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療法的理論基礎
什麼是拍打療法
拍打療法,是指用手掌、拳背、掌側小魚際、指尖、桑枝棒、木棒或鋼絲製成的拍子等,在人體的特定部位進行輕重不同且有節奏的拍打,以治療疾病或保健身體為目的的一種中醫外治方法。拍打療法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分支,嚴格來說,它是從推拿按摩療法當中衍生出來的一種治療方法,在古代被稱作“拍擊功”、“拍打功”。它以中醫經絡與穴位理論為依據,通過刺激穴位、疏通筋絡,達到治病和保健等目的。拍打療法講究點、線、麵的結合,點指人體穴位,線指人體經絡,麵指相應的經筋及皮部。
拍打療法的理論基礎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經絡是人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聯絡人體髒腑器官,溝通內外上下,運行氣血,調節陰陽及機體活動的作用。人體通過經絡係統有規律的循行,把五髒六腑、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筋脈皮肉等連接成為一個具有生命功能的整體。穴位則是五髒六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是經絡的交通樞紐。若是經絡不通,穴位則會亮起“紅燈”,氣血則不暢,不通則痛,就會引發病患。若經脈暢通,穴位則會亮起“綠燈”,氣血則通達無阻,通則不痛,疾患自然消除。拍打療法正是依據此原理,通過辨證施治,對相應經絡、穴位進行拍擊敲打,使經絡暢通,氣血旺盛,以達“諸脈皆通,通則疾除”的效果。
在人體所有經絡中,十二經脈加上奇經八脈中的任脈和督脈,合成十四經脈,它們是人體經絡中最主要的部分。人體的十二經脈,六條行於手,六條行於足,每條經脈的名稱是根據手足、髒腑和陰陽而定的。行於手的六條分別是手三陰經和手三陽經,手三陰經起於胸止於手,包括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起於手止於頭,包括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行於足的六條分別是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足三陰經起於足止於胸,包括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三陽經起於頭止於足,包括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奇經八脈與十二經不同,它們既不直屬髒腑,也無表裏關係,其功用主要是將功能相似的經脈聯係起來,達到統攝相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或對十二經脈的氣血進行蓄溢調節。任脈行於胸腹正中,上抵頦部;督脈行於腰背正中,上至頭麵。任脈和督脈各有其腧穴,故常與十二經脈相提並論,合稱十四經脈。人體其餘各脈的腧穴都寄附於十四經之中。
《黃帝內經》上說“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又說“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認為經脈不通是萬病的起因,而要治愈疾病則必須從疏通經脈開始。《醫宗金鑒》曰:“氣血鬱滯,為腫為痛,宜用拍按之法,按其經絡以通鬱閉之氣……其患可愈。”拍打療法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解痙止痛、消除疲勞、保健身體、防治疾病、還具有操作簡單、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適用廣泛、效果顯著等眾多優點,是一種非常值得推廣和采用的自然療法。
拍打療法的作用
研究表明,人體肌肉每平方毫米的橫切麵上約有4000條毛細血管,在平常安靜的狀態下僅有30~270條是開放狀態,而在運動時毛細血管大量開放,此時開放數量可達安靜時的20~50倍之多,因此,此時肌肉可獲得比平時多得多的氧氣和養料。而全身毛細血管的大量開放會減輕心髒負擔,降低血壓,促進心髒功能改善,較好地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及其他急慢性病症,這也正是為什麼原本拍打療法效果顯著的原因。
具體講,拍打療法有以下幾方麵的作用。
拍打療法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協調陰陽。
氣血暢通可令周身的組織器官得到充足的營養,使瘀阻之毒及代謝廢物及時排出體外,從而祛病健身。《黃帝內經》說:“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靈樞·經脈》也指出:“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那怎樣令經脈暢通呢,《醫宗金鑒》為世人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方法,它說:“氣血鬱滯,為腫為痛,宜用拍按之法,按其經絡以通鬱閉之氣……其患可愈。”拍打相關的部位、經絡、穴位,可令經絡暢通,氣血旺盛,陰陽平衡,疾病自然痊愈。
