20才慢吞吞地起床,結果當然沒趕得上車了。平時遇到什麼事情,他也總愛先吸一口煙,吐一口霧,最後才表態。不過,正如鍾盤上的“時針”決定幾點鍾一樣,我家什麼事呀,最終基本上都得聽從爸爸的意見。
媽媽呢,是“秒針”。她非常勤快,辦什麼事都是高效率,就像秒針那樣馬不停蹄。有一天中午,媽媽很晚才從外麵辦事回來。那時,我的肚子裏似乎有許多青蛙在叫。媽媽剛進家門,我就大叫一聲:“我快餓暈了!”媽媽三步並作兩步來到廚房,隻見她非常麻利地淘米下鍋插上插頭,然後在“水光刀影”之中,把菜洗淨切好下了鍋。兩隻鍋同時“開火”,不一會兒就變出了兩道好菜。媽媽的速度真是太驚人了,真不愧有“秒針”的稱號啊!
我自然就是“分針”了。我是“時針”爸爸與“秒針”媽媽的聯絡員。有了我,爸爸的“慢”與媽媽的“快”之間就沒有了距離。有了我,爸爸和媽媽的心就牽在了一起。於是我們家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都那麼溫馨和諧。
“滴答、滴答”,這一麵“家庭大鍾”日複一日地唱著歌與時間同行。而我,就在這快樂的歌聲中成長。
名師精評
家庭是一麵大鍾,爸爸、媽媽和“我”,成了這鍾裏的時針、秒針和分針,多有創意的構思呀!小作者巧用“比喻法”介紹自己的家人,讀來讓人眼前一亮。不知道從中你是不是也有所啟發?
我們班的“金嗓子”
冒慧嫻
10月第4周
梅呂婕,我們的副班長,一個愛紮兩根麻花辮的秀麗女孩兒。她的臉上總是蕩漾著快樂的笑容,一雙眨呀眨的大眼睛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和友善。然而,這並不是我今天推薦她的理由,隻有當她亮出那一副“金嗓子”之後,你才會明白我為什麼要申請把“金嗓子獎”頒給她了。
梅呂婕是學校合唱隊裏的“資深隊員”,無論是在學校舉辦的活動或街頭的露天演出中,還是在劇院絢麗的大舞台上,總能看到她俏麗的身影,總能聽到她美妙的歌聲。她像一滴小水滴,融在合唱隊的溪流中,與同伴們一起譜寫著叮叮咚咚的音符。
我原以為梅呂婕的“金嗓子”是天生的,看她練聲後才知道要想把歌唱得好還真不容易啊。每天一大早,她就和隊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眼望遠方,兩手輕按小腹,一遍又一遍地“咪嘛——咪呀——”地發音,脖子上的青筋都看得清清楚楚。回家後她還繼續練,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堅持,多麼需要恒心和毅力啊。逢上演出排練,她就更投入了。她總是去得最早,學得最認真,常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她還樂意當“小老師”呢。當其他隊友有特殊情況掉隊了,或是音調不夠準確,她總是一遍遍地示範,那百靈鳥般的歌聲回蕩在空中,婉轉圓潤,誰聽了都陶醉。
正式登台演出啦!梅呂婕穿著鮮豔的紅裙子,和隊友們挺直胸膛站在絢麗的大舞台上。我一眼就找出了她,因為一隻落地話筒就放在她的麵前!他們動情地唱著《愛心接力》:“多少心靈呼喚,牽動你我情懷;多少目光渴望,期盼人間厚愛……”我聽到了梅呂婕的聲音,她的聲音與同伴們的聲音融在一起,顯得那麼和諧,卻又在那和諧中清晰可辨,別有韻味。
我敢保證,要是你聽了“金嗓子”梅呂婕的歌,一定也會像我一樣,為她申請這枚獎章的!
