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養成知新聞的習慣(1 / 3)

2003年春天的美伊戰爭,成了一場視覺的盛宴。各國的通訊社、電視台記者們扛著最先進的直播設備奔往巴格達,攝像機直接架在戰場上,而全球各地的電視觀眾興致勃勃地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戰事直播。

這成為許多上班族每天下班後的最佳娛樂,一天不看都不行——好像漏掉了一集精彩電視連續劇一樣不舒服。真實的戰場當然比肥皂劇刺激百倍。即使住酒店,看CNN的新聞頻道也有停不下來的感覺,太多新聞快節奏地切換,看得你直到筋疲力盡才能勉強關掉電視。

當今社會的人們,天生有獲取新聞的強烈願望。現在媒體及網絡的高度發達也使了解世界時刻發生的事情成為可能。戰事期間,巴格達的博客SalamPax還在一個國際博客網站上發表每天的“戰事日記”,隻要你上網就可以看到非常個人化的最新情況。

許多人都養成了每天獲得新聞的習慣途徑。比如早上起床後隨手打開電視,一邊刷牙一邊聽早間新聞;坐地鐵的途中看晨報;開車的人路上聽廣播;上班的第一件事是瀏覽一遍新浪網上的新聞頻道;或者晚上看晚間新聞等。現在新聞隨手可得,實在是太方便了。最好的可算是新型的網絡新聞,完全免費,而且無所不包,文字、圖片、視頻都有,甚至相關報道、評論和過去來龍去脈的資料都能找到。

也許50年前,生活在安靜鄉村的人們可以不讀書、不看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現代社會裏,新聞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坐標係,不能不關心:遠在千裏之外的地區局勢緊張會影響世界經濟,牽一發而動全身,從而直接決定你手裏的外彙是應該買還是賣;歐洲的天氣會影響你的旅行計劃;美國的一家公司股票漲落可能會影響你的工作,它可能正是你為之工作的公司或者是其合作夥伴;開車上班的時候很多人聽交通廣播台以決定選擇哪一條行車路線;人們關注電視新聞上的禽流感疫情發展以決定是否開始恢複吃雞肉……總之,不了解新聞,我們簡直不知道該如何生活。

的確,世界快速地發展,需要我們每天緊緊趕上。自從差不多40年前,摩爾定律提出之後,每18個月芯片的集成度增加一倍,技術快速地更新換代。世界快速向前發展。在過去漫長的1000年中,社會的變化並不大,而現在10年的變化抵得過以前的100年。

信息的儲備對於每個職場人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隨手翻閱報紙,上上網就相當於隨手進行信息儲備。凡是認為有用的信息,都可以在大腦中儲存起來,以方便將來為我所用,方便自己明辨方向。

日常生活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規律過程,平凡日子過久了你就會忽略很多珍貴的東西,而為一些浮在表麵的東西爭來爭去。看新聞有時會帶來一個醍醐灌頂的過程。就像有人提倡有時間應該去陌生的地方旅行一樣,去到一個全新的地方,讓自己的全部感觀都調動起來,問路、找方向,可能還會體驗恐懼和無助,自己找出解決的辦法。這樣能讓自己在熟悉、舒適環境裏待久了而退化的生存能力重新煥發。

充分利用網絡

時代的發展走入了信息時代。現代生活最時髦的事之一就是上網,網絡已成為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使我們更加離不開網絡。網絡也讓我們生活變得方便快捷。網絡購物、網絡報名、網絡看電影、網絡下載歌曲等,隻要你擁有一部手提電腦,那麼一切問題網絡就會幫你解決。當你要出行,不知在哪兒時,那麼網絡就是你的向導;當你需要寫東西查資料時,網絡就是你的字典;我們每一天可以在網絡上看到新聞,網絡就是一所學校,你可以在那兒裏學到許多新知識,它可以幫助你節省家裏的空間;當你需要看書時,你無需上街購買,隻要上網就能看到古今中外的各種圖書。網絡真是應有盡有。網絡沒有國界,你隻要發一個Email,你也許會與國外的朋友成為工作上的知己;網絡連接著親情,你隻要在電腦上裝一個視屏播放器,再遠的距離你也能看到家人的身影,就好像在家裏與你的親人聊天一樣。

很幸運,我們生活在了網絡時代,我們的學習方式比前人又多了一種——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如今,網絡是我們學習的重要場所和工具。

