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零碎的時間
許多人最大的弱點就是想在頃刻之間成就豐功偉績,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其實,任何事情都是漸變的,隻有持之以恒,每天堅持學一點東西,才能有助於一個人最後達到成功。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盡管他們的資質很好,卻一生平庸,原因是他們不求進步,在工作中唯一能看到的就是薪水。因此,他們前途黯淡,毫無希望。凡能用零星時間幹的盡量不占用整段時間,這樣就可以騰出整段時間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當然,時間的長和短也是相對的。用半小時解複雜的數學題也許時間太短,但是看一兩篇短篇小說,念幾首詩,或者打打羽毛球,半小時卻是充裕的。所以,要善於按事情大小來分配時間,大時大用,小時小用。巧妙地利用小段時間就可避免大時小用,就為積聚大段時間創造了條件。
無論薪水多麼微薄,你如果能時時注意去讀一些書籍,去獲取一些有價值的知識,這必將對你的事業有很大的助益。有這樣一個年輕人,他出門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還要多,有時乘火車,有時坐輪船,但無論到什麼地方,他總是隨身攜帶著一本書籍,以供隨時閱讀。一般人浪費的零碎時間,他都能用來自修、閱讀。結果,他對於曆史、文學、科學以及其他重要學問,都有相當的見地,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從而促成了自己一生的成功。但是,大多數人卻在浪費自己寶貴的零碎時間,甚至在那些時間裏去做對身心有害的事情。
要知道,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愈多,才能生活愈豐富充實。
運用回想幫助記憶
我們每天都在學習新的東西,一天所學的東西你是否都能掌握呢?我們可以運用回想的方法,晚上臨睡前,利用5分鍾回想一下所學的內容。回想的主要目的,就是記住所學的東西。
一般來說,記憶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暫存記憶、認知記憶、回想記憶。認識這些記憶的區別,可進一步了解如何增強我們的記憶力。
暫存記憶也稱作暫時的存盤記憶。其記憶數據的長度及強度足以應付當時的需要,算是短期記憶的一種。
認知記憶就是那種不看不記得、看過以後就認得的情形。它是指記憶的數據沒有辦法回想起來,卻能從不同的資料中認出來。
有時候,認知記憶就好像在混亂的衣櫃裏麵找不到你出門想要穿的衣服,但如果有人將那件衣服放在你眼前,你馬上就能認出它。
每天用5分鍾的時間進行回想練習,可以有效幫助我們記憶,這也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記憶方法,當我們回想時,儲存在潛意識裏的數據會被“喚醒”或“找出來”。研究顯示,這個過程的可靠程度依賴當初數據如何歸檔記憶,所以當人們評論自己的記憶差或是記憶好時,這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在我們的記憶裏有一些數據是有好壞之分的。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處理的大部分內容屬於暫存記憶,例如明天要辦的事情、聚餐的餐廳地址、登機門的號碼、一斤菜多少錢、星期六的電影幾點放映等。這些數據的記憶和運用隻為達到目的,並不需要記得長長久久。
而回想記憶是我們想達到的學習效果,因此如何回想、回想的速度、回想的完整性及擴充性等都十分重要。如何創造出豐富、有係統的回想記憶檔案,以及發展出記憶的策略都是重點。
打個比方來說,暫存記憶就好像是現金,無時無刻從我們手中溜走,雖然留不住這些白花花的鈔票,卻能解決許多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認知記憶則是我們隨手或是特別收藏卻忘了放在哪裏的私房錢,雖然偶爾會有發現意外之財的驚喜,不過大部分時間都為了想不起錢放在哪裏而懊惱不已。回想記憶可以說是定期的存款。