名師精評
苦練+認真+恒心=金嗓子,原來,“金嗓子”是這樣練成的!我們也來投梅呂婕的票!正是因為小作者把梅呂婕刻苦練習的事跡寫細、寫活了,才使她的精神感動了每個人。
尖子生智囊團
寫人為主的記敘文
記敘文從內容上看,有三大類型:寫人、記事、寫景狀物。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主要是通過典型事例的敘述和人物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來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質、性格和作風的,重在人物形象的刻畫。
記事我的最棒
兩棵床頭“樹”
酈晨昊
12月第2周
在我的床旁邊“種”著兩棵和我個子一樣高的“樹”,它們有著土黃色的粗壯枝幹,碧綠碧綠的橢圓形葉子。你肯定會覺得奇怪,我家的樹怎麼種在床邊呢?這其中的秘密,聽我慢慢道來!
這學期剛開學時,由於貪玩,我的粗心馬虎的老毛病又犯了,成績也漸漸地滑坡。媽媽一見我這個樣子,不由得皺起了眉頭。她嚴肅地對我說:“昊昊,在媽媽的心目中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可就是不能認真地對待學習。你現在不努力,長大肯定會後悔的。”頓了一下,她突然眼睛一亮,說:“要不,讓媽媽來幫助你把這些缺點改掉!”其實我心裏多想改掉這些壞毛病呀!但是能改掉嗎?我疑惑地抬起頭看了看媽媽,媽媽的眼睛亮晶晶的,似乎在告訴我:你一定行!於是我重重地點了一下頭。
第二天,我回到家,發現我的床邊多了兩棵很特別的“樹”,那是媽媽用卡紙做成的。一棵的上麵寫了“加油樹”,另一棵的上麵寫了“讚揚樹”,樹上還貼了幾張小紙條,就像是大樹結出了豐碩的果實一樣。媽媽正在往“讚揚樹”上貼東西呢。我忙跑上去一看,發現媽媽在小紙條上寫著:昊昊是個聰明的孩子,特別愛動腦筋。原來“讚揚樹”的話都是寫了一些我的優點,而“加油樹”上寫的是些我需要改掉的缺點。我這才知道,媽媽想用這樣的方法來幫助我找到自己的缺點,找回自己學習的信心。
媽媽呀媽媽,為了我能健康成長,您付出了多少心血呀!我正想著,媽媽微笑著讓我自己往兩棵“樹”上添點東西。我想了想,在“樹”的中間寫了一句話:讓媽媽看我的行動吧!寫完,我轉身緊緊地抱住了媽媽。
現在你也知道了我的床邊兩棵樹的秘密了,你猜猜,如今這兩棵樹哪一棵最茂盛?恭喜你,答對了!答案就是——讚揚樹!
名師精評
床頭也能種樹?習作的題目就夠吊人胃口的了。看完習作,你一定會恍然大悟:原來那是凝聚了深深母愛的“親情樹”呀!款款母愛令人感動,小作者讚頌母愛的角度不是也很特別嗎?
我的“司機生涯”
李秋楓
7月第3周
剛放暑假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輛精美的遙控吉普車,我高興極了。
那天,媽媽剛進屋,我就迫不及待地搶過汽車,給它“加油”——安上電池,然後美滋滋地“開”了起來。前進、後退、左轉、右行、鳴笛、打燈,嘿,還真靈!玩了一會兒,自我感覺駕駛技術已經過了關,我便開始加速,而且越開越快,真爽!不過,拐彎的時候我可不敢玩懸的,而是小心翼翼,慢慢掉轉車頭,等到車上了直道才加速。兩個小時眨眼就過去了,平安無事。
第二天繼續操練,這回我可不再滿足於“平平安安出行”了。好,先玩個特技——急轉彎。我把馬力加到最大,車速提到最高擋,“嗖”地來了個180°掉頭。再看我的吉普車,左晃右晃好不容易才停穩了。再掛擋,加速,轉個360°,車箭一般地衝了出去。哎呀,不好,前麵高山(牆)攔路!我光忙著享受“刺激”了,來不及刹車,一聲巨響,車重重地撞到了“山”上,打了兩個滾兒,然後仰麵躺在了地上。
我兩步跨上前去,一看我的車,保險杠撞彎了,車門上的漆掉了一大塊,我心疼得差點哭出聲來。不過一試開關,萬幸,車的動力係統絲毫未損。輕傷不下“火線”,我繼續操練。
這次我玩的是障礙跑。我拿著遙控器,駕駛著吉普車在指定的路線上曲曲折折地繞著障礙物(書本、茶杯、水瓶)走。開始車子走得慢,但一會兒我就感到不過癮了,我逐漸加大馬力,車子跑得越來越快,結果,不是車頭碰到了茶杯,就是車尾帶翻了水瓶。我呢,隻顧著高興,按著遙控器不鬆手,車像失控了的野馬橫衝直撞,最後一頭紮到了家具下麵,再也不能動彈了。
我的“司機生涯”到此告一段落。爸爸對我說:“玩具壞了可以買新的,家具壞了可以修,可是一個人騎車的時候要是不小心出了事,你說會怎樣?——傷了自己,也會害了別人。”
我知道爸爸在對我旁敲側擊。平時我和爸爸騎車出門,我常要玩些新鮮的,如撒車把,和汽車賽跑,有時還站到車座上。爸爸說我的時候,我從來沒往心裏去。現在,看著麵目全非的遙控車,我不由得在心裏對自己說:以後出門,可真得小心點了!
