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培養創造性思維(1 / 3)

在比爾·蓋茨的客廳裏,有一個驚人的擺設:一個大型水族館,而且裏麵居然還有一條鯨鯊。鯨鯊是世界上最大的魚,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它不是鯊魚,也不是鯨。盡管有著龐大的軀體,但性格卻很溫順,隻吃一些海洋裏的浮遊生物。

同時,鯨鯊不僅極其稀有,而且還是世界上最神秘的生物。為了研究鯨鯊,科學家們進行了長年累月的跟蹤,但仍不能完全掌握其遷徙軌跡。

在客廳裏養鯨鯊,這在別人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因為鯨鯊生活在海裏,為了使它能夠生存,隻能給它營造一個類似海洋的生存環境。但即使在海邊,提供這樣一套水力係統也需要大量的費用,更何況是在內地呢。在這裏,我們且不去討論比爾·蓋茨是如何把這條鯨鯊養活的。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種極端的想象力。正是這種創新能力,使他成為世界首富。

現代社會,需要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者,在各個方麵都是如此。創新,也就意味著有所突破,意味著有膽量去挑戰權威。翻一翻世界科學史,那些能夠取得光耀千古的成就的人,無一不是在科學領域裏開墾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遵循別人的腳步,隻會成為一個跟隨者不會成為一個領導者。隻有那些敢於突破、敢於創新的人,才有資格成為領袖。

創新,體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麵。它需要的是一種頭腦上的風暴,將那些繁文縟節統統拋棄,而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規則。真正聰明的人,永遠都是遊戲的製造者。誰懂得創新,誰也就掌握了遊戲的主動權。

有人說,一提到法國,就會想到四個名字:艾菲爾鐵塔、戴高樂、皮

爾·卡丹和“馬克西姆”餐廳。而這四個名字當中,就有兩個與皮爾·卡丹聯係在一起。

對於皮爾·卡丹所取得的那些成就,也許你並不陌生。甚至,你身上的一件衣服,吃的一種奶酪就與他有關。這個世界級的經營天才,創造了商業史上的一個神話。但他當初卻也和我們一樣,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那麼,又是什麼促使了他的成功呢?當然,凡是成事之人,自然會有許多優秀的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但是,在比爾·卡丹的眾多優秀品質裏,有一種最明顯,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便是他的創新精神。

皮爾·卡丹出生於意大利,從小沒受過太多的教育。在他18歲時,騎著一輛單車,隻身來到巴黎闖天下。開始,他在一家服裝店當了一名學徒。他在這方麵有一種特殊的天賦,再加上勤奮好學,很快便在這一行業嶄露頭角。後來,他又跳槽到法國兩家非常有名的服裝店工作,在這裏,他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並躍躍欲試,打算開一家自己的服裝店。

1950年,28歲的皮爾·卡丹開辦了自己的服裝公司。盡管此時他在法國服裝界已是小有名氣,但服裝行業在當時是一個競爭激烈的領域,一不小心就有被他人吃掉的危險。但皮爾·卡丹不僅在這個行業裏站穩了腳跟,而且漸漸成為一個領跑者,領導著法國整個服裝業的發展方向。而這一切,都得益於他不拘泥於舊有形式,敢於向傳統發起挑戰的創新精神。

在自己的事業剛剛初露端倪之時,他便違反常規,為自己選擇了一個全新的定位,那就是使服裝大眾化。

當時,所謂的服裝還隻是少數地位顯赫的人的專利。當時的服裝公司,也隻為這些特權階級服務。但是,皮爾·卡丹認為,服裝也應為普通人服務。特別是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法國的婦女紛紛走出家門參加工作,逐漸有了一定的購買力。而這些人有著很大的潛在市場。皮爾·卡丹把目光投向了這些人,在法國破天荒地提出了“服裝大眾化”的口號。這種思想上的解放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成功,他推出的一係列設計高雅的服裝得到了廣大中下層婦女的歡迎,一時產品供不應求。但是,這種離經叛道的做法卻為法國服裝保護組織所不容。他們甚至因此而將皮爾·卡丹開除出了這個組織。