運用回想幫助記憶的方法也很多,想想我們小時候學習的過程,充滿著好奇和互動,自己會通過各種感官來學習。
像小朋友學習“狗”這個字,或者是學習英語單詞“dog”的時候,會先從狗的圖像學起:狗有四隻腳,狗會汪汪叫,狗是很好玩的,狗會跑來跑去,狗有尾巴等。看到狗這個字會聯想到整體的概念,並且連接頭腦的好幾個感官。所以當一個孩子聽到“汪汪”,他就會聯想到狗;摸到舒服的毛,有可能想到狗;看到馬路上的狗,更可以想到狗。有了這些連接性,頭腦對這個字的回憶網絡算是建立得比較完整。
這種回想,能建立完整的感官數據網絡,讓記憶變得更快、更準確,也會更多。
我們還可以進行重複練習,從死背轉變成回想練習。回想跟死背最大的差別就是,回想不斷地激發頭腦的線索,讓我們多念兒遍,變得朗朗上口,提示時熟能生巧,而且提示速度會加快。運用回想的方法能夠把知識記得更牢固。
學習的主要任務,就是把知識經過選擇、提煉和加工,儲存在自己的頭腦裏,在需要的時候,把知識重現出來,為高深的學習打基礎,為生活的使用做準備,正像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說的:“一切知識不過是記憶,而創造也隻不過是運用知識罷了。”
每天的記憶回想是很重要的,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遺忘現象做了係統研究。他的研究結果以著名的“遺忘曲線”標示了遺忘發展的規律,即遺忘的過程是先快後慢,先多後少。根據這個規律,我們可以采取每天5分鍾的回想練習。
老師會在課堂上對昨天所學的課程內容提問,提問的目的就是減少學生的遺忘,鞏固學生的記憶。我們在當天晚上進行回想,就能理清當天不懂的問題。但是回想要注意方法,複習要避免一再重複,每次回想都應給予新的信息,對不懂的東西進行再學習,這樣就能夠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
今日事,今日畢,爭取今日做明日事。這是成功者充分利用時間的最好寫照。不要去等待明天工作,這樣的危害最大,要深深記住今日是行動者最好的利器。
現實社會中,很多人都懷有這樣或那樣的想法,他們在想,總有一天我會成功;總有一天,我會得到我想得到的;總有一天,我會按照自己想的生活方式來生活。不過,這隻是他們的幻想。
如果你真的希望如此,真的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行動者,那麼,你必須從今天開始做起,也唯有從今天開始做起!你才能走向成功,達成夢想。
大凡人都有這樣一種壞毛病,就是喜歡放下今天的事情不做,而想留在明天再去解決。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意識到這樣一個道理:其實許多的事情,在他們心情愉快或者熱情高漲的時候,是可以完全輕鬆完成的,但若被推遲半天甚至幾個星期之後,那它就會變成苦不堪言的負擔了。其實與其在這種拖延中浪費時間、精力,實際上已經完全足夠將那件事做好了。就像回複信件這樣一件簡單的事情一樣,假使你在收到信件的時候沒有立即回複,那麼等再過些時候,你想起來回信已經變得不是那麼容易了。因此,現在許多大公司都有這樣一條規定:那就是所有當天的信件都必須當天回複。
人們畏懼擔心的是所有不同的明天,擔心的是可能出現也可能不會出現的不幸日子,甚至還擔心著美好的日子,因為我們認為好日子是不會長久的。我們可以憧憬未來,為未來而打算,這些都是該做的好事,但是我們不能控製所有的明天,我們隻能掌握僅有的今天。
把握住今天,既要解決自己的思想態度問題,又要有妥善的安排。把握住今天,不論一個人年齡大小、從事工作的繁簡,也不論是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中,想要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原則來堅持,偷懶和懈怠都是要不得的。