名師精評
“前進、後退、左轉、右行、鳴笛、打燈”,當司機可真風光!小作者把玩遙控吉普車的經過描述得細致入微、活靈活現,仿佛就在我們眼前一樣。最後,車子“一頭紮到了家具下麵,再也不能動彈了”,小作者才幡然醒悟:以後出門,可得小心點!“司機生涯”結束了,可留給我們的思考不是還在繼續嗎?
“氣”出來的疔瘡
郭一笑
6月第3周
“咳,我怎麼這麼倒黴啊!”這幾天,媽媽總是在那裏唉聲歎氣。原來,媽媽身上長了一顆很大的疔瘡,疼得她受不了。說起這疔瘡長的位置,更讓媽媽來氣,這瘡頭上不長,腿上不長,偏偏長在不太可能長瘡的肚子上。
我和爸爸都覺得奇怪,為什麼這瘡偏偏長在媽媽的肚子上呢?於是,我們就分析起來……
爸爸說:“媽媽這顆瘡八成是被你氣出來的。你常常做一些很出格的事,把你媽媽氣得火冒三丈,這些‘氣’憋在她的肚子裏,出不來,最後積少成多,聚成了一顆毒瘡!”
我一聽,忙接上去說:“我才沒這麼大‘功勞’呢,頂多也就三分之一的份兒。還有三分之一是被你氣出來的,你工作一忙就不顧家,有時候對媽媽的態度也不夠好!”爸爸聽了,想了想,覺得似乎也有道理,隻好笑笑說:“算你小子厲害!”
那還有三分之一的“氣”是從哪兒來的呢?我和爸爸的眼光都集中到了媽媽身上。“哈哈,這剩下的‘氣’隻能是你自己搞出來的。”爸爸一拍大腿分析說,“你有時候脾氣也不太好,沒事找事,生些無名氣,傷了身體!”媽媽聽了沒做聲,就算是默認了。
最後,我給媽媽開出了一個藥方:第一味藥是我在學校學習要更認真,有時間多自學一些知識,在家多幫媽媽幹家務活,讓媽媽少為我操心;第二味藥是爸爸要多抽點時間陪媽媽,沒事多給媽媽講笑話;第三味藥就是媽媽自己要把心放寬些,多看看我和爸爸的優點,對我們身上的一些小缺點要保持一顆寬容的心。
我想,媽媽隻要“吃”了這些藥,保準再也不會生瘡了。這樣,她就不用再為瘡而苦惱了!
名師精評
你聽說過瘡是氣出來的嗎?郭一笑同學卻為我們找到了有力的“證據”:自己學習不努力,令媽媽憋氣;爸爸隻顧工作不顧家,惹媽媽生氣;媽媽自己沒事找事,愛生無名氣。於是媽媽的肚子上被“氣”出了一個瘡。小小一個瘡,卻激起了全家人“反思”的“千層浪”。小作者以小見大,選材可謂精巧獨到。習作裏彌漫的濃濃親情,足以讓人感動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