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要想在35歲以前獲得成功,就必須把所學知識做到活學活用,否則生搬硬套書本上的知識,必然會給你的事業帶來損失。
術業要專攻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都想得到更好的發展。但是,你是否想過,如果是在公司裏做事,那你是不是融資高手,是不是購並專家,是不是投資理財的奇人?如果是在傳媒行業裏做事,那你是不是那個最敏銳的發現者?你是不是那個點子出來滿堂彩的資深編輯和記者呢?
要想實現願望並不是無條件的,關鍵是看你有沒有能力,有沒有真本領。業務技能精湛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基本條件,也是適應競爭的需要,因此,我們要幹一行精一行。
當然,要獲得一項專業技能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隻有通過不斷努力和刻苦訓練,為自己製訂嚴格的計劃並認真執行,這樣你才能長期立足於自己所屬的行業之中。
在技能練習過程中,不能有絲毫的畏難情緒,相反,要勇於挑戰高難度工作,正確麵對壓力,通過積極努力,化壓力為動力,這樣的員工最終能出色地完成任務,在同事中脫穎而出,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成為企業最受歡迎的人,同時,也將會得到企業和社會的高度認可。
馬裏哈是芝加哥煤炭集團公司的一名職員,在這裏,他是一名有20多年工齡的普通卻不平凡的員工,從燒鍋爐到司爐長、班長、大班長,至今,他仍然深情地愛著伴他從成長到成熟的鍋爐運行崗位。最後,就是在這個崗位上,他當上了鍋爐技師,成為美國遠近聞名的“鍋爐點火大王”和鍋爐“找漏高手”,也正是這個崗位,讓他感受到了作為一名工人技師的榮耀與自豪。
馬裏哈憑著聽漏的“神耳”,隻要圍著鍋爐轉上一圈,便能在爐內的風聲、水聲、燃燒聲和其他聲音中,準確地聽出鍋爐受熱麵是哪個部位的管子有泄漏聲,往表盤前一坐就能在各種參數的細微變化中,準確判斷出哪個部位有泄漏。
除了找漏之外,馬裏哈還練就了一手鍋爐點火、鍋爐燃燒調整的絕活,在用火、壓火、配風、啟停等方麵,他都有獨到的見解。鍋爐飛灰回燃不暢,他提出技術改造和加強投運管理建議,實施後使飛灰含碳量平均降低到8%以下,鍋爐熱效率提高了4%,為企業年節約32萬美元。針對鍋爐傳統運行除灰方式存在的問題,馬裏哈提出“恒料層”運行,經實施,解決了負荷大起大落問題,使標煤耗下降4克/千瓦時,年節約2000多萬美元。由於他對集團公司做出了非凡的貢獻,他的薪水也一年比一年高,現在是他同行的10倍以上。
馬裏哈雖然學曆不高、工種一般、職務也低,但他卻成為社會公認的技術能手和創新能手。可見,隻要通過努力,幹一行,愛一行並精一行,就會在事業上取得相應的成績。
無論你目前從事哪一項工作,一定要使自己盡可能地去掌握一門技能,在主動提高自己技能的同時,你更應當明白,自己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獲得金錢上的報酬,而是為了自己事業的長久發展。更重要的是,隻有掌握了必要的技能,才能在自己的事業中,成為一名傑出的人物。
無論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除了要喜歡上它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精通它,這樣,才能讓自己成為工作方麵的行家能手,才能讓自己成為職業領域的專家,贏得良好的聲譽。記住:幹一行,精一行,你就永遠不會失業。
知識創造財富
電學天才梅因泰斯有一段頗為人津津樂道的軼事:有一家電氣公司的大型發電機運轉不正常,許多人經過多次檢查也找不出原因來,於是便請他前去進行“會診”。梅因泰斯圍著機器仔細轉了幾圈,並且聽了聽運轉的聲音後,果斷地在某處用粉筆畫了一道線,說:“把這裏的線圈減兩圈。”工人按照他說的修理之後,機器果真修好了。而梅因泰斯也因此賺到了1000美元。在他收錢時,財務人員調侃他說:“用粉筆畫一道就值1000美元?”梅因泰斯聽後為之一笑,在收據上幽默地寫道:“用粉筆畫一道,1美元,知道在哪裏畫,999美元。”
梅因泰斯的事例證明了將知識變為財富的威力,同時也反過來說明,某些人不僅不能將知識變為財富。而且還對此心存鄙視。這樣的現象在以前有,現在雖然是知識時代,但是仍然有許多人不知道將自己擁有的知識變成財富,隻是將知識存儲於大腦中。所以經常會發現一些滿腹才華的窮光蛋,正如有人所說,世上到處是才華橫溢的窮人。因為這些窮人的才華並沒有得到發揮,特別是沒有得到擁有這些才華者本人的正確使用。所以,我們在這個知識決定成敗的時代,更要學會將自己所擁有的知識轉變為財富。養成一個利用知識,求得財富的好習慣。