人本身都是有惰性的,如果過於放縱自己,我們就不能為實現目標而持久地堅持下去,時間就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或許還會巧妙地找些借口,甚至有意忙些雜事來逃避某項任務。如果長此以往,某些事便會堆積在心中變得愈來愈沉重,也令你愈陷愈深,無法自拔。“命運無常,良緣難再。”在我們短暫的一生當中,若是錯過良好的時機,以後可能就永遠也遇不上這樣的機會了。浪費時間是一種壞習慣,也是一種缺點。在你的事業中,你要想走在別人的前麵,你就永遠不要懷有“情況會發生好轉”或“事物會自動糾正”等錯誤的想法,而讓自己生活在模模糊糊的未來之中。你要確信,這種事情是絕對不會發生的。把你的未來寄托於希望、幻想之中,那最終隻能是枉費心機。
中國著名企業海爾公司在管理和生產的實踐中,建立了自己的一個“日日清”控製係統。它要求每個人、每個部門和每個事業部每天對自己或部門所從事的工作進行清理和檢查。對於案頭文件,分成急辦的、緩辦的和一般性的材料擺放,下班後,各辦公室和車間的各種設備都要擺放整齊。
海爾的“日日清”係統包括兩個方麵:一是“日事日清”,對當天發生的事情,要在當天弄清楚原因,分清責任並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防止問題積累,以保證企業的目標和進度不會延遲;二是“日清日高”,即對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不斷進行改善,要求每個員工“堅持提高1%”,70天後,工作水平就會提高一倍。
“日日清”控製有兩種方式:一是全體員工的自我日清;二是職能管理部門(人員)按規定的管理程序,定時(或不定時)地對自己所承擔的管理職能和管理對象進行現場巡回檢查,也是對員工自我日清的現場複審。組織體係的“日清”控製,可以分為生產作業現場(車間)和職能管理部門的“日清”兩條主線。兩者結合就形成了一縱一橫交錯的“日日清”控製網絡體係。最後,每天將清理結果記入日清管理台賬。
海爾更以優質的服務著稱。客戶對任何員工提出的任何要求,不論事情大小,必須在客戶提出問題的當天給予答複。對公司發生的業務,必須與客戶協商一致,不打折扣地按協商的具體要求辦理,辦好後及時反饋給客戶。如果客戶有異議,要在第一時間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向主管部門及時彙報。
懈怠帶來的結果是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而勇氣帶來的則是今日事,今日解決。“日日清”讓海爾的每位員工都能清清爽爽地下班,毫無負擔地上班,在自信的良好心態中處理完每天的工作。這便是海爾良性循環的無形資產,也是海爾不斷製勝的無形法寶。
如果你做事總是以一種遲到或倉促者的身份出現,那麼你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就是在空耗你的生命,你的人生就會因此而浪費掉很多機會。結果,你很可能會和成功與幸福失之交臂。因此,去努力吧!最大限度地做到今日事今日畢,並爭取今日還做明日事。
養成及時獎勵自己的習慣
獎勵自己,說白了就是自己給自己加油,自己給自己找樂趣、尋開心。
由於獎勵自己是單純的個人行為,也就沒有什麼約束和顧慮。一旦達到目標,比如某次考試考得不錯,或者幫助別人做好事,好吧,獎勵一下自己。不管形式,也不計較內容,獎勵自己,能獎出興趣,獎出信心和力量,獎出毅力和執著,獎出一份好心情,獎出事業的輝煌和人生的精彩。獎勵自己,是人生路上的“加油站”,這近乎幽默的方法,使平淡的生活變得光鮮亮麗,平凡的人生變得多彩多姿。
別人的獎勵不會很慷慨,有時候吝嗇得像大旱之年久違的水滴。那我們要如何滿足自己的需要,滋潤自己的心田呢?方法就是獎勵你自己!當你披荊斬棘渡過難關時,當你千辛萬苦百折不撓達到目的時,當你克服一個個微不足道的缺點有了小小進步時,當你的播種有了微薄的收獲時,當你金榜題名或事業有了重大轉折時,都不要忘了獎勵自己。唱一首歌,喝一杯酒,聽聽音樂,換一套衣服,做一次護膚,度度假,找親朋好友聚一聚,買一件紀念品,寫一篇文章,或是對自己說:“嘿!你真棒!”於是,愉悅驅走了疲勞,信心清空了動搖,又一次為前進上緊了堅韌的心弦,積蓄了勇敢的力量。