如果你想就某一主題學習學習相關內容,在網上輸入關鍵詞一搜,就可以搜出許許多多的相關文章;如果你想看看某一主題相關講座,在網上輸入關鍵詞一搜,說不定你感興趣的視頻就出來了。如果你學習了相關文章、看了相關視頻,你對其中的某些問題還有疑問,你還可以到QQ群裏與同行們一起討論,或者是把你的問題放在論壇上去與同行們探討。但QQ群裏的發言多是即時性的,沒有經過歸納、提煉的,往往思想性不是很強,給人的啟發也很有限。論壇中的發言由於沒有了時間要求,網友們在發言前多了一些思考,發言中也就多了一些理性,但是,從多數的論壇看,與博客相比較,其思想性仍然相差太遠。

網絡上,有很多假博客。真正意義上的博客,寫得應該是博客者的思想。我們讀博客,有如同作者進行心靈的交流。在同作者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收獲思想,獲得啟發,提升自己。

也許我們想多學習卻又舍不得放棄難得的休息時間,我們想堅持卻又自控能力不足,那麼,就讓網絡來幫助我們吧!我們可以在網絡上結成學習共同體。我們可以相互推薦閱讀書目,我們可以相互交流讀書心得,我們可以相互交流命題經驗。

看看網絡可以為我們做多少事吧:

查找資料:不用去求人,自己可以動手查找。

網絡遊戲:網絡休閑,現在比較火。

網上交友:你可以將自己的性格、愛好、特長等方麵的資料發送上網,尋找可以“麵對麵”但遠隔千裏的網上朋友。網上購物:近年來,許多商家進入網絡,為顧客提供網上購物服務。通過上網,您便可以坐在家裏,在網上采購物品且享受的都是上門服務。

網上新聞:網上有廣播電台、電子報刊和聯機新聞服務機構,各種主要報刊、電視新聞在網上都有一席之地。你可以通過網絡新聞欄目,了解國內外最新的新聞。

網上營銷:你可將你的產品資料等各種信息,通過網絡隨時和世界各國用戶乃至潛在的用戶進行溝通。

網上旅遊:你可以進入各個國家的有關站點,不出家門就可以遊覽天下名山大川、江海湖泊、名勝古跡。

網上就醫:如果你或你的朋友遇到疑難雜症時,你不用為找不到名醫而發愁,你隻要將病人的病情、病史輸入網絡,馬上就可以得到來自國內外專家的熱情幫助。

網上炒股:坐在家裏,你可以查看股票行情,隻需動幾下鼠標器就能在線交易,並可以在自己選擇的任一地點進行股票交易,還可以利用相應的軟件進行技術分析,查詢個股資料,獲取最新證券信息等。傳輸速度之快,資料更新之及時,令人不敢想象。

網上募捐:你或你的朋友如遇有什麼困難,需要別人幫助,可在網上發布求助信息,你可得到來自世界各地人們的幫助支持。

網上投訴:因特網的雙方通道為網上媒體的社會監督和諸多網上消費者捍衛權益提供了新的公眾環境。

總之,我們通過網絡與外麵的世界保持著密切的聯係,密切關注世界的發展方向,為自己的發展定好位。網絡時代,我們一定要好好利用網絡!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

每個行業都有它的專業知識,而且這些知識經常在更新。對於每個職場人士來說,養成經常閱讀專業雜誌、上網查看行業新信息的習慣是很有好處的。

也許當初你是名牌大學的高材生,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但是,知識日新月異,當你走上社會,進入職業生涯時,身邊的一切都在變化。時代的潮流後浪推前浪,曆史的車輪轟隆隆前進,去年還是你引以為豪的知識,也許明年便會成為過去時。

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驚人,像電子計算機,在短短的20年間,從最早的286,到P1、P2、再到P3、P4;操作係統從Dos到Window95到window98,到最新上市的VistaSo,幾乎是你剛適應一種,別人就在忙著換代了。

對於營銷人員來說,市場的變化速度越來越快,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家公司成立,同時也有大致相同數量的公司倒閉。昨日還是市場老大,轉眼就會因為品牌老化而被並購或被淘汰;今天覺得新鮮出位的營銷策略,轉眼就有可能成為明日主流的發展趨勢。數位營銷、藍海戰略、定位搶位、公關第一廣告第二,各種層出不窮的營銷理論,超過可以慢慢消化的速度,堆積到麵前。

對於財務人員來說,也需要時刻關注國家財政政策,留意一切與財經法規有關的事情,如果不了解這些,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觸犯法規,受到法律的懲罰。因此,公司財務部的同事們一有空閑,必定要翻閱一下《會計之友》之類的行業雜誌。