拍打療法可強健肌肉,靈活骨骼,增強活力。
因為在拍打經脈的同時,還拍打了十二經筋。十二經筋是指與十二經脈相應的筋肉部分,其分布範圍與十二經脈大體一致。“筋”,《說文解字》解作“肉之力也”,意為能產生力量的肌肉;“腱”是“筋之本”,指筋附著於骨骼的部分。按經絡分布部位,人體的筋肉亦可分成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經筋起於四肢末端,結聚於骨骼和關節處,也有的進入胸腹腔內,但不像經脈一樣屬絡髒腑。手足三陽之筋均到達頭目,手三陰之筋到胸膈,足三陰之筋達陰部。《素問·痿論》中記載:“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於經內關節的體係,是其外周的連屬部分,它能約束骨骼,利於關節屈伸。這也正是為什麼人體被拍打之後,感覺渾身充滿力量、活力增加的原因。
拍打療法可反映症候,提高抗禦病邪的能力。
這是因為,拍打經脈筋肉的時候,首先要將力量施諸皮表,拍打了十二皮部。十二皮部,是指與十二經脈相應的皮膚部分,是經脈之氣散布之處。由於皮部居於人體最外層,又與經脈氣血相通,故它是機體的衛外屏障,起著保衛機體、抵禦外邪的作用。《素問·皮部論》說:“皮者脈之部也。邪客於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入舍於府藏也。”可見,皮-絡-經-腑-髒構成了疾病轉變的各個層次。反之,髒腑、經絡的病變也可反應到皮部。因此,臨床上很多內部疾病是通過對體表的診察和施治來推斷和治療的。拍打不僅能反映機體症候,還能強健皮部,提高其禦邪淫、抗疾病的能力。
拍打療法可增強血管彈性。
拍打上述部位的同時,也刺激了身體的血管,使血管不斷收縮擴張,血管彈性增強,為血液流通提供了寬鬆的環境,這樣,就可令血壓正常,有效地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病症。
拍打療法的優點
拍打療法作為中國傳統的自然醫療方法,不吃藥、不打針、不照射、不化療,不針對現代醫學的病理、病因對疾病進行對抗性的治療,而且操作簡單,適用廣泛,效果顯著,可謂是綠色低碳的一種治療方式。它的顯著優勢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操作簡單,隨時隨地
拍打療法是對經絡、穴位比較寬泛的拍擊敲打,接觸皮膚的麵積比較大,因此對穴位及其他醫學知識的掌握不必像針灸那樣準確、嚴格,甚至在沒有一點醫學知識的前提下,也可通過拍打敲擊達到緩解疼痛或治療疾病的目的。另外,拍打療法不需要特殊的程序,也無需塗抹潤滑介質,可隔衣進行,所以能隨時隨地進行。隻要我們雙手空閑,就可拍拍打打,或用來緩解疲勞,或用來保健身體,或用來治療疾病。
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
由於拍打療法是用手或一些簡單的器具,如木棒、石塊等直接拍打叩擊體表,使力量向下滲透至筋絡經脈,以達舒筋活絡、暢達氣血、調節髒腑、平衡陰陽之效,從而開竅醒神、強身健體、扶正祛邪。整個治療的過程不施針藥,無需激光照射或化療,因此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且低碳環保。
適用廣泛,效果顯著
拍打療法不僅可治療生活中的常見病,如感冒、咳嗽、呃逆等,還可治療突發急症,如中暑、昏迷、落枕、扭傷等,使患者迅速脫離危險。另外,拍打法不但能改善身體亞健康,還可美容瘦身,適用範圍極廣。
對於一般的急發病症,拍打一次即可見效,即使不能一拍即愈,連續拍打幾次也可逐漸痊愈,當然康複的情況還與病情的輕重和個人體質有關。
對於慢性病症,隻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拍打,也能痊愈或使病情大大改善。
常見的拍打方式及手法
拍打療法操作簡單,用手或桑枝棒、木棒、小石塊等工具即可進行拍打操作,其中以用手操作最為常見。另外由於病情或身體部位等因素的需要,拍打的手法又是多種多樣、層出不窮,治療時可選擇適合的一種或幾種手法進行拍打。選擇適合的拍打手法,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麵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拍打手法,以供參考之用。
掌拍法
根據拍打時所用的不同部位,掌拍法又分為掌心拍法、掌背拍法和掌根拍法,其中掌心拍法最常用,掌根拍法次之,掌背拍法不經常用到,主要用於自我拍打腰背時。
用掌拍法操作時,五指自然並攏,掌指關節自然微屈,手腕放鬆,力度適中,有節奏地拍打相關部位。
拳擊法
拳擊法是用拳擊打患處或相關部位的一種拍打方法。其中拳心和拳輪擊打法最常用,拳背擊打法主要用於腰背部的擊打。
運用拳擊法治療時,根據所需施加的力度,選擇微握拳或緊握拳,一般講需要力度輕柔時選擇微握拳即可,需要加大力度時則握緊拳頭。拳擊不要拖泥帶水,要發力脆快,力點準確,速度適中,富有節奏。
拳擊法一般比掌拍法的力度更大,拍打範圍更集中,常用於兩乳之間及腰背部,頭、腹、四肢也可采用此法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