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2 / 2)

經過上述治療後,患犬恢複良好,3個月後隨訪,未再有新的腫瘤發生。

(四)病例分析

(1)發病原因該病幼犬多發,多為病毒感染所致,多為良性瘤。術後在給予抗生素的同時要給予幹擾素等抗病毒藥物,防止其複發。

(2)治療原則切除腫瘤過程中,一定要切除腫瘤根蒂,否則易複發,可見的初發腫瘤必須一並切掉。

項目七|頸部疾病

【學習目的】

通過學習寵物頸部常見的食管損傷、食管狹窄、頸椎間盤脫位和斜頸等內容,掌握頸部常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技能目標】

通過學習常見頸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能夠采取適當的診療手段對疾病及其所導致的並發症進行及時有效地治療和Y防。

任務一食管疾病

一、食管狹窄

因食管的管腔變窄而影響吞咽稱為食管狹窄。

1.病因(1)食管創傷由於食管受機械性、物理性、化學性、寄生蟲等致傷因子的作用,使其黏膜發生増生性炎症形成瘢痕,瘢痕老化收縮後引起食管狹窄。食管切開術後縫合過緊也可導致本病。

(2)食管管腔受壓如食管壁內外腫瘤、膿腫、頸部肌炎、甲狀腺腫大、犬永久性右位主動脈弓都可由於壓迫食管而致食管狹窄。

2.症狀主要臨床表現為吞咽困難(水的吞咽無影響),動物不能連續大量采食,采食過程中可能突然出現停食現象。有時可出現食物反流,如果是頸部食管狹窄,常可在患病動物采食時見到狹窄部前方有團塊狀物膨出。反複阻塞可使食管彈力變弱,可能導致食管擴張或憩室。病程長時,患病動物日趨衰弱。

3.診斷選用大小合適的胃管插入食管。到達狹窄部時,可感覺阻力變大,甚至插入困難。X線檢查時,常可發現在狹窄部前有大量氣體。如灌入硫酸鋇混懸液,透視下可見鋇柱到達狹窄部時流速趨緩,隨後食管黏膜皺褶的影像發生改變(瘢痕性狹窄)。如果狹窄是因食管內外的壓迫所致,壓迫處可見充盈缺損而顯示壓迫物的輪廓。

4.治療由壓迫所致的食管狹窄應盡早除去壓迫物,如摘除腫瘤、治療頸部肌炎等。

瘢痕性狹窄,可在食管內鏡的引導下作膨脹導管擴張術。動物全身麻醉後,先用食管鏡插入狹窄部吸出積聚的食物或黏液,在食管擴張器上塗潤滑劑,經口腔插入食管至狹窄部。隨著擴張器逐步插入,狹窄部直徑逐步擴大,直至擴張器不能插入。保持食管擴張狀態10~15min,然後拔出擴張器。1~2周重複1次,持續3個月。擴張術後應使用皮質激素,以防止組織纖維化的形成。

狹窄嚴重時,可進行狹窄部食管全切除和斷端吻合術。在頸靜脈溝背側,沿頸靜脈溝切開皮膚,其長度視阻塞物大小而定,一般為4~8cm。鈍性分離頸靜脈和臂頭肌或胸頭肌之間的筋膜。用手探查狹窄食管並向其方向分離。將狹窄部食管分離後,在其前後用腸鉗夾住做橫切斷。兩斷端對合,用可吸收線作全層水平紐扣狀縫合,使創緣外翻。常規閉合頸部肌肉、皮下組織和皮膚。術後通過胃管給予食物,7~10天後拔出胃管。

犬持久性右主動脈弓病例,可通過切斷遺跡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