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布朗曾提出了一個問題:“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麵對世界的不安與困惑,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通過科學研究,不僅解決了中國的吃飯問題,還解決了世界上數十個國家的糧食問題,圓滿地回答了布朗的這一問題。
21世紀初,袁隆平成立了隆平高科公司,專門進行水稻種子的培育和生產,很快便發展成為知名企業,並且成功地在香港上市,袁隆平僅因所持股份一躍成為億萬富翁。他不僅利用自己的知識解決了世界性的大問題,而且也很快成為擁有巨額財富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科學研究工作者。袁隆平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富豪的例子也告訴我們,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知識,運用科學知識致富,是當代人走向財富的一條重要道路。富豪教授的事例,恰恰證明了一個事實: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運用知識就會獲得財富,因此,我們要養成一個不僅要擁有知識,還要學會利用知識的好習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壞習慣的改掉和好習慣的養成也不是瞬間就能完成的事,所以我們要在專家的指導下,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去磨礪自己的習慣:
1. 擁有知識是前提,使用知識是基礎
“知識就是金錢”的論斷現在已經被廣泛認可。也的確有很多人通過運用知識取得了相當的成就,獲得了大量的財富。但是這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前提是擁有知識。隻有擁有了知識,才有可能將知識變成金錢。所以,每一個人都要積極地進行學習,爭取擁有足夠的使自己獲得財富的知識。而事實上擁有知識的人非常多,但是同樣擁有財富的人卻非常少。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雖然擁有大量的知識,但是並不會使用知識,自己的頭腦隻是一些知識的跑馬場,隻是一個兩腳書櫥。因此,還要學會將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好好地利用起來。
2. 知識要通過思考來利用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每個人的知識不僅是要靠學習來得到,更要靠思考來使之成為自己真正的知識。有人以“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的話來諷刺思考者,但事實上正如有人反駁說“人類不思考,上帝更發笑”。如果人類從原始社會時就不進行思考,那麼到現在一定也還停留在那個時期。正是因為人類的不斷思考,整個社會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到社會的發展進步,小到個人的事業的成功都是離不開思考的。而對於知識的運用自然也是不會離開思考的。誰都知道蘋果熟了就要落地,但是如果不是牛頓進行了思考,就不會有現代物理學的發展。而蒸汽機的發明,也正是瓦特思考的結果。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學到的知識並不一定都完全切合現實情況。這就需要進行思考,將所學的知識巧妙地運用到實踐中來,隻有這樣才有可能為自己創造財富。
3. 不斷地學習新知識
很多人認為學習是學生時代的事,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就沒有必要再進行學習了。而事實上,由於時代的變化之快與知識的更新換代之頻繁,導致學生時代所學的知識已經折舊。甚至可以說已經與時代脫節,完全難以應付時代的變遷。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在幾年前還很風行的BP機現在已經被手機所取代,而現在一個會修BP機的人,如果不去學習修理手機、電腦,他將無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而一個隻會用老式打字機的人如果不學會使用電腦,也將會被時代拋棄。所以說,知識創造財富,使用知識能夠使自己取得事業的成功,但是如果隻是抱殘守缺,那麼當有一天自己所擁有的知識被淘汰時,也就是一個人難以立世之時,如果這時才開始進行學習,那就已經晚了。