相關研究發現,比起從不獎勵自己的人,經常獎勵自己的健身者達到標準的可能性要高出1~2倍。美國的鄧恩博士說,在他們的研究對象中有一位女性,她承諾自己,如果堅持健身滿一年,就去愛爾蘭徒步旅行,最終她達到了。還有一位健身者在堅持健身兩個月之後,給自己買了一雙新鞋,六個月後買一身新運動衣。獎勵機製可以很簡單,比如,做完一百個仰臥起坐後,看一場剛剛上映的電影。以上無非說明了獎勵自己的作用是無窮的。獎勵自己是啟發動力的重要手段。學會了獎勵自己,就學會了給自己尋找不竭的動力。
一位考試狀元在分享自己的經驗時,就提到他利用獎勵自己的方式來緩解讀書壓力。比如,他先確立一個短期學習目標,在規定時間內達到了,他就會開心地“放自己一馬”,做點喜歡的事情等。每天在書桌前背書,反複與自己的遺忘曲線抗爭是很痛苦的。他建議大家學會獎勵自己。比如說,書讀累了可以出去走走、一周去某個喜歡的地方遠遊一次等。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可以作為我們的獎品:心儀的衣物、可口的美食、好聽的CD,甚至還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覺……
每次實現一個目標,都要告訴自己會擁有什麼樣的獎勵。人類最渴望的需求就是被肯定,也許是出去旅遊,也許是買個自己喜歡的東西,為的是給自己一個肯定,這些都是所謂的“小果凍”。這個“小果凍”理論最近不是很流行了,最近流行的是“大果凍”理論,也就是越大的獎勵會給自己越強烈的進取心。所以你不妨在設立每一個目標之後,在旁邊寫下實現目標要給自己什麼樣的獎勵。這個獎勵不管是什麼,反正就是要給自己一個“大果凍”。
日本銷售天王夏目次郎在每次目標實現後,都要給自己一份獎勵,大成功有大獎勵,小成功有小獎勵。有時獎勵自己一套衣服,有時是看一場電影。獎勵是給自己一個肯定和激勵。所以,一定要在實現目標之後才給自己獎勵。千萬不要先把“小果凍”吃了才去工作。有許多人為了激勵自己,就先去買一個東西來獎勵自己,這是很不對的。隻有在實現目標之後給自己的獎勵,才會在你的意識裏生根,你才會更加努力地朝著下一個目標前進。
養成午休半小時的習慣
午睡曾經被認為是一種不講工作效率的表現,很多企業也因為競爭越來越激烈,而取消了員工的午睡時間。但是研究證明,午飯後馬上進行緊張的腦力工作會導致頭暈和失眠,甚至增加中風的危險。其實午睡不但有益於身體健康,而且有助於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因此許多有關人士呼籲要恢複午睡的習慣,而且以前不習慣午睡的國家也開始提倡午間小睡半個小時。
很多人都有午睡的習慣,愛因斯坦說:“每天午睡可以幫助人們提神醒腦,保持旺盛的創造力。”
有關調查顯示,午睡可以避免早衰。睡眠專家發現,人類的生理傾向兩段式睡眠,一次在晚上,中心體溫與清醒程度同時下降;另一次出現在下午,但是程度會稍微輕一點。
對於人類來說,不管晚上睡眠是不是充足,一天當中小睡一會兒,是人們正常的生理需要。適當的午睡能夠彌補夜晚睡眠的不足,使體內激素分泌更趨平衡,使人體的新陳代謝趨緩,消耗能量減少,進而避免早衰。專家在實驗中發現,每天午睡半小時,能夠使冠心病的發病率減少。厄瓜多爾北部山區為世界長壽地區之一,那裏的人們之所以長壽,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有每天午睡的習慣。
人天生是需要午睡的,午後小睡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研究人員在探究睡眠和清醒的周期時,無意間引起研究午睡的興趣,他們運用腦波記錄和睡眠日誌等各式各樣的方法,從事廣泛的研究,獲得了非常驚人的結論。那就是即使整夜安眠的人,到了午後也會出現想睡覺的生理反應。他們發現有益於健康的午睡,以半小時到一個小時最為合適。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研究睡眠的專家丁瓊斯說,人的午睡隻能達到第一階段睡眠狀態,即淺睡,而不宜向較深發展,睡醒後人的精神會倍增。多數人認為午後想睡是吃得太飽的緣故,但新的研究成果顯示並非如此。愛荷華州立大學布萊恩教授說,無論是否吃中飯,到了午後,人的警覺性與心室活動都會變得遲鈍,這完全是受時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