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拍打療法簡介一(3 / 3)

拍打的時間和療程應因人而異

對於身體健康者,單純隻為保健,在1日的任何時候都可以拍打,每次可拍打頭、肩、胳肢窩、肘、膝等處約5分鍾,每天1~3次,也可適當增加次數。對於亞健康者,某些部位功能不佳,除拍打以上保健部位外,可在病灶處延長拍打時間,通常每處拍打5~30分鍾,每天1~3次。

對於自感不適或有明顯病灶者,除拍打保健部位外,可重點拍打病灶處約30分鍾以上,比如肩周炎,可重點拍打雙肩,每天拍打1~3次,亦可適當增加次數。對於大病患者,如肩不能舉、腿不能走,或被醫院診斷為牛皮癬、心髒病、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患者,建議從頭到腳拍,且適當延長拍打時間,每天1~3次,待病情緩解後再酌情減少拍打時間。

拍打時間和頻率如同推拿,沒有絕對的標準,要因人而異,還要根據拍打療法的目的進行。不管出痧與否,都可每天拍打,因為拍打不同於吃藥、打針、照射,沒副作用,即使不為治病,也可健身強體。但如果受拍者出現嚴重痧像或者過度疲勞,則需等痧或疲勞感消失後再進行拍打。

拍打療法的注意事項

1.若不是隔著衣物拍打,而是直接在患者皮膚實施拍打,那麼操作者一定要將雙手洗淨,剪短指甲。若不是用雙手進行拍打,而是用木棒或石塊,則要在拍打前進行消毒處理。另外,為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和增強治療效果,可在受拍者身上塗抹潤滑介質。如果是隔衣物拍打治療,則無需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

2.要在清潔的環境中進行拍打治療,一個清潔、溫馨、靜謐的地方能令人身心放鬆,而嘈雜、汙染的地方易使人心情煩躁,影響治療的效果。另外,室內溫度適宜,太冷容易令人感冒,太熱容易出汗,阻礙拍打治療。

3.為了緩解緊張,令拍打者與受拍者放鬆身心,使操作輕鬆愉快地進行,可在房間內熏香或播放輕柔的音樂。

4.嚴重感染的部位,昏迷、急性創傷者,不要進行拍打治療。

5.女性月經期間和妊娠期間,均不宜拍打治療。

6.在拍打前,被拍打者需排空大小便,這樣拍打過程才不會因為尿急等原因而中斷。

7.拍打時注意避風和保暖,不可用空調、電扇等直吹受拍者,以免風寒之邪通過開泄的汗孔進入體內,引起疾病。

8.拍打時,如果患者出現精神疲憊、麵色蒼白、冷汗頻出、四肢發涼、血壓下降、神誌不清、昏厥、心悸、心慌、發燒、出血等情況,可暫停拍打,等患者病情緩解後再行拍打。若一直沒有緩解則要終止拍打,必要時需到醫院就診。

9.拍打後,對積滯嚴重者,可用熱敷或藥酒輕揉,切忌不要用冷水。

10.操作完成後,讓患者飲用一杯溫開水,以補充體內津液,並加快新陳代謝,促進代謝物盡快排出體外。之後,稍作休息,最少休息10分鍾再行活動。

11.不要在拍打結束後立即洗浴,最好在3小時後並要用熱水洗浴,2天內不可用涼水洗浴。

12.進行下次拍打治療需等這次痧斑消失,不可帶痧拍打。

13.拍打治療後,飲食宜清淡,盡量不要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也不要吃容易使患處發炎的食物,如海鮮類食品等。

拍打療法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適應證

拍打療法作為一種自然的治療方法,其適用範圍非常廣泛,適宜於各個年齡階段的人,凡是推拿按摩、拍痧、針灸療法適治的病症均可采用拍打療法進行治療,可用於治療內、外、兒、婦、皮膚、五官等科的疾病。

另外,拍打療法對一些當今醫學無力解決的疑難雜症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並具有應對急發病症、消除亞健康及美容瘦身的功效。不過,任何治療方法都不是完美無缺的,在治療的過程中,如能輔之其他的有益療法,多管齊下,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說在拍打治療的同時,輔以食療、運動治療等方法,則易使疾病快速好轉並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據臨床實踐表明,拍打療法可治療頭痛、眩暈、高血壓、咳嗽、發燒、呃逆、鼻淵、牙痛、缺乳、胃痛、胃脹、腰痛、肩周炎、坐骨神經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白帶異常、中暑、腦卒中、落枕、扭傷等病症,還可祛斑、除皺。