剛大學畢業不久的一名會計因為一次失誤,被財務部經理狠狠地教訓了一次。她不服氣,拿出自己大學時的教材跟經理爭論。經理拿出最新的行業雜誌,告訴她相關政策早已經更改。

她才明白,她在大學裏學的知識很多已經過時,而現在,她必須學習新知識,了解新規定。

隨時更新專業知識的最佳方法,就是訂閱與你的專業有關的雜誌。經常看專業信息,可以幫助你保持對市場與行業的敏銳度,並且訓練自己去蕪存菁的能力,發現閃光點與機會點。在日新月異的知識翻新過程裏,任何自滿情緒都是導致失敗的不良因素,必須戒除這個不良心態,從而營造一個永遠渴求新知識、積極學習的心態,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李嘉誠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忘記讀書的人。他的思維不是求學問,而是搶學問。李嘉誠12歲來香港即擔負起賺錢養家的重任,但他上進心極強,工餘時同事打麻將玩樂,他就捧著書埋頭苦讀,天天如此。

如今李嘉誠70多歲了,仍愛書如命。他最愛科技、經濟、哲學、曆史方麵的書,每晚睡前都要看一會兒。現在資訊科技的發展如日中天,他也跟著天天更新知識。他形容自己不是求學問,而是搶學問。

李嘉誠從不看小說,也不看娛樂新聞,從不睡午覺,擠出來的時間,他用來吸收最新知識。每天早上7點30分,他的下屬就會把當天有關公司業務的剪報放在他的辦公室桌上。他不但要跟隨社會進步,還要比社會跑快一點。從他跳出塑膠花廠到發展地產,再搞電信、港口、網絡、投資國外等生意中都可見一斑。

“我要建立的不僅是中國人感到驕傲的企業,而且是讓外國人也看得起的企業。”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成功拚搏,每個人都想站在成功的巔峰上風光一下。但很多的實例說明,成功的路隻有一條,那就是學習,而且這條路的確擁擠,但成功者們認為,成功的捷徑根本沒有,有的隻有這條向遠方無極點伸延的路。從根本上說:隻有走在前麵的才是成功者。在這條路上,如果沒有以文化知識、實踐知識、修養素質以及各種自我條件組合而成的能力的話,很容易在路窄的時候被人擠下去。在這條路上,人們都行跡匆匆,有很多人就是在稍一回首,品味成就的時候被別人超越的。因此,有位成功人士的話很值得借鑒:“成功的路上,沒有止境,但永遠存在險境;沒有滿足,卻永遠存在不足;在成功路上立足的根本基礎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該給自己製定一個學習目標,比如根據時間和其他條件,確定在多長時間自修完什麼課程,聽哪方麵的課程輔導,每天給自己多長的看書時間。要做好這些,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

有時候,一條行業新聞或許對你自己並沒多大幫助,但對你服務的客戶卻有幫助,那麼你可以傳送簡訊或電子郵件給他們。看起來很小的一件事,卻可以與客戶建立起一種夥伴關係。用專業思維與客戶溝通,不僅留給客戶“我很專業”的權威印象,建立客戶對你的信任感,也可以告訴對方他所遇到的問題,以及你會和他站在一起共同思考和解決。

除了客戶,你還可以與同事和同行業的朋友分享專業信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單靠個人的能力,很可能一葉障日,而且時間與精力也有限。通常一個人花幾個小時看完一本書,從中吸收到的有益成分,你隻需要和別人談10分鍾就可以分享到。所以,拋出分享的橄欖枝,把很多人的智能集合在一起,互通互助,就可以建立起一個龐大的信息庫。

學習閱讀電子書

你發現過公交車上有人看電子書嗎?

辦公室白領嚴秋正是受別人的啟發而喜歡上電子書的。每天早晨,數以百萬計的人乘公交車穿行於城市的各個角落。置身在明亮的車廂裏,感覺到舒適的溫度和集體學習的氣氛。

左邊有位高中生模樣的男孩在用手機傳送短信,右邊一位30歲左右的女人打開小巧的筆記本——是在上網還是在專心寫報告?前方不遠處有人捧著口袋書不時咧嘴微笑。受這氛圍影響,我決定去網絡上下載一些電子書,放到隨身攜帶的手機裏。

讀電子書的好處,在於便捷的存盤和記錄,隨時做做讀書筆記,日後某天突然想引用時,也可免去滿書架亂找一氣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