但是,皮爾·卡丹並沒有“悔改”,而是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不久,他又把目光投向了男裝市場。這是一個更加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決定。因為自古以來,服裝便是女性的專利,是她們用來取悅男人的“外包裝”。但皮爾·卡丹卻推翻了這個觀念,使男裝擺脫了沉悶和單調,變得和女裝一樣豐富多彩起來。這一次,皮爾·卡丹又在服裝業製造了前所未有的轟動效應。曾經以女性服裝一統天下的法國服裝市場,如今變成了男女服裝平分秋色的格局。而且,這股浪潮甚至超越了法國,在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範圍內蔓延開來。

皮爾·卡丹的成功,源於他不拘泥於傳統而不斷地開拓創新。有人評論說,皮爾·卡丹最大的貢獻便在於他把法國的時裝從刻意的華貴和珠光寶氣的沉重束縛中解放出來,使服裝走向大眾化。

創新是一個企業在商場上製勝的法寶。隻有勇於創新,你才能占領製高點,才能成為這個行業的領跑者。一旦你的思想僵化,那麼也定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據統計,從馬歇爾計劃到20世紀70年代初的25年間,《幸福》雜誌所列出的500家大公司中約有一半以上的公司在這期間發生了變化。要麼完全銷聲匿跡,要麼從榜單上掉了下來。在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的情況下,經濟上的新陳代謝也必然會加快。但是,一切以創新為宗旨的公司都將處於有利地位,因為它們擁有在當前的技術與市場條件下進行創新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及資本。

事物有生就有滅,這是一個自然規律。但是,總有些事物的生命線會長些,有的短些。而創新,就好像給你蒼老的軀體注入一劑強心針,讓你的生命變得更有活力。一個人不懂得創新,就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一個企業不懂得創新,就有被市場浪潮吞沒的危險;一個民族不會創新,就有可能被曆史的塵埃埋葬;一個國家不善於創新,就隻能被動挨打。對於這種沉痛的教訓,我們有過切入肌膚的感受。翻一翻中國的近現代史,幾乎就是一部血淚斑斑的屈辱史。因為思想上的保守,中華民族險些遭到了滅頂之災。但是,令人感到慶幸的是,我們覺醒了!我們這個民族走出了禁錮自己的思想,也挽救了自己的命運。

但是,那段經曆、那段教訓卻應該永遠銘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隻有時刻保持創新的精神,我們這個民族,才能始終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勇於打破傳統思維

對於那些對創造性個人成功訓練有興趣的人來說,傳統思維是他們的頭號敵人。傳統思維往往凍結你的心靈,阻止你的進步,使你不能開發你的創造性能力。這裏有三種方法與之進行鬥爭。

(1)廣納新想法。歡迎新主意,驅除那些排斥性的思維:“不會有效”,“不可能做到”,“這沒有用”,以及“這太愚蠢了”等。

一位很成功的人士在一家保險公司擔任重要職務,他說:“我不敢說我是這個行業最聰明的人,但是我認為我是保險行業最能吸收他人優點的人。我盡我所能地吸收所有的好主意,並將它看成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2)做一個敢於試驗的人。打破固有的傳統:經常去新餐館,閱讀新書,去新電影院,結交新朋友,每一天走不同的路去上班,每年去不同的地方度假,周末進行一些新的、不同於平常的活動。

如果你是做物流配送工作的,就要開發培養你對生產、財務、金融及其他商業領域的興趣。這有利於開闊你的視野,讓你將來能夠承擔更大的責任。

(3)向前看,不要往後看。不要“我們以前就是這樣做的,我們現在也應該這麼做”,而要“我們怎樣才能夠比我們以前做得更好”;不要後退的、故步自封的思考,而是要往前的、不斷進步的思考。你年輕的時候,早上5點半就起床去送報紙或去擠牛奶,但這並不意味著你要求你的小孩效仿。

摒棄不良觀念

心理學家威廉姆·詹姆斯說過:“地球上的芸芸眾生,唯有人才能改變他們自身的存在方式,唯有人才是命運的創造者,人類可以通過改變自身的內心世界而改變自身的外在世界,這就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發現。”誠然,剔除觀念中的謬誤雖需要科學方法的指導和別人的幫助,但關鍵還是在於自身的努力。

