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擊法
切擊法就是用單手或雙手的小魚際部像用刀切菜一樣切擊相關部位。切擊時,手指自然伸展,除拇指之外的其他四肢並攏,用掌側快速且有節奏地剁擊體表。此法多用於胸、腰、肩及四肢部。
五指叩擊法
五指叩擊法,就是用五指指尖或指腹有節奏地叩擊相關部位。在叩擊時,可單手進行,也可雙手並用,幅度和力度不宜過大,如小雞啄米一般快速地對體表不斷叩擊。此法多用於頭部,亦可用於胸腹部。
單指點擊法
單指點擊法就是用中指或示指的指尖或指腹點擊體表的相關穴位。此法較其他方法對穴位掌握的要求高,需要操作者清楚穴位的分布,操作時,力達指尖,像小雞啄米一般快速而準確地點擊體表穴位。人體有些部位不便采用其他拍打方法,如人中穴、承漿穴等處,這時單指點擊法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拍抓法
拍抓法是一種複合型的拍打方法,操作時,先用掌拍法拍打體表,緊接著五指內屈抓捏肌膚,兩個動作一氣嗬成,中間沒有停頓,也可以說兩者其實是一個連續的動作,拍打時力達手掌,抓時力聚五指。每個動作完成之後,在進行下個動作之前可稍作停頓。此法多用於胸、腹、臀、四肢等肌肉豐盈之處。
拍推法
拍推法也是一種複合型的拍打方法,操作時,先用掌拍法拍打相關部位,緊接著手掌向前推,拍與推連貫進行,在一個動作內完成。
拍打體表時加強下按之力,直線前推,速度勻緩。此法更有利於舒經活絡,多用於拍打胸、腹及四肢等處。
拍顫法
拍顫法也是一種複合型的拍打方法,操作時,先用手掌拍打相關部位,緊接著手掌和前臂稍用力下壓並左右震顫,震顫頻率要高,拍與震顫之間沒有時間間隔,需連貫進行,在一個動作之內完成。拍顫法更利於疏散肌肉筋骨之間的結節粘連,有顯著的解痙止痛、消食和中的作用。此法多用於腹、背、腰、臀、大腿等處。
棒擊法
棒擊法是用木棒、桑枝棒、塑料棒等擊打體表的拍打方法,主要用於占身體較大麵積的部位,如背部、臀部及四肢等處,頭、脖頸、胸、腹不宜采用此種拍打方法。用棒擊打身體時,保持棒與體表平行,注意力度不要過猛,施力幹脆短促,擊打均勻並附有節奏感。
石敲法
石敲法就是用石頭在體表敲擊的一種拍打方法。石敲法所用的石頭在若幹年後已經光滑如鏡,在選擇作為拍打工具的石頭時,要選用表麵光滑不會刺傷皮膚的石頭。敲擊時,注意用力不要過猛,動作幹脆利落,短促均勻而富有節奏感。此法可用於拍打背、腰、臀及四肢部,不宜拍打頭、胸、腹。
拍打療法的基本步驟
選擇拍打部位。
在拍打之前,根據拍打的目的選擇拍打的部位,如果是為了全身保健就要對全身經絡、穴位進行拍打,若為了治病就要根據疾病的需要選取適當的部位、經絡和穴位進行對症拍打治療,若是為了美容瘦身就要選定特殊的經絡、穴位進行有針對性的拍打。
選擇拍打方式及手法。
根據選定的拍打部位和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拍打方式,或用木棒,或用石頭,或用雙手等。通常情況下木棒、石頭等身外之物不易尋找,而雙手則是隨身而行,隨時隨地可以使用,所以用手進行拍打最為常見。
若用手進行拍打,我們還要根據選定的部位及個人需要選取適宜的手法,如拍打人中處宜用單指點擊法,而拍打頭部即可選用掌拍法,也可選用拳擊法,還可選用五指叩擊法,總之,所選用的拍打手法一定要用起來順手、得當。
選擇適宜的拍打體位。
拍打操作之前還要選擇合適的體位,體位的選擇首先要便於操作,方便施力,如拍打臀部宜采用站位或俯臥位,而不宜采用坐位。其次應讓自身及患者感到舒服,能持久地配合治療。如拍打胸部、腹部可采用站位或仰臥位。在具體實踐中,我們經常用到的體位有以下幾種。
站位:此體位適用於人體上半身及臀部和大腿處的拍打。
仰靠坐位:將背部依靠在椅背上,抬頭挺胸。此體位適用於前頭部、麵部、前頸部和胸部的拍打。
俯伏坐位:坐下,上肢趴在椅背或其他平麵上,頭部稍微向下低垂。
此體位適用於後頭部、後頸部、背部的拍打。
側伏坐位:坐下,身體一側斜靠在椅背或其他物體上。此體位適用於側頭部、麵頰一側、耳部,頸側及上半身側身的拍打。
仰臥位:適用於前頭部、麵部、前頸部、胸、腹和四肢前側的拍打俯臥位:適用於後頭部、後頸部、肩、背、腰和四肢後側的拍打。
側臥位:適用於側頭部、麵頰一側,頸側、腹側、胸側及上下肢側的拍打。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我們所采用的體位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經常根據實際情況做相應的調整,以滿足治療的需要或避免因長時間保持一個體位而導致的肢體麻木僵硬。總之,我們要靈活運用各種拍打手法,以求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拍打