此外,新的知識往往會給人帶來新的商機,給人以新的發展機會。所以說,提前學習新的知識,可能會使一個人在新興的產業裏占盡先機,先行取得成功。由此,一個人想要取得成功,獲得更多的財富,就更應該積極地去學習新的知識,用新知識充實自己。
在學習實踐中要不斷總結經驗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麵對千變萬化的事物和繁重複雜的任務,特別是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時,如何少走彎路,少受挫折,順利地解決各種難題,有效地推動具體工作,是經常遇到和思考的一個問題。往往在這個時候,老經驗、老辦法難以適用了,別處的經驗、他人的做法也無法仿效了。新的實踐沒有現成的模式,這就需要“摸著石頭過河”,邊幹邊學,邊思考邊總結,不斷形成新的認識,積累新的經驗,借以推動工作。這是一種思路,也是一種有效的工作方法。
不管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對於我們做過的事情,隻要用心去做,一定會有體驗和感悟,把這些東西再加以總結梳理,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經驗。在以後的工作中,力爭利用這些自己的認識和做法,去解決新的問題,這樣就生成了新的知識和經驗。
在知識的學習上,必須通過反複地鞏固和強化,不斷地理解和吸收,經過總結才能轉化成自己的知識,方便今後拿來解決實際問題。
有意識地對自己所做的事反複思考,讓它形成自己的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做事的質量很關鍵,我們必須用心地去做每一件事情,件件做在點子上,事事抓住關鍵,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的經驗。
如果我們想在工作上有一個令人滿意的成績的話,就必須認真地做事,必須不斷地總結,並不斷挖掘,否則我們就無法獲得屬於自己的經驗。
丹尼斯是一名出色的會計,他是畢馬威公司美國加州分公司的“超級員工”之一。丹尼斯在他自己的崗位上創造了自己的輝煌:連續5年工作無絲毫誤差,獲得過超過500位客戶的極力稱讚,並在公司中獲得了同事與主管的一致認同。但是這一切的成績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在經過了一係列的失敗後,不斷總結學習而得來的。
丹尼斯剛加入公司時,對公司的運作情況還不是很清楚。剛開始他想得很美好,認為他的工作不過就是算算賬而已,然而接下來的一係列失敗讓他認識到工作絕不是這麼簡單。在他開始上班的第一個月,他交給部門經理的一張報表就出現了一個相當大的失誤:在一項金融計算中,存在一個他沒有使用過的計算公式,錯用了這個計算公式讓他的結果出現了很大誤差。部門經理讓他把這張報表重新做一遍。洛厄爾對這次失敗非常重視,他認識到自己在專業知識上還有很多欠缺。於是他從這個計算公式入手全麵係統地重新學習了相關知識,並最終成了這方麵的專家。
丹尼斯雖然在這之後仍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失敗,但是,他已經養成了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的習慣,從而使他成為一個與客戶交流的高手。
“失敗是成功之母”並不是句空話。養成從失敗中學習的習慣至關重要。一個真正善於學習的人,不僅僅要學習成功的經驗,還必須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如果能夠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就能轉敗為勝,由失敗走向成功。年輕人,如果你養成從失敗中學習的習慣,你的每一次失敗便可以成為下一次成功的開始。
經驗是最有價值的東西。我們遇到的問題,別人也可能遇到過,別人解決了,我們再解決同樣的問題就容易多了,這就是經驗的價值。如果你的每一條經驗都是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且是通過解決難題來實現的,那麼一個個難題解決了,就等於掃掉了一個個“攔路虎”。
總結經驗是對一件事情的再認識,這些濃縮性的認識是對客觀規律的抽取。那些有能力改變自己的人,最有可能改變別人。因為,他們已經在自己的身上進行了實驗,且從成功的體驗中嚐到了甜頭,他從骨子裏堅信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因此,他在引導別人上更有無比堅定的信念。當在自己身上實驗成功之後,他的推廣力度往往是巨大的,當自己的設想變成現實後,再讓經驗進行連鎖,成功的概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