隻有通過調整人的思想。即對非理性的、非現實的思維提出疑問,才能給人帶來和諧的情感和協調的行為。下列是三種生活中常見的非理性觀念:

(1)我必須得到我生活圈裏的每一個人的寵愛和認可,尤其是那些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人的寵愛和認可。實際情況是任何人都不可能被所有的人寵愛和認可。如有這樣的觀念則會給自己帶來沉重的包袱。

(2)危險或者可怕的事情隨時可能會出現,我必須經常地考慮和提防,做好最壞的準備。這種觀念如果長時間地持續,可能導致焦慮症。實際情況卻是:焦慮是有害無益的,應集中精力做好當前的事。

(3)我應當依靠別人。這種依賴意識和自卑感,會使人一味地尋求“後台”的庇護。理智的人應用自己的行動表明,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獨立的人格,自己做準備,自己負責。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意識最容易沉湎於自己的一些既定感覺,並且不由自主地按照固定的思維模式重複、強調著自己。這種重複、強調雖然有助於形成一個具體的有特性的人,但它也僵化著一個人,使其難有新的視角,新的發現,新的創造,新的超越。

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提到思考,我們的眼前也許會浮現出一幅畫麵,一個人正托著腮幫子,眉頭緊鎖,滿臉的痛苦狀。似乎這就是一個在思考的人。其實,思考不見得要眉頭深鎖,一個善於思考的人,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細心觀察。通過細心觀察,有許多東西才得以進入心靈,觸動他做出思考。

觀察是我們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達爾文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他在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時,曾說過發人深省的一句話:“我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才智,隻有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他認為自己的成功完全得益於超乎常人的觀察能力。哈雷發現哈雷慧星,建立在前人長期觀察的基礎上;細胞學說的構建,X射線的發現……都離不開觀察。

法國著名的文學家莫泊桑初學寫作的時候,苦於無從下手,整日愁眉苦臉的,不知道如何寫好一篇小說。因此,他去求教另一位文學大師福樓拜。福樓拜不辭勞苦,慷慨地收他為徒,熱心地在寫作上指點他。福樓拜對莫泊桑說,寫作其實沒什麼訣竅,要是有訣竅的話,那就是細心地觀察。於是,莫泊桑遵照恩師的教導,每日裏坐在店鋪的台階上,仔細觀察著來往的行人。步履蹣跚的乞丐,騎著高頭大馬的王公貴族,穿著華麗的貴婦人,一一進入莫泊桑的視線。莫泊桑認真觀察著每個人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一笑一顰都不放過,回去後,又趕緊把自己的觀察用到自己的創作中,最終寫出了許多不朽名著,成為一代大家。

諸多名人誌士的成功告訴我們,觀察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世界上的許多重大發明、發現,沒有一次是不經過觀察就能輕易得到的。

怎樣才能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呢?

1. 明確目標

一個人在觀察之前,要事先確定好自己觀察的目標。然後,帶著問題,去尋找自己的觀察對象。如果漫無目的,那就無法將注意力集中起來,以致對身邊的一切熟視無睹。確定目標後,你才能把自己有限的精力集中在目標上,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持續關注後,你才能對目標有所了解,獲得深刻的印象。

2. 持之以恒

觀察要有所收獲,必須要有恒心。一旦遇到困難就退縮,或者遲遲不見效果就因此失去耐心,都是無法取得成功的。

許多重大的發明發現都是經曆漫長的時間,殫精竭慮的結果。科學家愛迪生為了發明白熾燈,使用了成百上千的材料,一次次失敗並沒有令他氣餒。相反,倒更加堅定了他必勝的信心。有人嘲笑愛迪生這樣做很愚蠢,愛迪生幽默地說,雖然我不知道哪種材料適合做燈泡,但我知道了哪些材料不能做燈泡。最終愛迪生取得了成功。如果沒有恒心,愛迪生又怎能比常人知道得更多?

3. 細致入微

要想對一個目標深入了解,就一定要細致入微地進行觀察。邊看邊想,然後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最後得出觀察的結論。觀察切忌走馬觀花,那樣不僅無法了解對象,很可能還會因為觀察不夠仔細,對觀察對象做出錯誤的判斷,造成一知半解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