通常,我們要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前到後、從外到裏的順序進行拍打治療。如進行全身保健時,我們要先從頭部開始拍打,然後一點一點向下移,直至足部。而對於每一個部位則要先拍打左邊,再拍打右邊。
從前到後先拍前身,再拍側身,最後拍後身。從外到裏是指在拍打四肢時要先拍打外側,再拍打裏側。
這裏需要注意的是,在拍打上肢外側時,要從下往上拍打,而在拍打上肢內側時則要從上往下拍打;恰恰相反,在拍打下肢外側時,需要從上往下拍打,而在拍打下肢內側時則要從下往上拍打。此外,拍打任脈和督脈時,則是從下往上拍打。
拍打完畢,稍作休息
拍打完畢之後,最好能喝一杯溫開水,以補充水分,並能促進新陳代謝,加速代謝廢物排出體外。喝過水,稍作休息,再進行其他活動。
拍打療法的操作要領
拍打者與被拍打者需放鬆身心
在進行拍打治療時,操作者要放鬆身體與心情,尤其是要放鬆手、腕,做到手法靈活、拍打自然、輕鬆自如。精神緊張容易造成失誤,心情輕鬆自然則會令整個拍打過程如行雲流水。身體緊張會令呼吸急促、動作僵硬,易使拍打出現艱澀不暢感,身體放鬆則會令呼吸均勻、動作輕柔,讓患者覺得被拍打簡直是一種享受。因此,操作者在拍打時,要從頭到腳自然放鬆,做到心輕、肩鬆、臂鬆、腕鬆、掌鬆、指鬆,自然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身體略微前傾,呼吸均勻自然,拍打柔中帶剛,但不機械僵硬。
如果操作者實在是緊張,就可利用深呼吸、熏香等令自己放鬆下來。
受拍者也要將身心放鬆下來,不要把拍打看得像動手術一樣可怕,即使是拍出了痧,也不必過分擔憂,出痧說明病邪已經溢出體外,這樣身體才會逐漸好轉。若是一味擔憂拍打時會很疼痛,則會給自己造成心理暗示,妨礙治療或減弱療效。
拍打手法要靈活多變,富有彈性
由於人的身體不是一個平板,所以不要隻機械地采用一種手法,比如說可用拳擊法拍打大腿,卻不宜用拳擊法拍打麵部。另外,長時間采用一種手法,操作者就會逐漸產生疲勞,出現拍打無力或用力不當的情況,令拍打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操作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及拍打部位的不同經常變換手法,或用掌拍打,或用拳擊法等方法,以使整個拍打過程持續有效地進行。
另外,拍打手法還要有彈性,不可生硬地擊打,手需柔中帶剛,剛柔並濟,順著肌肉的彈性拍打,在骨頭突出處手法要更加輕柔,在肌肉豐滿處可稍加力度。
力度得當,施力均勻
拍打不可用力過猛,過猛容易對皮膚肌肉及五髒六腑造成傷害;拍打亦不可用力過小,過小起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操作者應根據被拍打者得具體情況施加力量,如被拍打者身形健碩,則可采用較大的力,若被拍打者身形羸弱則要用較小的力量;如果被拍打者是疼痛敏感者,那麼就要用較小的力進行拍打,反之,則要用較大的力。
在拍打的過程中,不能重一下,輕一下,施力要均勻,尤其是對待同一個部位,要讓力保持均衡的狀態,以使力量均勻滲透到肌肉筋脈。
速度適中,富有節奏
世界上任何活動著的生物,其生命活動都是有一定節奏和規律的,就像人的呼吸及心髒的跳動一樣,在正常情況下,它們均是按照一個固定的速度和頻率進行的,如果某種意外的情況改變了這種頻率和速度,則會令人感覺到不舒服。拍打治療也是一樣,要根據受拍者的身體狀況和拍打部位來決定拍打的快慢,從而使拍打節奏契合被拍打者的需要,讓受拍打者盡可能地感到舒服。高明的操作者還會令拍打產生藝術性的節奏感,敲打人體就像敲打鍾鼓一樣,發出清脆悅耳的擊打聲,令受拍者獲得被拍打的快感和享受。
要遵循一定的路線
拍打時要遵循一定的路線,不能東拍一下,西拍一下。通常要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前到後、從外到裏的順序進行拍打。在掌握大路線的同時,要注意到局部,比如說在拍打上肢內側時要從上往下拍打,而在拍打上肢外側時則要從下往上拍打;在拍打下肢內側時要從下往上拍打,而在拍打下肢外側時則需要從上往下拍打。之所以采取這樣的順序,跟我們先前講到的經絡理論是息息相關的。因為手三陰經起於胸止於手,所以在拍打手臂內側時要從上往下拍,而手三陽經是起於手止於頭,所以拍打手臂外側時要從下往上拍;同理,由於足三陰經起於足止於胸,所以拍打腿部內側時要從下往上拍,而足三陽經起於頭止於足,所以在拍打腿部外側時要從上往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