禁忌證

盡管拍打可以治療很多種疾病,但任何治療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在下列情況下是不宜用拍打療法進行治療的。

1.對疼痛過敏者,不宜拍打。

2.女性在孕期、經期,忌拍打腹部、腰骶部及三陰交、合穀、足三裏等穴位。

3.有嚴重出血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減少、白血病、血友病、凝血障礙性疾病及過敏性紫癜等禁止拍打治療。

4.危重病症,如急性傳染病、重症心髒病或腎、肺功能衰竭等不宜拍打治療,應立即住院觀察治療。如遇緊急情況,可將拍打作為急救措施,以爭取時間。

5.乳頭、肚臍、原因不明的腫塊及惡性腫瘤部位禁止拍打。

6.重度糖尿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水腫者禁止拍打治療。

7.皮膚潰爛、損傷、炎症及傳染性皮膚病或皮膚病原因不明者均不宜采用拍打療法。

8.外科手術疤痕處應在兩個月以後方可進行拍打治療,惡性腫瘤患者手術後,疤痕局部慎拍打。

9.大病初愈、重病、氣虛血虧及飽食、饑餓狀態下也不宜拍打。

10.精神失常及精神病發作期間不宜拍打。

11.小兒囟門未合者不宜拍打。

12.新發生的骨折處、新扭傷的局部禁止拍打。

拍打部位及主治

拍打頭部

拍打頭部時,要從頭頂正中的百會穴向後拍至後頸部,再從頭頂向下拍打至頸側處。中醫認為頭部是“諸陽之會”、“清陽之府”,凡五髒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俱會於此,此處聚集著豐富的穴位。拍打頭部,可緩解大腦疲勞、清神明目,防治視力減退、頭痛、頭暈、失眠、神經衰弱、健忘、耳鳴、耳聾、麵癱、脫發、白發等病症。

拍打頸部

脖頸是連接頭部和身體軀幹的紐帶,是人體多條經脈的必經之處,分布著眾多穴位,如大椎穴等。拍打脖頸可疏經通絡、活利筋骨、調理氣血、止痙解痛,能治療落枕、頸椎病、氣管炎及頭暈、頭痛等多種疾病。拍打頸部時,不可用力過猛,宜采用輕柔舒緩的手法,尤其是前頸部務必輕輕拍打。

拍打麵部

拍打麵部更要手法輕柔,切不可傷及皮膚,最好塗上潤滑介質再拍打,如柔膚水、凡士林等。拍打此處可調理麵部氣血,促進麵部新陳代謝,增強皮膚彈性,消除皺紋、色斑、暗黃等,使皮膚光鮮亮澤。此外,還可保健眼睛,改善視力,治療頭痛、耳鳴、鼻炎、鼻出血、鼻塞、牙痛、麵癱等病症。

拍打胸腹部

胸腔和腹腔內藏有五髒六腑,統攝著人體的整個生命活動。拍打胸腹部可潤肺強心、疏肝利膽、健脾和胃、調節內分泌,可治療哮喘、呃逆、咳嗽、胸悶、心悸、心絞痛、乳腺增生、肝炎、膽囊炎、腹脹、腹痛、便秘、泄瀉、月經不調等病症。

拍打腰背部

拍打腰背部同樣具有調理髒腑的功效,還可保健脊椎、腰椎,治療腰背部肌肉勞損、腰椎間盤突出、腰脊強痛、腰肢扭傷、腎虛等多種病症。

拍打腰背部可稍稍用力,以使力量滲透體內。

拍打臀部

臀部肌肉豐厚,分布著少量的穴位,主要有環中、環跳、會陽、長強等穴。拍打此處可治療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便秘、泄瀉、痔瘡、陽痿、帶下等病症。另外,可具有瘦臀、提臀的功效。

拍打上肢

上肢分布著手三陰經和手三陽經,即人體十二條主要經脈中的一半均過此處,同時又有穴位位於此處。拍打此處可疏通經脈、暢達氣血、強健筋骨,能治療肩周炎、上肢麻木、意外扭傷、頭痛、頭暈等大量病症。另外,由於手上分布著五髒六腑的全息反應區,因此拍打手部還具有保健髒腑的功能。

拍打下肢

與上肢類似,下肢也分布人體十二條主要經脈中的六條,它們分別是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同時亦有大量的穴位位於此處。拍打下肢可通經活絡、潤滑筋骨,增強肌肉的彈性和韌性,加強雙腿站立和行走的功能,常用於治療下肢麻木、癱瘓、痙攣、勞損、跌打挫傷、踝關節扭傷等病症。